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對基層社區的廣泛關注,反映了以社區為關鍵落腳點的基層社會管理創新之所需。實際上,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推進,以往村居的人口、 產業、社會結構等均發生了較為明顯的變化。對于沒有農村戶口,卻依然有大量農村形態社區存在的佛山而言,城鄉社區重構更是政府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
在這種背景下,順德、南海以基層社區為重點,推開了農村綜合體制改革。兩地將行政服務延伸至村(居)的做法,代表著社區改革的方向。這也有望破解城鄉社區公共服務不均的難題。
鄉村雖變身社區,公共服務差距仍凸顯
容桂華口是順德鄉村走向城市的一個典型縮影,以外來人口多、社會管理復雜而聞名。盡管政府稱其為社區,但容桂人還是習慣將其稱為華口村。
資料顯示,2000年前,華口是個占地超過5平方公里的平靜村落。當年的華口村因距容桂城區較遠,村民多以種香蕉和養殖家魚出口到香港為生。
2000年,容桂政府創建高新工業園,華口村過半土地被征用。工業園區引進300多家企業,并且帶來了大量外來工。因為工廠和外來工的到來,使得原本的村莊發生了急劇變化。
一組經常被列舉的數字是,華口社區有5000多常住人口,與之對應的是近7萬多外來人口,由于社區一直處于社會管理較亂、社區三套班子沒有交叉點、社區居民利益得不到保障,社會秩序較差的狀況,近4年來更換了5任書記,最短一任書記任期不到3個月。
華口社區居委會一位工作人員稱,城市環境管理是目前居民投訴最多的事項,規劃和政府公共服務延伸不夠、農民收入偏低等問題也是困擾華口村管理者的現實問題。
與華口社區情況相似,南海去年啟動農村綜合體制改革,首批119個村通過“村改居”,村委會變身為社區居委會。這一變身的背后,正是以往大量農村稱為社區,卻依舊是鄉村形態的尷尬狀況。
南海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以往的農村雖然被稱為農村社區,但與城市社區之間的差別依然明顯。這不僅體現在生產、生活方式以及自治模式等方面,更體現在公共服務不均方面。
實際上,政府作為公共服務的供給主體,因為財力等多種因素制約,公共服務難以在社區尤其是農村社區中大規模開展,這也成為制約民眾幸福感提升的重要原因。
行政服務延至村(居),社工服務緊跟上
為解決城鄉社區公共服務不均的難題,順德、南海兩地均采取了行政服務進村居的做法。順德采取“政社分離”,南海則率先實現了社區行政服務中心的全覆蓋。
在順德,華口居委會與容桂其他四個居委會率先建立了社區行政服務中心,以此作為政府行政服務在社區(村)的延伸機構和便民服務平臺,承擔政府向社區(村)提供的行政服務工作和政府交辦的工作,這樣有利于推動政府服務前移,方便市民辦事。
而南海,則在全面建立區、鎮(街道)兩級行政服務中心的基礎上,又在所有城鄉社區全部建成社區行政服務中心,成為廣東省首個實現區、鎮、村三級行政服務中心全覆蓋的縣區。
兩地的做法,均讓以前要經過村(居)委會轉交的事務,都可以在社區行政服務中心“一站式”辦理。這讓村(居)委會回歸自治職能,依照法律法規履行居(村)民自治范圍內的事項,不再直接承擔行政管理工作。
行政服務進村(居),雖然讓政府能夠提供全面的社區行政服務,但在專業化分工越來越細致的現代社區,某些常規性專業服務卻可能會是一個“盲 區”。比如高齡獨居老人可以享受政策上給與的福利,但平時孤獨寂寞卻無處傾訴;對問題少年、吸毒人員進行跟蹤服務,對轄區內低保戶、五保戶進上門服務等都 存在空白點等。因此,行政服務延伸至村(居),只是社區改革中的初始一環。
為此,順德、南海兩地也采取了培育社工機構、引進社工服務等措施,通過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形式,在社區大力推廣居家養老、康樂、心理輔導等領域的專業社工服務,以突破以往常規性專業服務的“盲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