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東與上海,雖地緣相近,直線距離只有50多公里,然而天塹長江卻割斷了兩地的陸路聯系。蘇通大橋建成之后,仍需繞行190公里,車程達2.5小時。
南起崇明島、北止啟東市的崇啟長江大橋建成通車,極大縮短了啟東與上海的實際距離,促進蘇北、蘇南、上海三地產業轉移,為區域協調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江蘇省啟東市地處長江入海口東北側,三面環水,向南與上海崇明島隔江相望,距浦東直線距離僅50多公里。然而長期以來,由于缺乏直接的過江通道,從啟東到上海需要向西繞行蘇通長江大橋。2.5小時的車程,使啟東一直無法享受到上海的輻射優勢。
如今,這樣的局面一去不復返。全長約52公里、南起于上海崇明縣陳家鎮、北止于啟東市匯龍鎮的崇啟長江大橋已于2011年12月24日通車,極大地縮短了啟東與上海的實際距離。
啟東市委書記孫建華介紹,崇啟長江大橋建成后,啟東境內任何一點,抵達上海境內都不超過半小時。從此,啟東正式融入上海一小時都市經濟圈。
這條東部沿海大動脈的貫通,還有效打通了國家高速公路G40上海至西安的路網,激活并完善了長三角高速公路網城際通道規劃,改寫了區域交通版圖,提高了經濟運營效率。隨著不久后寧啟鐵路的建設,啟東還將與上海一起,成為新亞歐大陸橋的“橋頭堡”。
實際上,啟東“融入上海”的效應已經顯現。上海外高橋集團及上海城投開發總公司首次走出上海,建園啟東。目前,一期200畝已建成了4萬多平方米的標準廠房,二期1600多畝土地的基礎設施建設已全面展開。
此外,上海城投已與啟東和江蘇沿海開發集團合作,共同打造39平方公里的江海產業經濟園。一個滬蘇合作、接軌上海、面向國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高地和生態新區呼之欲出。
雙向產業轉移,蘇北有望成為區域經濟次中心
“南通,南通,向南不通。”長期以來,由于受到交通運輸成本和效率等方面的制約,上海的現代制造業等新興產業主要是沿著滬寧高速、滬寧鐵路、長江以及沿海等交通主干道,向蘇南、嘉興、寧波等地轉移。啟東以及江蘇蘇北沿海和內陸地區,卻因為長江天塹的阻隔一直與這樣的機遇失之交臂。
因此,在區域經濟一體化加速推進、產業布局日漸明朗的格局之下,這條跨越長江的大通道將具有更為深遠的戰略意義。
江蘇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葛守昆認為,崇啟長江大橋建成通車,使得資本要素的流動更為暢通,投資成本下降,投資效益提升。對于上海和蘇南板塊來說,向蘇北地區進行產業轉移將更加便捷。
南京大學商學院產業經濟學系教授吳福象認為,江蘇沿海沿線的交通大動脈被打通之后,長三角以上海為中心的大都市圈能夠在短期內快速優化產業空間布局,真正實現產業以上海為中心、分別沿著海岸線和長江岸線向外轉移。
這種轉移過程是一個雙向的互動過程。一方面,那些占用耕地較多和對勞動力成本較為敏感的制造業將會向北轉移;另一方面,為制造業提供技術和服務支撐的生產性服務業,包括研發服務、金融服務、營銷服務等產業將從蘇北沿海地區轉移至上海。
“產業的雙向轉移,又將帶來人才要素和產業投資的雙向流動。這種轉移對于轉入和轉出方是雙贏的。”吳福象說。對上海而言,可以更好地發揮總部經濟優勢,集中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對于啟東及蘇北沿海城市來說,也有利于其發揮橋頭堡經濟區的區位優勢,成為以現代制造、旅游服務、都市農業等為主的區域經濟次中心。
發展聯動江南,蘇南板塊面臨的機遇大于挑戰
崇啟大橋的建成通車,其所發揮的影響力不僅限于沿海地區。對徐州、宿遷、淮安等蘇北內陸城市而言,崇啟大橋將促進這些城市的資源整合和產業再布局。
具體而言,大橋建成之后,南通等蘇北沿海地區將借助資源與產業轉移成為上海經濟中心的發展腹地和跳板,成為上海向北發展的重要通道;在蘇北沿海城市發展起來以后,又將進一步輻射蘇北內陸城市,使其納入沿海城市的經濟發展腹地,蘇北板塊內部的經濟聯系和互動效應勢必加強。
那么,崇啟大橋建成通車之后,以蘇錫常為代表的蘇南板塊,是否會受到蘇北地區競爭帶來的沖擊呢?
吳福象分析,短期來看,上海增量產業向蘇北轉移加快,在一定程度上確實會削弱蘇南板塊的影響力;但從長期來看,大橋給蘇南板塊帶來的機遇將大于挑戰。“一方面,可以強化和提升蘇南板塊在長三角原有的優勢產業地位,包括電子信息、移動通信、信息網絡和計算機等產業;另一方面,蘇南和蘇北可以根據各自的區位優勢和產業發展基礎做出相應的調整,強化自身優勢并進行差異化定位。”
相關專家也認為,大橋通車后,在過去蘇南蘇北互動、省內單向產業轉移的基礎上,上海將作為第三方加入。空間上的三方互動,也將為江蘇區域協調發展帶來新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