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本報邀請了長沙、株洲、湘潭三地主要負責人,就建設中的“兩型社會”談談怎樣將藍圖變成現實。
■記者 李國平 胡抒雯 實習生 曠佩
大河西先導區圍繞兩大戰略推進
趙文彬表示,我省汲取了諸多“區域經濟體”發展中行政區劃不協調、統籌乏力的教訓,“兩型社會”建設第一階段首先從制度上完成了頂層設計。
3年間,我省在確定“省統籌、市為主、市場化”原則的基礎上,先后出臺了70多個法律法規和條例以及12個改革方案、17個專項規劃,完成了綠色電價、分質和階梯水價、環境污染責任強制性保險、財政生態補償等一系列制度設計。
“下一階段主要是發展‘兩型’產業,以‘兩型’產業體系為支撐,把蛋糕做大做強。”趙文彬說,3年來,長沙大河西先導區自始至終圍繞兩大戰略來推進。一是“為科學發展探索新路徑”;二是“為中部崛起開辟新空間”。
趙文彬認為,有品位的城市群,不是一個放大的縣城或者集市,必須建立功能項目,通過市場和政府投入并重來解決。截至目前,已有34個國家部委、71戶央企在試驗區實施了60多項改革試點,初步形成了系統資源滾滾匯集的“洼地效應”。
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形成良性循環
近幾年,株洲大力推進城市建設,越來越像一個大花園,大量的建設資金從何而來?
“錢來自于市場運作。政府政策指導,企業自主經營,形成良性循環。”陳君文說,招商引資的根本出發點是,讓老百姓的生活過得更好,幸福指數更高,開源應與資源節約利用并舉。株洲在引進企業時,最先考慮的是企業是否會影響環境,是否會給周圍的百姓帶來不便。當株洲的人文、資源、金融等各方面的生態環境都具有品牌效應的時候,自然就能在招商引資時占據優勢,形成良性循環。
“兩型社會”改革建設已進入第二階段,陳君文表示,未來要本著政府為老百姓服務、為企業服務的理念,將株洲建設成為充滿活力的創業之城;將資源生態、金融生態、文化生態等更好地結合起來,把株洲建設成為環境優美的花園之城;要逐步增加市民的收入,實現城鎮人口社保、醫保全覆蓋,把株洲建設成為和諧快樂的幸福之城。
陳君文表示,2012年,株洲市將舉全市之力,推進城市提質,實現“兩型”示范、“兩型”環境、“兩型”改革“三大突破”,引領、示范、帶動“兩型社會”建設。
強化省級統籌,三市“一盤棋”
楊親鵬介紹,目前,九華園區已超過400億,2012年將超過700億元。“我們將在九華園區打造一批百億級以上的產業項目,2013年,提前2年建成千億級的工業園區,順利完成產業升級,核心是發展資源節約和高科技的產業。就湘潭而言,主要是發展汽車、電子信息產業和太陽能光伏產業。”將以吉利汽車整車項目為龍頭,做大汽車產業,達到年產30萬臺發動機和變速箱的規模,成為湖南最大的汽車及工程機械零部件生產基地。
在電子信息、新能源產業發展方面,楊親鵬表示,目前,湘潭電機集團風力發電部門建起了國家級直驅技術重點實驗室和生產基地,2010年產值達到了27億元。湘潭九華將建成湖南最大的太陽能和光伏產業基地。
楊親鵬認為,在第二階段,需要更加強化省級統籌的力度。特別是在環境整治、基礎設施統一建設以及重大公共服務設施的統籌協調發展方面,省級要加強統籌,實行三市一盤棋。
“3年來,長株潭試驗區建設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但離成功還有很遠的路要走。目前進入了改革第二階段,也是承上啟下的攻堅階段。”
——省人大代表、長沙市委常委、副市長、大河西先導區黨工委書記趙文彬
獲批“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以來,株洲爭當“兩型社會”建設排頭兵,取得了顯著成效,由全國十大污染城市變成了國家衛生城市,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順利通過省級評估。由一個曾出現資源外流的城市變成了“全國十大最具投資價值城市”。
——省人大代表、株洲市市委書記陳君文
“兩型社會”建設第二階段主要是制造業和服務業產業升級。長株潭有良好的整車生產及市場規模,發展空間巨大,湘潭有望成為湖南最大的工程機械零部件生產基地。
——省人大代表、湘潭市副市長、九華示范區書記、主任楊親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