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陜西省西安市緊緊圍繞權力運行的關鍵領域和環節,借助電子化、信息化手段,積極建設政務服務平臺、工程建設招投標平臺和電子化政府采購平臺,營造公正透明、高效便民的政務環境。
2009 年4 月,由西安市紀委、監察局牽頭成立市政務服務中心,搭建了政務服務平臺。目前,共進駐市級部門31 個,設立辦事窗口106 個,可集中辦理155 類323 個審批和服務事項。通過再造審批流程,對涉及兩個及兩個以上審批環節的事項實施聯動式并聯審批。比如,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施工許可證階段實施“聯動式”并聯審批后,辦事企業從原先要依次找13 個部門審批變為只找1 個窗口, 從提供13 套資料和圖紙變為提供1 套,從接待13 次現場踏勘變為接待1 次,整個事項審批時限由319 個工作日縮短到45 個工作日。西安市政務服務中心啟用以來,共受理審批和服務事項64780 件,提前辦結率95%,按時辦結率100%。同時,為了轉變干部作風,提高辦事效率,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積極將政務服務向區縣、鄉鎮、社區等基層延伸,在全市10 個區縣、3 個開發區建立政務服務中心,379 個鄉鎮(街道、站所)建立便民服務大廳,343 個社區、行政村建立服務代理點,政務服務覆蓋率達到90% 以上,初步形成四級聯動的政務服務體系。
以工程建設領域專項治理為契機,搭建了以“五個統一”(統一交易市場、統一管理制度、統一信息平臺、統一誠信體系、統一電子監察)、“四個駐場”(交通、水利、建設行業管理部門駐場監督,紀檢監察部門駐場監察)為主要特征的全市工程建設領域的統一交易平臺,并于2011 年1 月1 日正式運行。將房屋建筑、市政公用、園林綠化、城市軌道交通、水利、公路等行業所有工程項目統一進場交易,做到全覆蓋。設立“工程建設項目預選承包商制度”,規定政府投資項目全部實行資格后審,在原有3 種評標辦法基礎上,新增加先評后抽法和抽簽法兩種方式,為不同類別的工程評標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成立“西安建設工程信息中心”,與交易中心合署運行、統一管理,實現無形的信息資源與有形的交易市場充分銜接。構建工程項目、企業、人員三級基本信息數據庫,建立西安建設市場誠信信息管理平臺,進一步匯聚不同行業信用信息,搭建起市場和現場的聯動機制。利用全程電子跟蹤、實時監控、自動預警、全程留痕、綜合績效評估、統計分析等主要功能,及時防范和糾正交易中的各種違規違紀行為。
按照“全面覆蓋、分步實施、便捷高效、注重監管”的思路,建立以“一體兩翼”(即以政府采購業務流程為主體,以執行平臺和監管平臺為兩翼)為基本架構的電子化政府采購平臺,并于2011 年7 月1 日起在市級部門推廣運行。該平臺主要包括采購業務審批、電子化招投標、專家庫管理、供應商庫管理、網上電子競價、報表統計和政府采購門戶網站7 個子系統,基本上覆蓋政府采購業務的全部過程和各個環節。
電子化政府采購平臺實現全流程覆蓋,一體化開發:整個系統將政府采購工作涉及的方方面面涵蓋在內,而且開發設計過程一次性完成,各項業務間銜接順暢,同步發揮效能。多系統聯接,大財政模式:政府采購系統與財政管理的其他業務系統實現數據接入,放大并拓展了各個系統的功能,順應了建設財政業務大平臺的思路。自動化抽取,重信息保密:系統對于抽取政府采購評標專家設置了嚴格、科學的程序,自動完成抽取過程,抽取信息在開標前即便是操作人員也無法獲取。標準化評標,全過程監控:對于采購項目,在供應商投標及專家評標環節實現標準化模板編制文件、電子化數據傳送、音視頻監控及刻錄,最大程度實現評標過程的公開透明。電子化競價,多品牌競爭:對于部分協議供貨商品,系統可通過網上電子競價方式完成采購過程,而且按照多品牌競爭的規則進行,最大限度地節約財政資金。平臺運行以來,采購周期從以往1 個多月縮短到5—7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