“建區造城” 仲愷高新區20年謀變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季曉磊 郭芳︱廣東惠州報道
出了深圳機場(4.36,-0.02,-0.46%),沿著高速路往惠州方向走,大約50分鐘車程,便到了惠州高新技術最為集中的區域——仲愷高新區。落戶惠州的高新技術企業一半以上聚集于此,包括三星(微博)、索尼、LG、科銳等世界500強,還有本地的明星企業TCL(微博)、德賽、華陽??
這里是全球最大的手機生產基地之一,世界上十分之二的手機從這里出去;這里還是全國LED產業鏈最完整的地區之一,聚集了從外延片、芯片封裝、背光源、顯示屏到照明應用在內的各種研發機構、生產企業??
所有這些,構成了惠州經濟命脈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惠州的抱負
在珠三角九市的坐標中,惠州的經濟發展遠不如毗鄰的深圳與東莞那般顯赫。連帶仲愷高新區,也在珠三角的區域明星中寂寂無聞。
這個城市是除深圳外距離香港最近的地方,約90分鐘車程,比東莞更接近香港。但曾因錯失了改革開放初期最好的機遇,惠州的發展遠遠落后于依靠“三來一補”起家的深圳和東莞,甚至邊緣化于諸多珠江三角洲的明星城市之中。
直到改革開放前,在數千年的農耕文明中扮演著文化和經濟中心角色的惠州,在當地還流傳著“寧可在惠陽食粥,也不去東莞吃飯”的民謠。但后來漸漸地被另一句惠州本地人的牢騷所取代:“20年前,東莞是惠州的;30年前,深圳也是惠州的;160年前,連香港都是惠州的?!?
此間的落差,盡顯無奈。
于是,在之后漫長的時間里,惠州開始了艱難的追趕。
但這種追趕剛開始并不順利,惠州走了一些彎路。在上世紀90年代初,它曾與海南、北海一起以房地產業吸引全國的淘金者們前來淘金,終也一起因地 產泡沫破滅而陷入發展困境。但相比海南和北海,惠州已經算幸運。緣于地緣政治的優勢,從困境中走出的惠州很快追隨了其他珠三角兄弟城市的工業化道路。
助其加快工業化進程的兩個引擎是上世紀90年代初成立的兩大國家級開發區: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和仲愷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前者主司石化產業,后者主司電子產業,共同形成了占據惠州工業產值絕大半江山的兩大主導產業。
有人說,仲愷是惠州未來的希望。這當然會有不同意見。但至少,仲愷高新區現在躊躇滿志。
仲愷的信心
2010年2月,成立于1992年的仲愷高新區迎來了歷史性的拐點。
為這個區域的命運帶來歷史性轉變的是惠州市出臺的《關于進一步推動惠州仲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發展的決定》。
仲愷高新區管委會主任楊鵬飛向《中國經濟周刊》介紹:根據這個決定,仲愷高新區被賦予了行使市一級經濟管理權限和縣一級行政管理權限,建立高新 區一級財政管理體制,將陳江、惠環、瀝林、潼僑、潼湖等5個鎮(街道)和4個工業園區納入仲愷高新區旗下。管理范圍和權限的擴大帶動了仲愷高新區體制機制 的改革創新,也將仲愷高新區帶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
楊鵬飛他們獲得了一百多項行政審批權限?!斑@樣,在整個行政管理的過程中以及在項目審批的過程中,我們享有很大的自主權,協調順暢,行政成本降低了,行政效率明顯提高?!彼f。
毫無疑問,仲愷高新區迎來了20年來最好的戰略機遇期。在科技部國家火炬高新技術產業中心副主任楊躍承看來,仲愷高新區所進行的這種集約發展的改革和創新為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高新區的體制是最重要的,沒有好的體制機制創新做保障,到了一定階段很難再發展”。
在此之前,這個高新區曾面臨過被摘牌的危險。
2007年7月,仲愷高新區管委會書記鐘一爾剛被調任此處時,仲愷高新區在全國54個高新區的綜合排名大約在50名左右。“再搞不好就要被紅牌 警告了,你說我的壓力大不大?”鐘一爾分析,“那時候,可開發利用的土地資源已經很少,大批項目不能入區,減緩了高新區經濟發展速度。而且,體制制約,如 財政體制制約,造成科技創新投入不足,高新區內公用基礎設施欠賬太多。原有的工業布局受限,仲愷改革擴大的需要已經很迫切?!?
