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级成人毛片免费视频高清/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2021/国产一级内谢a级高清毛片/九九热亚洲精品综合视频 - 俺去俺去啦最新官网在线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CCTV年度三農人物40名入圍候選人名單發布
時間:2011-12-29 09:49:22  來源:新浪網 
  “中國農業銀行(2.59,0.00,0.00%)杯”

  CCTV年度三農人物40名入圍候選人名單
    劉相波        創辦北京梁漱溟鄉村建設中心

  榮譽: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高等教育)一等獎

  事跡:多年來,劉相波帶領大學生在農村支農、調研、扶貧、支教,在鍛煉了成千上萬的青年人的同時,也推動了社會對農村問題的關注和“新鄉村建設”概念 的認同。很多大學生志愿者多次給溫總理寫信匯報,支農活動也得到了溫總理的贊揚。2004年7月,溫家寶在給全國基層農村任職和支農的大學生回信時表示, “你們選擇的是一條正確的道路”,“希望你們把這項光榮而有意義的活動堅持下去”。

  從2003年起,劉相波就在全國各地農村推動農民合作組織的發展,帶領青年志愿者發動農民,先后建立了70個村級合作試驗點試驗區,這些試點既有提供 生產、購銷、金融等服務的經濟性合作社,也有提供文化、教育、養老、醫療等服務的公益性協會。迄今為止,共舉辦農民合作培訓班近200期,培訓農民合作骨 干、農村青年、農村發展機構工作人員達5000余人次。

  劉相波的學生們敬佩他、追隨他,接觸過他的農民也很喜歡他。當跟他打過交道的農民聽到他車禍去世的消息時,紛紛發來短信表示哀悼,說他是個懂得尊重農民的人。他的導師也說劉相波是“心中裝著農民而能夠自然地融入鄉土社會的真正知識分子!”

  
   
    阿里木  賣羊肉串助學、草根慈善家

  榮譽:當選新華社“中國網事感動2010”年度網絡人物、新疆青年五四獎章、第三屆全國道德模范候選人

  事跡:1992年,阿里木退伍,他走南闖北以賣烤羊肉串謀生,吃盡了苦。2001年,他到貴州省畢節市落腳,生意越來越好,賺的錢多了起來。然而,阿 里木依然很“窮”,因為他把賺來的錢捐給了貧困孩子們。阿里木當看到患腎病的男孩周勇,因為家庭困難交不起醫療費時,立刻向記者朋友求助,又組織捐款,后 來有兩家醫院被他感動,免費給周勇治??;得知大方縣達溪鎮聚河小學學生缺書包,學校很長時間沒舉行升旗儀式,阿里木就買了181個新書包和一面五星紅旗, 借了一匹馬,翻山越嶺兩個多小時,送到學校;聽說一小學41名學生交不起學雜費,馬上冒雨送去5000元;從新聞中偶然看到一名大學生在井下挖煤,就每月 給他100元生活費……在畢節,從小學、中學到大學,到處都有阿里木捐助的貧困學生。他還在貴州畢節學院和貴州大學設立“阿里木江助學金”。

  汶川大地震、貴州雪災后,阿里木踴躍捐款。玉樹地震發生后,他索性背上鍋碗瓢盆趕赴青海,從西寧采購了幾千塊錢的牛羊肉和蔬菜,不顧高原反應,拿著身 份證和退伍證,成了二炮部隊救災前線一名“編外”戰士,奮戰了十余天。阿里木生活并不富裕,靠賣羊肉串謀生,卻因為急公好義、樂善好施,被新疆人民親切地 稱為“好巴郎”,被貴州人民譽為“草根慈善家”。

  巴亞爾圖

  牧民致富帶頭人

  事跡:為了使草原得以休養生息,2003年旗政府提出了“舍飼圈養、輪牧休牧”政策,政策剛剛出臺就遭到了牧民們的反對,他們認為這樣勢必影響自己的 經濟來源。可巴亞爾圖明白這是恢復草原生機的最有效途徑,為此他走家入戶做廣大牧民的思想工作,并帶頭將自家的3000畝草場圍封起來,嚴格執行輪牧休牧 政策。通過草牧場圍封,當年他家的草場長勢最好,畝產最高,牧民看到了實惠,都紛紛效仿。他還組織部分黨員和牧民代表成立了“草原巡邏志愿服務隊”,協助 派出所與破壞草原的不法分子斗智斗勇,日夜堅守著廣大牧民賴以生存的草原。在他的帶領下罕達漢嘎查24萬畝草牧場均得到了有效保護。     

