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子慶
日前,根據廣東省中山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中山將穩步推進城鄉戶籍制度改革,縮小城鄉居民在收入水平和社會福利上的差距。據悉,《關于實施戶
籍登記管理制度改革的決定》和《中山市戶口登記和遷移管理暫行規定》將出臺,目前正在征求意見。中山取消農村、城鎮戶口劃分工作將于2012年上半年啟動
多年來,取消農業、非農業戶口界限,探索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管理制度,一直有著頗高呼聲。客觀上講,近年來,戶籍松動現象不少,例如積分入 戶、放開市區戶口準入限制、取消大學生就業戶籍限制等,只是真正全面取消城鄉戶籍界限的城市還未出現?;诖?,中山市明確即將推行城鄉同籍,無疑具有重要 的破冰意義。
眾所周知,自1958年1月起,隨著新中國第一部戶籍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頒布,戶籍制度建立,中國人就步入了一個漫長的城鄉分 割二元體制。由于戶籍一直捆綁著土地、教育、就業、社保等各種公民利益,二元制多年來就被視為有悖社會平等公平的一個重要表征——戶籍制度限制了人身自 由,割裂了社會共識,阻礙了社會整合和良性運行,制約了人口城市化和現代化的進程。
眼下,隨著中國城市化率已超百分之五十,盡快取消戶籍限制已是不可逆轉的大勢所趨。正如學者鄧聿文所言,無論從制度的效率,還是從公平度來看,計劃經濟條件下產生的戶籍制度已經越來越與現代的社會發展不相適應。
當然,在對中山首推城鄉同籍予以期待的同時,亦有一些令人擔憂之處,如取消戶籍制度之后,農民的權益能否得到保障或強化?農民能否真正享受到同等的公共權利?
一個基本常識就是,在中山這類沿海城市或經濟較為發達的地方,“農民”早已不再是經濟落后、權益貧乏的標簽,相反,因為有寶貴的土地以及國家近 年來持續的惠農政策的支持,農業戶籍已經成為“香餑餑”。2011年就有媒體報道,浙江義烏數百名公務員爭當農民,教育部的數據也顯示,沿海地區越來越多 的農村大學生對“農轉非”的機會說“不”。此語境下,且不說現有的社保制度、公共服務等能否與突如其來的城鄉同籍相匹配,單單是城鄉同籍后農民的土地紅利 如何為繼,就很值得思考。這些問題不弄清楚,很容易觸發新的矛盾。前不久發生的烏坎群體事件就是典型案例:烏坎村有9000畝土地,賣了6700多畝了, 既沒把村民真正變成市民,又沒解決城市的低保……
基于此,筆者對中山實行城鄉同籍有兩點期待:一是在戶籍選擇上尊重農民的選擇權,即充分尊重農民意愿,而不必急于求成似的全面強制推行;二是著力保障戶籍權益的均等,將戶籍背后所依附的各種權利均等化,讓人們切實體會到城鄉同籍是對社會平等公平的積極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