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消息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賀文萍女士日前在接受本臺記者專訪時表示,在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快速發展的啟迪和幫助下,非洲正在形成穩步發展的活力。
在世界經濟危機特別是歐洲陷入衰退的背景下,2011年非洲依然保持著平均5%的增長水平,世界增長率最高的十個國家中有半數來自于非洲。賀文 萍認為,一個不能忽略的因素是,近年來非洲國家紛紛開始調整國內經濟結構,加大了與新興市場國家的合作。目前,創業投資的氛圍已在非洲大陸悄然興起。賀文 萍說:“去年我去盧旺達(等國)呆過兩個多月,感到包括埃塞俄比亞,肯尼亞,他們現在有很強的這種創業和投資的氛圍,這是非洲內部產生的經濟調整的結構。 政府也相應出臺了很多有利的政策,比如說盧旺達等很多國家都制定了VISION2020甚至VISION2030年的規劃目標,尋準自己發展的比較優 勢?!?/p>
賀文萍分析認為,非洲國家自獨立以來,經濟上長期依賴原材料出口。近年來,發達經濟體特別是歐洲經濟遭受重創,其原料進口需求銳減并大幅減少了 對非援助,給非洲發展帶來不小的負面影響。不過,中國、印度等新興經濟體的持續快速發展,帶動了對原材料的需求,成為推動非洲經濟穩步發展的重要因素。
賀文萍還指出,中國作為發展速度最快的經濟體之一,近年在經貿合作、發展援助等方面給予非洲巨大的幫助。如,中非高新技術產業合作比重進一步加 大,中國與贊比亞、埃塞俄比亞等合作建立經貿合作區等,這些都促進非洲國家經濟發展的積極因素。賀文萍認為,中非合作的深化發展,還得益于中國能夠提供適 合于非洲發展的技術和經驗。她說:“三十年前,中國和馬拉維、布基納法索的人均GDP水平一樣,一樣窮。我們是后發國家。中國的問題和非洲一樣多,我們有 56個部族,也有大量的農村人口,迅速的城市化。我認為,中國的發展經驗是我們作為新興國家能夠給非洲國家最寶貴的東西?!?/p>
近年來,中國在幫助非洲國家加強道路、橋梁、港口、水庫等基礎設置建設的同時,還向非洲國家轉移了很多實用型的技術和生產經驗。比如,在農業領 域,中國人教當地人種植水稻、棉花,培植蘑菇,發展漁業和畜牧業等,當地老百姓學起來很快,也很容易得到快速傳播。這些措施不但顯著改善了當地民生,還顯 著增強了非洲國家實現自主發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