  2010年4月,巴亞爾圖組織17戶牧民聯合在登記注冊了“達來諾日鎮佰加力養殖專業合作社”,以“推廣科學養殖、發展生態牧業、維持草畜平衡、保護 生態環境”為發展目標,對牲畜統一進行防疫、改良和銷售,促進了罕達漢嘎查以及周邊地區肉牛養殖業的快速發展,全嘎查肉牛改良率達到80%,160戶牧民 走上優質、高效、生態畜牧業發展之路。

  在巴亞爾圖的積極努力下,嘎查還爭取到國家農村電網改造工程項目資金219萬元,讓祖祖輩輩生活在草原上的牧民用上了國電,牧民也由此沿著輸電線實現了定居輪牧。

  程相文       河南省??h農科所研究員、所長,玉米育種專家

  榮譽: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

  事跡:1963年7月,程相文畢業后,毅然在分配表格上填上了“到基層去”。他被分配到鶴壁市浚縣農業局,成為一名基層農技員。當時,浚縣玉米畝產只 有50多公斤。為了提高玉米產量,1964年程相文只身來到條件艱苦的海南,一個人、一間房、八畝地,開始了玉米育種事業。到了第二年3月份,程相文帶回 了精心繁育的玉米種子,當年凡是種上了他培育的玉米種子的大田,畝產量都突破了350公斤。從此,程相文開始了南來北往的候鳥生活。48年間,他度過了 94個夏天。

  程相文共選育出39個玉米新品種,浚單20目前已成為河南第一、全國第二大玉米種植品種。他培育的種子累計推廣2億多畝,增加效益150多億元,創造了玉米育種界的奇跡。多年來,程相文所獲的獎金和專利費累計超過3千萬元,但他分文未取,全部拿出來用于種子事業。

  2011年1月22日上午,溫家寶總理來到鶴壁市農業科學院考察時,與程相文深切交流,并給予他高度贊譽和評價。之后,程老給總理去信表態,要在有生 之年為玉米育種鞠躬盡瘁,甘愿為民族種業獻出畢生精力。5月14日,溫總理親筆回信:一個老科技工作者的精神讓我深受感動。中國實現現代化需要一大批像程 相文這樣的科技工作者,需要有為科技事業鞠躬盡瘁的精神。程相文獻身玉米育種事業的事跡應該表彰。謹致敬禮!

  陳士渠      公安部打擊拐賣婦女兒童犯罪辦公室主任

  榮譽:全國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先進個人、第一屆中央國家機關青年五四獎章標兵

  事跡:在舉世矚目的全國“打拐”專項行動中,陳士渠帶領打拐辦同志認真貫徹執行中央和公安部領導的決策,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創新機制,創新管理,多策 并舉,向拐賣犯罪發起凌厲攻勢,取得顯著成效,截至2011年10月24日,全國公安機關共破獲拐賣婦女兒童犯罪案件50050起,其中拐賣婦女案件 16137起,拐賣兒童案件11304起,解救被拐賣兒童18396人、婦女34813人。陳士渠經常身先士卒,參與指揮、督導偵破了 “2011.6.8”特大跨國拐賣兒童犯罪團伙案、 “2011.2.21”特大拐賣兒童犯罪團伙案、貴州遵義“2011.4.9”系列拐賣兒童案等重特大拐賣案件,解救了一大批被拐婦女兒童。

  2010年12月以來,陳士渠又積極探索利用微博客這一新興網絡工具創新打拐反拐工作,回應群眾的期待,取得顯著效果。目前他的微博已有粉絲95萬余 人,在人民網評選的十大官員微博中排名第二。2011年10月13日,陳士渠受邀在國家網絡管理辦公室舉辦的“積極利用微博客服務社會經驗交流會”上作出 發言,中央領導同志給予高度評價。陳士渠領導的公安部打拐辦公室2010年3月被授予“全國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先進集體”榮譽稱號,2011年2月被評為公 安部直屬機關“黨員示范窗口”。

