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城市規劃國際咨詢
時間:2011-12-30 13:41:39
城市規劃是城市建設的前提,也是解決區委、區政府面臨難題的突破口。為此,區委、區政府決定從修訂完善城市規劃入手,開展一次嵐山產業園區及產城關系結構規劃國際戰略咨詢,請國際上的高手幫助研究產業、城市、港口三者之間的關系。這相當于補做一次城市規劃的前期研究,不是請規劃師來畫規劃圖,而是請富有經驗的外腦來研究城市規劃需要解決哪些問題。
2008年9月,嵐山區委、區政府委托深圳雅克蘭德設計有限公司具體組織國際咨詢。雅克蘭德公司是一家從事建筑設計、城市規劃、景觀設計及策劃和工程咨詢的機構。他們負責并最終從19家國際咨詢單位中確定了美國KSK、日本野村綜合研究院、英國ATKINS三家單位作為委托咨詢單位。
美國KSK主要從事項目前期規劃設計、建筑景觀設計以及歷史考古相關咨詢等業務,在道路交通規劃、城市交通設計方面造詣頗深,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從事過產業新城的規劃;
日本野村綜合研究所是亞洲規模最大、具有很強的綜合性研究能力的智庫機構,研究領域非常廣泛,大到國家戰略、能源對策,小到超級市場的設計規劃;
英國ATKINS主要從事城市發展戰略、城市規劃設計、建筑設計、交通規劃等,具有國內數百項規劃設計成功案例及項目管理的實踐經驗。
2008年10月,《日照嵐山產業園區及產城關系結構規劃》國際咨詢答疑會舉行,區委書記高杰代表區委區政府專門抽出時間向各家咨詢機構介紹背景,明確提出:嵐山在日照市、魯南經濟帶甚至山東省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點,不但嵐山區重視,日照市政府及山東省政府也非常重視,這也是邀請國際公司參與咨詢的原因。嵐山要建設的不僅是濱海新城、產業新城,同時也是臨港新城。我們對嵐山的發展機會充滿期待,但是我們對整個魯南和自身經濟現狀的了解又使我們對發展的模式充滿疑慮,畢竟如此大規模的開發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但也有大量的問題。本次國際咨詢要解決的不僅是產城關系,而是產業、城市、港口的三元空間協調關系,港口的基礎性、港城、港產之間的強烈互動關系。希望通過國際咨詢對我們的困惑給出一個明確答案,以更加宏觀的視野和更加開闊的思路幫助我們把握和達成“有遠見、可實施”的雙重目標,共同把嵐山建設的更加美好。
各家機構經過近3個月的實地調查、分析,分別提出了對于嵐山整體定位,產業、港口和城市發展間的關系和各項規劃間矛盾協調的意見。
2008年12月18日,召開了國際咨詢評審會,通過方案匯報、答疑、討論和比較,經專家組投票,日本野村綜合研究所的咨詢成果被確定為優選方案。
2009年6月,召開了嵐山產業園區暨產城關系結構規劃國際咨詢成果匯報會。認為:嵐山未來總體發展定位,是理想的、宜居的、具備獨立發展能力的城市副中心,山東南部濱海產業新城及環渤海臨港生態產業示范區。產城關系方面,城市與產業用地要協調發展,產業園區的規模可以適當縮小,以取得和城區的協調,并且城市與產業一樣要有成長性,符合城市與產業發展的現實和規律。港城關系方面,城市和港口的分界必須明確清晰,交通也必須嚴格分開,在總體規劃中應體現交通立交及城市功能的穿越。港、產、城關系方面,港口、產業區、城區范圍明確分離,海岸線功能分區要明確劃分為生活岸線和產業岸線,產業岸線部分產業港和漁港要完全分離,產業港通過內部連接道路形成內部交通的一體化;臨港產業應該設置在港口附近,內陸型產業適于設置在靠近跨區域交通干線附近的內陸地區,其擴展方向是坪嵐鐵路西南側的內陸地區;城市發展用地從南部海濱沿著繡針河向西北部延伸,形成將來城市發展主軸線,中央商務商業區和行政商務區所處區域為城市主核心, 濱海商業休閑區附近為南部城市副核心,內陸居住區中心位置為北部城市副中心,各功能區塊之間通過城市發展次軸線相連,將來的城市以主核心為基點向海岸和內陸地區拓展。
嵐山區沒有拘泥于形式上的多規協調,而是通過國際咨詢的方法,把握核心矛盾,破解發展中的關鍵問題,在城市發展的大走向上做到了心中有數。
嵐山通過日照產業園區及產城關系結構規劃國際咨詢,明確了港口發展、產業布局及城市建設之間的相互關系,解決了發展方向與城市定位問題,解決了老百姓的擔憂與疑惑,各界對嵐山發展在認識上達成共識:即把嵐山建設成產業發達、生態和諧、宜居宜業的現代化海濱港城。國際咨詢在嵐山領導干部中掀起了一場“頭腦風暴”,嵐山產業結構、港產關系、產城關系、港城關系在干部頭腦中清晰了,廣大干部思想認識得到了統一,為下一步加快濱海宜居城市建設奠定了牢固的思想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