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參考報: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綠色、低碳社會正在成為國家政策的重點。針對國內資源環境約束凸顯,一些地方環境、資源嚴重透支的現狀,2012年中國低碳經濟發展面臨怎樣的形勢?
潘家華:2011年,作為“十二五”的開局之年,綠色發展的潮流起勢強勁,受到世界經濟和國內各種因素的影響,沒能勢如破竹,一日千里。2012年,中國的綠色低碳發展不僅是國內的焦點和難點,而且成為全社會關注的核心,壓力與日俱增。
此外,由于居民對環境質量要求提高,社會各界對現實環境品質并不滿意。環保部門在“十二五”環境目標的基礎上,又新增了二個環境指標:PM 2.5和臭氧8小時平均濃度值,收緊了PM 10和二氧化氮等污染物的濃度限值。這就使得實現“十二五”的環境目標的難度進一步加大。
全球經濟危機使各國經濟增速放緩,中國“十二五”的經濟增長目標定得也比較低。從積極方面講,經濟增長率下降會減少資源消耗、降低污染物排放。不過,經濟低迷不僅使得社會對環保的投入能力下降,而且會使環境保護目標讓位于社會發展和經濟增長目標。
可能出現的環境保護的困境,會使低碳經濟的壓力進一步加大。從原則上講,只要有足夠的投入,環境保護目標必然能夠實現。但是,低碳則不然。環保 措施如脫硫、脫硝、污水處理,一旦投入并運行,可以立即大幅減少污染物排放,但卻會增加化石能源消耗,從而增加碳排放。對于零碳的可再生能源,目前尚缺乏 革命性的技術突破,因而大規模產業布局與使用尚需時間。
如果說2011年是開局造勢之年,2012年則是蓄勢待發之年,而不是收獲之年。因而,2012年的低碳發展,在于打好基礎蓄足勢,需要整體謀劃,加大投入,全面推進;避免急功近利,不要立即核算指標、走形式。
經濟參考報:前不久,美國對中國光伏企業發起“雙反”調查,您認為,我國企業應該如何應對?“雙反”調查將對未來中國正在大力發展的新能源產業產生何種影響?
潘家華:美國對中國的光伏產品提起“雙反”調查,旨在設置和提高貿易壁壘,對中國光伏產品的出口在近期必然造成不利影響。中國企業應積極應訴,旗幟鮮明地反對設置貿易壁壘,推進貿易自由化,尤其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產品的國際貿易。
沒有必要夸大“雙反”對新能源發展的影響。首先,光伏產品的生產具有高能耗高排放的特征,作為能源資源短缺和污染嚴重的國家,減少一點貿易順 差,對于國內的節能減排,有積極效果。第二,中國節能減碳,有著巨大的國內市場需求。第三,全球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下,美國和歐洲的需求能力實際上也在大 幅下滑。第四,光伏產品,尤其是單晶硅多晶硅產品,技術含量并不高,產品升級換代快。國際市場需求的減少,有助于減少盲目的簡單重復投資和浪費。第五,光 伏產品只是可再生能源的一部分,并不是全部。在其他可再生能源領域,也有著廣泛的投資空間。
經濟參考報:去年底的德班氣候會議上,多數發達國家明確反對《京都議定書》,要發展中國家參與減排,南北兩大陣營交鋒激烈。未來如何在全球應對 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公平分配排放空間成為各國關注的新焦點。您和您的團隊提出的“碳預算”方案受到各國高度重視,請您介紹一下“碳預算”方案的特點是什 么,其前景如何?
潘 家 華 : 發 達 國 家 之 所 以 要 拋 棄 《 京 都 議 定書》,要發展中國家參與減排,是因為未來的溫室氣體排放空間嚴重不足。發達國家希望按“祖父原則”分配未來空間,以前排放高,則分配多;以前排放少,則 獲取配額低。對于城市化和工業化尚在發展中的新興經濟體和最不發達國家,顯然具有遏制發展空間的實際效果。
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我們經過長期研究,系統提出公平、可持續和效率的“碳預算”方案。我們認為,發展是一個過程,不僅要看未來需求,還要看過去 的歷史排放。這樣,人均歷史累計排放,可以確保每一個人的排放和發展權益,以滿足全球碳溫升目標控制的排放總額作為全球碳預算額度,不會超出排放總量,從 而確保全球氣候安全。
人均歷史累計排放的分配,只是初始分配。對于出現碳排放預算虧空的發達國家,可以在市場上購買;對于歷史排放少,現實排放低的發展中國家,則可 以將盈余的碳預算額度在全球碳市場上出售,實現有限碳預算額度的效率分配。不僅如此,氣候變化談判的資金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基礎四國部長會議已經明確 認同這一方案。京都議定書模式不可取,碳預算方案顯然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