  陳賢妹

  救起小悅悅的拾荒阿姨

  事跡:2010年10月13日,在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黃岐鎮廣佛五金城,年僅2歲的女童悅悅慢慢走在巷子里,在離家100多米的地方,被一輛面包車撞 倒后兩次碾壓,幾分鐘后又被一輛小貨車從其雙腿處碾過。慘象之下,過往的18名路人卻無一施以援手,可憐的小女孩躺在血泊中七八分鐘。最后,一位拾荒阿姨 看到后,將小悅悅半抱半扶到路邊并找到了其母親。隨后,小悅悅被送往醫院搶救,可最終離開了人世。

  在小悅悅搶救期間,陳賢妹還去醫院多次看望了小悅悅,并從隨身環保袋里掏出一包沉甸甸的現金,塞到曲女士(小悅悅媽媽)手上。曲女士激動得雙膝跪地, “阿婆你不容易,我們不能要”??申愘t妹執意將錢推給曲女士,“我不知道帶了多少錢,都是這幾天他們(社會各界)給我的慰問金,我都給小孩了?!鼻烤o 抓著信封,泣不成聲。陳賢妹說,她當時沒想別的,“就是想救人”。

  鄧飛      媒體人、公益事業拓荒者

  榮譽:天涯社區“2008年最受歡迎的媒體和記者”銅獎、新浪微博2010年度記者、 《時代周報》“影響中國時代進程100人、《南方人物周刊》“中國魅力50人”、騰訊網華語傳媒盛典2010年度記者

  事跡:做調查記者,曾是鄧飛的理想。但十年前他報道過的事情,今天仍在不斷發生時,他意識到通過文字去影響讀者,不如通過行動直接去謀求改變。鄧飛開始了他一系列的公益“行動”。

  2008年3月25日,湖北籍男子彭高峰的3歲兒子被人拐走。鄧飛因參與過報道,認識了彭高峰,并一直鼓勵他繼續尋找兒子。鄧飛發現,微博能夠快速收 集、傳遞和分享兒童拐賣信息。于是,他在新浪微博提出“微博打拐”,幫助公安系統打擊兒童拐賣。2011年2月4日,在鄧飛以及各位愛心人士的大力幫助 下,彭高峰最終找到了丟失多年的兒子。

  2011年3月,鄧飛繼續利用微博,呼吁大家為貧困山區的小學生提供免費午餐,幫助孩子們免于饑餓。更多的力量集聚向鄉村孩子,中國社會福利教育基金 會還幫助他們分立了“免費午餐”專項基金,實現了全國合法公募,保證了免費午餐項目資金的持續供給。截至7月18日,整個項目共籌善款1340多萬元,已 為27所學校的4723名學童每天提供一份熱騰騰的免費午餐。

  2011年11月,甘肅省正寧縣幼兒園校車事故讓無數人陷入沉思。鄧飛和他的團隊,也開始到處籌集資金,為“安全校車”尋找出路。鄧飛希望政府和民間一起協作,共同來保護孩子的生命安全。

  杜新民    打造中國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航母

  事跡: 2002年,杜新民開了一家煤礦,賺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他覺得一個商人應該從掙點錢到做點事,再到做點利國利民的大事,這是他一個食品行業的門外漢敢進入綠色產業的原因。

  沒有大市場,就沒有大農業,杜新民首先謀劃的是把市場做成一個交易平臺。通過這個平臺,把國內外優質、安全、綠色和有機產品的生產企業聚集起來,幫助 入駐企業建立銷售渠道。他投資了2.2億元人民幣興建起了中國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北京展銷中心,成為帶動中國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產業全面、快速發展的“綠色航 母”。

