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重陽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莫泰山總裁
這封信來自:上海浦東新區花園石橋路33號803A室
莫泰山先生,中國人民大學學士、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經濟學碩士,13年證券從業經驗,有多年監管部門工作經歷,曾任交銀施羅德基金(微博)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董事、總經理。
親愛的理財周報讀者:
“十年煙云,一聲嘆息”,2011年即將過去,在通貨膨脹、貨幣緊縮、經濟放緩、歐債危機等多重因素的疊加影響下,股指戲劇般地回到了10年前 的原點。有網友借詩消愁,“十年漲跌兩茫茫,費思量,自難忘”。的確,2011年是難忘的一年。包括筆者本人在內,很多人看到了控通脹的開頭,但沒有在一 開始就猜到經濟下滑的結尾,年初期盼新年新氣象,卻在年末空氣中聞到了2008年的蕭瑟,市場再次現身說法,生動而又直接地向我們揭示了風險。
未來幾年,中國經濟面臨的最大課題,就是能否成功轉型。筆者在今年10月曾寫道,“如果把中國經濟比做一輛列車,它已高速奔襲超過30年,目前 正在逼近彎道,不僅需要剎車降速,還需要完成復雜的變軌操作”。中國經濟面臨的內外部失衡問題,新任證監會主席郭樹清在其著作《直面兩種失衡》中有清晰的 論述。這些問題的解決需依賴轉型的成功推進。
央行行長周小川日前有一個題為《國際收支調整的幾種方式》的精彩演講,卓有遠見地提出,國際收支盈余的調整,并非西方國家所認為的通過匯率調整 就能立竿見影,因為還需要產能、銷售渠道、產業工人技能、基礎設施投資等方面的中期調整來配合。按照他的邏輯進一步推演,中國經濟從外需導向轉為內需導 向,“是一個更長的中期過程,可能往往花五到十年時間才能初步見到效果”。當然,轉型的艱巨不會磨滅我們對轉型成功的信心,無論是從目前的城市化水平、今 后產業升級和技術引進創新的空間、進一步深入改革釋放紅利的余地,還是中國儒家文化傳統中的勤奮、好學、節儉的特點看,中國依然有較為充足的增長潛能。
轉型后的宏觀經濟會逐漸呈現出“新常態”,經濟增速下臺階,適度放緩,投資、消費占比更趨均衡,經濟波動變小,趨于平穩。與之相配合,貨幣政策 未來一段時間都會中性偏緊。在此過程中一些失去競爭力的企業會萎縮或被淘汰,而借轉型東風,也會有相當一批企業或浴火重生,或茁壯成長,或騰空出世,風景 這邊獨好。
目前主流機構對2012年的經濟似乎已經形成了較為一致的預期:GDP增速將在8.5%左右,經濟在明年一、二季度間見底,經濟短期下行和貨幣 政策微調的上下拉鋸,成為影響市場的關鍵勝負手。這些判斷固然重要,但除此之外,我們要認識到2012年是中國經濟潛在增速下降后,換檔前行的開始,在此 背景下,保持平和的心態很重要。需要冷靜的思維,謹防結構性的風險,也關注結構性的機會。
結構性風險的源頭之一,來自房地產領域。種種跡象表明,決策層似乎下決心要對地產領域“刮骨療傷”,毫不手軟。房地產調控雖有利于長治久安,但 對經濟和市場的短期沖擊不得不防;風險二來自于估值仍然高企的中小板和創業板。這一板塊的估值,仍然包含了未來高速成長的樂觀預期,一旦預期落空,估值將 面臨調整。
伴隨宏觀經濟新常態到來,中國股市大起大落的秉性將有所收斂,結構性機會來自沐浴轉型春風的那些“浴火重生”、“茁壯成長”和“橫空出世”新力 量,如隨著城市化的推進、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持續提高,以及收入分配趨于均衡,消費和服務業有大幅的提升空間,一批持續穩定成長的公司將脫穎而出,為投資開 辟新天地。
2011年并沒給我們帶來太多驚喜。即將到來的2012年,似乎又將是不平凡的一年,因為中國經濟正行駛在降速轉彎的路上,或許還需穿越黑暗的隧道,我們不知道隧道有多長,但我們很清楚,如果希望看到第一縷光亮,我們唯有:迎著黑暗的隧道,不眨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