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應設(shè)置生存環(huán)境壁壘,讓一些外來人口主動離開?深圳市政協(xié)委員、深圳市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唐泰來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議通過大力度拆違行動,增加外來人口的居住成本,讓他們“無地可住而不得不離開”。
三十多年前,深圳是一個小漁村;三十多年后,深圳成了舉世矚目的大都市。改革開放之后,漁民變成了市民。與此同時,大量的移民涌入深圳。或許,唐泰來委員可以參考一下族譜,若不是“外來人”還好。若是,那不如帶個頭表率一下,第一個從深圳“滾出去”,其他外地人也好響應。
類似的提案,唐泰來委員不是第一個,相信也不會是最后一個。兩年前就有廣東省政府參事曾添貴建議,提高珠三角外來農(nóng)民工的準入門檻,凡進入珠三角就業(yè)的外省農(nóng)民工必須具有高中或中專以上學歷,逐步把低素質(zhì)勞動力邊緣化。其實,曾添貴參事也可以參考一下族譜,祖上有人要不是農(nóng)民,而且學歷是本科以上(還必須是統(tǒng)招哦),那站著說這句話,也就不會腰疼。
去年深圳大運會的時候,為確保大運會安全,深圳警方開展“治安高危人員排查清理百日行動”。深圳市公安局副局長介紹,100天里共有8萬余名“治安高危人員”被清出深圳。同樣的,還是有人反問了:深圳出現(xiàn)了這么多“治安高危人員”,這簡直是堂堂公安局副局長的失職,在此他還好意思厚著臉皮搞“清除”運動。
與“治安高危人員”相比,外地人應該算是友善了。但在某些本地人的眼中,外地人似乎是不友善的。在被稱為開放的深圳是如此,其他地方可想而知了。盡管通過提高外地人的生活成本,慢慢地“驅(qū)逐”他們,只是一個唐委員的一己之言。但是,在我們的身邊仔細去觀察,這樣的事實并不只是唐委員的一廂情愿。
其實,在整個城市化的過程中,沒有人注定是永遠的“土著”,他的命運在不同的土地上流轉(zhuǎn)。恐怕以后,兩地結(jié)合生出來的“混血兒”將成為一道風景線。所以說:長于斯,未必會居于斯;生于斯,未必會葬于斯。所以,在今天,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移民,換句話說我們都有可能變成外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