  “以品牌引領消費、以消費拓展市場、以市場拉動生產”,杜新民深信這是配合政府系統解決中國食品安全問題的市場化手段,也是中國綠色食品事業持續健康 發展的方向。而中綠北展中心運營模式的創新點和競爭力則在于,它創造了國內綠色食品、有機食品供銷的集聚區,直接聯通供需雙方,打造了綠色食品有機食品 “集聚——融通——整合”的全新產業鏈整合模式,從源頭入手,使高標準貫穿于綠色基地、科普教育、流通配送、入場布展、農超對接、社區聯動等環節,探索出 了一條以質量為本、以市場為魂、以民生為導向的發展之路。

  高金磊    大學生村官

  榮譽:全國農業青年致富帶頭人、湖北省2010十佳優秀大學生村官

  事跡:2008年,高金磊大學畢業后,在廣告公司找到了一份薪水豐厚的工作。由于業績突出,公司老總把他派到長沙分公司做項目經理,并表示要給他加 薪。就在此時,湖北省公開選聘首屆大學生村官??吹匠鞘蟹旄驳氐淖兓?,想到家鄉依舊落后的面貌,那種巨大的差異深深觸動著高金磊。面對重重勸阻,高金磊 毅然決定當村官。

  高金磊到黃岡市英山縣溫泉鎮百丈河村報到后,第一個要求就是去養豬,他覺得這是能夠帶領鄉親們致富的好途徑。為了當好豬倌,高金磊每天早晨6時,都會 到豬場里打掃豬舍,清理糞便,喂食,并做好疫苗、消毒每一個細節的記錄;夜深人靜時,他把白天收集到的數據錄入到電腦,進行分析,并不斷學習獸醫藥理和養 殖管理方面的知識。村民們養豬時無論遇到什么問題,高金磊都會竭盡全力幫他們解決。在他的不懈努力下,養豬場具備了年產萬頭豬的規模,年產值在千萬以上。

  正是這樣的責任感,支撐著高金磊一點一點改變著百丈河村的面貌。村里開起電腦技術、普通話和養殖技術培訓班,第一次組織起村民運動會。在高金磊的帶領 下,百丈河村形成了山頂有黑山羊養殖,山腰有田桂花鞋廠,山腳有英山云霧茶葉種植的良性發展格局。村人均收入也由上世紀90年代的300元上升到去年 的7380元。

  郭鳳蓮     全國人大常委、山西省昔陽縣大寨黨總支書記

  榮譽:第七屆中國十大女杰

  事跡:

  1964年,郭鳳蓮挑起“鐵姑娘隊”隊長的擔子,帶領大家改造家鄉落后面貌,曾受到毛主席、周恩來、李先念、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熱情接見和贊揚。也正是如此,郭鳳蓮頭的的光環越來越耀眼。

  正當郭鳳蓮在大寨大展宏圖的時候,歷史發生了轉折性變化。70年代末開始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讓以人民公社為核心的大寨模式黯然失色,并一度成了負 面教材。時任大寨村黨支部書記的郭鳳蓮也一度銷聲匿跡了10年。但性格堅強的郭鳳蓮,注定不會再迷茫中沉淪。1991年11月,在群眾的呼吁聲中,她重返 大寨村黨支部書記,不僅為自己的人生揭開了新的一頁,也讓失落的大寨重新找回了自信。

  郭鳳蓮帶領大寨進行第二次創業。在她的精心運作下,大寨村辦企業經歷了從小作坊向規?;?、專業化、品牌化發展的轉變。無論是發展煤炭業、旅游業,還是 發展農副產品深加工、現代化養殖業,每一次開拓,都讓這個人口只有520人的“大寨”小村受益匪淺。從1992年以來的近二十年里,大寨引項目、引人才、 引資金,搞改革、抓發展,先后興辦了水泥廠、制衣公司、酒業公司、貿易公司等企業,連續名列全縣納稅第一村,大寨人均收入從上世紀80年代初的80多元增 加到2011年的1萬2千元,大寨集團的收入已經超過4個億。

  郭達             國家一級演員

  事跡: 借助春晚的巨大影響力,郭達迅速走紅全國,《換大米》、《產房門前》等作品也為廣大觀眾熟知。他也因此告別了話劇舞臺,成為專業小品演員。郭達不忌諱別人 說他是小品演員,在他看來小品與話劇一樣是表演藝術,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把菪∑肺业玫胶芏啵屓珖^眾記住了我,它改善了我的生活,它豐富了我的舞臺 經驗,讓我學會如何精煉語言、塑造人物、控制舞臺?!?為了春節晚會上的十來分鐘,他付出的卻是3個月的努力,比排一臺話劇還費勁。