在新一輪的體制改革之后,仲愷高新區發展迅速。2010年,仲愷高新區在全國的排位已經上升到了45位,鐘一爾估計2011年的排位大約在42名左右。而在廣東省內的6個國家級高新區中,惠州的仲愷高新區排位第4,位列深圳、廣州、中山之后。
“仲愷要超越前面的中山并不容易?!碑數毓賳T坦言。不過,仲愷很有信心不斷實現自我超越。
早期的高新區發展靠的是區域政策,國務院給予的政策是,在高新區的企業可以享受15%的增值稅。在2005年之后,這個特殊的區域產業政策優勢 結束了?!暗咝聟^這么多年的產業發展形成了產業洼地,在這個洼地,有高效的政府服務團隊,聚集了一批關聯企業集群,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鏈,產生聚集效 應,導致企業在這里的發展空間、生存環境、服務條件都比別的地方好。這是園區經濟帶來的效應?!?
同時,產業的聚集也帶來了人才的聚集,這里于是成為了惠州創新資源最密集的地方。但是,人才仍然是整個珠三角尤其是惠州最短的短板。
這些年,珠三角在人才引進方面相比長三角,已有明顯差距。“在長三角,我看到那些最漂亮的房屋都是給領軍性人才的,大規模的大學和研究院令人驚 嘆。”中央政策研究室經濟局副局長白津夫感嘆長三角城市正在進行的大規模梯隊式、團隊式高端人才引進。這也被認為是未來兩大區域的經濟競爭中決定勝負的重 要因素。
惠州采取了很多措施,最主要的目的都是怎么聚集人才的問題。仲愷高新區提出了要建成惠州的人才之區,針對領軍性團隊和項目的引進,已經在制定和研究一系列政策。
2002年,TCL、德賽相繼在深圳建成了大樓,設立了研發總部。事實上,在本世紀初的那五六年,不只是像TCL、德賽這樣的大企業,就連一些小企業也在深圳設了一些窗口。但如今,TCL遷走的一部分又遷回來了。“他們在惠州也設立了研究院,TCL的總裁李東生(微博)沒有想到原來在深圳的80%的研發人員都愿意到惠州來工作。這說明這里創新的生態環境已經比較好了?!?
這給了鐘一爾、楊鵬飛他們很大的信心。
當然,作為珠三角的后起之秀,與深圳、東莞等先發地區相比,惠州也具有明顯的優勢:例如,豐富的土地資源、較低的營商成本。以深圳為例,受限于 空間,產業發展已經到了必須溢出的時候。惠州憑借良好的區位條件、便捷的交通基礎設施和豐富的土地資源,成為深圳產業轉移的首選目的地。
鐘一爾、楊鵬飛他們當然認為在惠州,仲愷高新區理應成為首選。他們自信于這里最好的政府服務。
科銳公司就對他們的服務贊不絕口。這家美國的半導體制造商在這里創下過半年內完成簽約、建廠、投產的紀錄。2009年初,科銳在中國四處找地方設廠。LED產業鏈最為完整的地區之一仲愷高新區也在其考慮之列。同時與仲愷競爭的是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大城市。
為在競爭中勝出,鐘一爾、楊鵬飛可謂不遺余力。他們多次趕赴不同的城市游說該公司享有話語權的角色??其J的香港股東話語權很大,該股東本身在惠州也有其他投資,立于香港與惠州的地緣關系,鐘一爾、楊鵬飛他們最終說服了科銳選擇仲愷高新區。
但他們有一個要求:簽訂合同之后半年內投產?!霸谄渌胤剑肽陼r間建廠房都來不及呢?!辩娨粻栒f,但仲愷高新區做到了。那時候正好是金融危 機,一些原來建好準備投產的廠房做不下去了。在管委會的協調之下,將廠房賣給科銳。之后在半年內把所有的法律手續辦完,2009年12月簽約,2010年 7月投產。
不能簡單地作貢獻
伴隨著國家高新區的發展,仲愷高新區已經走過了20年,也跟所有的高新區一樣面臨著同一個問題:轉型升級。
白津夫說,“‘十二五’時期的高新區發展不能只滿足于園區經濟,而要從園區經濟向城市經濟轉變?!彼J為,這將是未來高新區轉型升級所要面臨的主要問題。
這與楊躍承的觀點不謀而合。“一個園區做工業只是作貢獻,我們不能簡單地去作貢獻,一定要創造需求,城市型經濟才能創造需求?,F在已不簡單是走工業化道路了,必須要城市化。”楊躍承說。
當下,仲愷高新區正在解決的問題:城市和產業同時發展的問題?!肮I化與城市化必須同步,若不同步,工業化到一定程度將成為制約的瓶頸。以前一跨入園區全部是工廠,其實不可行的。”鐘一爾坦言。
進入仲愷高新區,四處是工地,城市基礎設施的升級改造在如火如荼地進行,這里開始了規模龐大的造城運動。
楊鵬飛說,他們要打造現代創新型和生態城市型的高新區,最終要實現“建區造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