  無論在話劇舞臺上,還是小品表演中,亦或是影視劇,郭達也飾演過很多樸實的農民形象,得到了大家的認可,這跟他在基層跟農民學習,體現生活分不開。他愛農民、敬農民,更希望服務于農民。

  關慧明      科技特派員創業協會會長、內蒙古烏蘭察布市科技局高級農藝師、科技特派員

  榮譽:內蒙古自治區勞動模范

  事跡:關慧明從大學畢業后,一直在烏蘭察布市從事蔬菜新技術的研究和推廣工作。 他帶領的蔬菜小組每人每年下鄉240多天,幾乎走遍了烏蘭察布市所有的大棚、菜地。分別和國內外10多家龍頭企業建立了業務關系,完成訂單任務17個,總 面積達到1萬多畝,外商在訂單項目上投資1000多萬元,全市8個旗縣有1萬多戶農民參加訂單任務,增收1000多萬元。沒有訂單任務的菜農也享受隨叫隨 到的免費技術指導。烏蘭察布的農民們稱他為“財神”。在關慧明的輻射帶動下,全市已經形成近萬畝的溫室大棚和以冷涼蔬菜作物為主的50萬畝露地蔬菜生產基 地。在落實訂單任務中,關慧明小組在訂單任務區形成服務、銷售網絡,帶動一批科技人員、鄉土人才共同參與這項工作,一批縣、鄉成立了蔬菜專業技術協會,這 種被稱為關慧明模式的服務形式,開始在全市推廣。

  關慧明還針對蔬菜病毒防治、斑潛蠅防治、新型溫室設計與生產等10多項技術難題潛心研究,都取得重大突破。在市蔬菜專業技術聯合會成立時,被大家推舉為會長。

  黃勇           男             中國農業灌溉節水“第一人”

  榮譽: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全國水利技術能手

  事跡: 流量計,讓農民知道灌溉用了多少水,而灌區自動化控制系統,則使節水成為現實。黃勇的絕活,就是用數字化電路開發農用數字式流量計,將弱、強電路應用于農 田灌溉自動化控制。簡言之,就是發明了灌溉流量計,參與實施了三聯灌溉自動化項目。黃勇的技術讓灌區由1個泵房、10塊田地和約1000米的干渠、支渠組 成,由計算機遠程控制3臺水泵和8個閥門,同時對23臺現場儀表進行數據采集,并作相應的處理。系統具有自動采集處理灌區水情、雨情,自動控制泵站電機開 關、渠系閘門及田間分配水口閘門的啟閉等功能,實現計量供水。農民發放IC卡,按方收費。糧食增產效益姑且不算,灌區水稻全生育期用水僅相當于當地平均水 平的73.6%,同時節省約50%電費和人工,灌區現在已經列入國際農田灌溉技術交流窗口。

  黃勇憑著長期在一線從事農水科研的工作經驗,依靠水利行業高校的理論支持,刻苦鉆研數字電路與量水技術規范,實現了農田灌溉量水設備造價低、精度高、 使用方便的要求,同時他開創的將流量計改為順水流方向斜插式安裝技術更是被全國灌溉培訓班作為推廣技術設備。最基層水利試驗站的普通工人,數十年鍥而不舍 地鉆研節水技術,使中國農業灌溉用水首次實現按方收費。

  韓克茵   甘肅省婦聯黨組書記、主席,婦女創業就業的娘家人

  事跡:甘肅全省687萬婦女勞動力中有83%在農村,如何幫助甘肅農村婦女脫貧致富成為農村基層工作的一大要事。甘肅省婦聯主席韓克茵,敏銳的認識到 支持農村婦女就業創業將會對整個農村經濟產生深遠的影響。于是,她帶領各級婦聯大力開展農村婦女技術培訓,實施各類婦女參與的發展項目,實行“隴原妹”家 政服務員輸出戰略,開展扶貧助困公益活動。

  隨著調研的深入,韓克茵發現技術和資金一直是制約農村婦女致富的關鍵因素。2009年,財政部、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中國人民銀行、全國婦聯聯合下 發了《關于完善小額擔保貸款財政貼息政策推動婦女創業就業工作的通知》,韓克茵抓住時機,積極推進農村婦女小額擔保工作。在韓克茵的帶動下,甘肅省婦聯扎 實開展“信用戶”評定,夫妻承諾踐諾,貸款公示和群眾評議活動,同時引導貸款婦女辦理農業保險和人身意外傷害險。隨著農村婦女小額擔保貸款財政貼息工作的 開展,有效解決了婦女創業初期資金瓶頸問題,幫助26.6萬婦女創業就業,帶動100多萬群眾增收致富。一大批懂經營會管理的創業帶頭人和女經紀人脫穎而 出,提高了農村婦女的社會地位。

  賈平凹        當代著名作家、“鬼才”

  榮譽:最近獲得由法國文化交流部頒發的“法蘭西共和國文學藝術榮譽獎”;《秦腔》獲第七屆茅盾文學獎

  事跡:賈平凹這幾年,堅持每年走訪數十村莊,不打招呼,不讓接待,并說“作家應該拒絕書齋寫作,要關注底層社會”。這已經形成了他的文學生活習慣。

  2010年,賈平凹創作的反映近百年來中國土地問題的散文《一塊土地》獲得人民文學獎。他說:“現在人都關心大都市,被忽略的是縣城的經濟、底層的生 存狀態和情緒。一些變化,不下去看,沒辦法知道。”之后,賈平凹親身走訪陜西、河南、湖北交界的十幾個縣走訪,又到號稱“中國最窮困的甘肅定西”了解當地 農民的生存現狀,用心去關注、用眼去觀察當地的生存環境和風土人情,并最終寫成長篇紀實散文《定西筆記》,扒開了定西的浮土,顯露出來的是珍貴而又厚重的 文化積淀。文學評論界對《定西筆記》給予了較高評價。

  從賈平凹每年走訪數十村莊的豐富生活經歷和社會閱歷可以看到,他之所以受到人民的喜愛和歡迎,主要是能夠走向“人民大地”。他探訪貧瘠的土地,關注農 民的現狀。賈平凹懷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走出書齋,走向廣袤的生活大地,關注底層社會群體生活,去追求文學的信念,踐行文學的理想。

  劉慶鴦     海南省三亞市青年農民、首創綠色無公害基地

  事跡:實在難以想象:一個只有高中文化的農村婦女,從借款5萬元起家,在短短幾年內實現創辦三家企業并發展到有200名專業技術人才,5000多萬固 定資產、年銷售果蔬總量近60萬噸,年銷售額8200萬元,年利潤達3000多萬元的重大跨越。這個創業青年、農村致富帶頭人就是劉慶鴦。

  1999年1月,劉慶鴦創辦的三亞海源實業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成為當地第一家集農產品(11.22,0.14,1.26%)開發、收購、銷售、管理為 一體的私營企業。2003年,劉慶鴦利用毗鄰南山旅游區的優勢和南山深厚的歷史文化淵源,注冊了一項融“高效、生態、健康”為一體的“南山壽果”品牌水果 商標,2005年通過國家工商總局認證為“綠色無公害”水果。劉慶鴦和她的海源實業憑借苦心經營和創新智慧,打造出家喻戶曉的精品熱帶水果品牌,用辛勤的 汗水澆灌出豐收的喜悅。目前,該公司與農戶已形成共同發展,共同生存的經濟聯合體,開創了一片有著廣闊發展空間的“綠色無公害”水果生產基地。

  致富后的劉慶鴦不忘回報社會。1999年以來,每年學校開學,她都會給崖城中學送去3000或6000元,為貧困生買被褥。此外,她還長期資助孤兒蘇 運妃、蘇運敏姐弟到初中畢業,弟弟蘇運敏考上市重點中學后,她又送去了學費,并每個月資助他300元的生活費,承諾一直支持到其大學畢業。

  劉大成          

  草根明星

  榮譽:2010年星光大道年度總冠軍

  事跡:劉大成從小就迷上了唱歌唱戲,家里沒有錄音機,他就坐在村頭的大喇叭下聽,時常入迷忘記回家吃飯;沒有老師指點,他就找來著名民族聲樂教育家金 鐵霖的講課錄音帶,一遍一遍地聽,聽的次數太多,磁帶發出了“嗞嗞”聲;沒有錢買笛子,他看著水管子跟笛子差不多,就把水管子挖幾個眼當笛子吹,做了幾次 竟然成功了;沒有更多的樂器,他就練口技,樹葉、針管、瓶子、吸管、梳子等,經他改造都能吹出優美的歌聲,雞、鴨、牛、鳥等動物的叫聲他也學得惟妙惟肖, 如同真的一般。

  2010年,一次偶然的機會,有人建議他參加中央電視臺《星光大道》欄目,劉大成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就報名了,沒想到竟然走到了2010年度總決賽的舞 臺。在劉大成成為月冠軍之后,便在南劉村建立了“留守兒童之家”,買了圖書、電子琴、電腦、電視、DVD等,讓留守兒童在那里學習、娛樂??催^劉大成參賽 節目的人都認為劉大成的節目“點子多、編排好”,而對劉大成來說這是感情的自然流露。

  在舞臺上,農民出身的劉大成用質樸無華打動了觀眾,用歌聲唱出了農家人的生活情感。劉大成深知成才的不易,表示以后將向專業老師學習,把藝術水平提升一個檔次,希望自己的夢想能走得更遠。

  劉京俊

  山東省青島港農民工、創造了第一個輪胎吊絕活“京俊攀峰”

  榮譽:青島市職工創新能手、青島市技術能手、青島市青年崗位能手

  事跡:2000年9月,劉京俊外出打工。兩年多的時間里,四處漂泊,干過洗碗工、服務員,擺過地攤,做過推銷員、干過電氣焊、建筑工,還蹬過人力三輪 車。2003年元旦,他經當地勞動局勞務輸出來到青島港,在青島港灣職業技術學院培訓,168名人員當中,以第一名的成績順利通過考試,分配到金牌工人許 振超的身邊工作。2006年,劉京俊取得青島市職業技能大賽“狀元“,是青島港集團第一個考取技師職稱的農民工。

  2007年,劉京俊創造了第一個輪胎吊絕活“京俊攀峰”,該項絕活的特點是“穩、準、輕、快”,充分發揮機械性能的鉤行路線和“一鉤準”的操作技巧, 使得一個班下來就可以多干50多個箱子,相當于一天多干出了1個小時的活,每個班下來就能節省燃油25L或節電160度。2007年10月,劉京俊成為青 島港第一批從農民工中提拔的機械隊副隊長。走上管理崗位的他,除了隊伍的日常管理,大部分時間在現場。231個箱區,每個班他都要徒步走遍,平均一個班要 走近30公里的路程,30個班下來,相當于從青島走到了北京。

  2009年至今,劉京俊還負責公司430多名輪胎吊司機的培訓工作。兩年來,撰寫了近5萬字的培訓教材,自行設計了四套有針對性提高輪胎吊司機技能的操作項目,直接被集團收入技術工人培訓叢書。

  劉麗        最美洗腳妹

  榮譽:2009年 “感動廈門十大人物”、2010年度十大感動中國人物

  事跡:由于父親常年患病,家境貧困,劉麗在初中時就不得不輟學,外出務工,掙錢為弟弟妹妹交學費、貼補家用。她輾轉于湖北、江蘇等地,做過服務員、保姆。2000年,劉麗在廈門找到一份“洗腳工”的工作,家庭經濟狀況在她的支持下逐漸好轉,幾個弟妹先后完成了學業。

  想到自已曾經因家庭貧困輟學務工,手頭稍稍寬裕的劉麗萌生了幫助貧困兒童上學的想法。通過廈門市婦聯牽線搭橋,劉麗在廈門一些民工子弟學校展開一對一 資助。劉麗始終覺得,自己的力量畢竟有限,要讓更多的人加入,才能幫助更多的學生。她以個人名義建立了十幾個愛心QQ群,開通了以“中國最美洗腳妹”認證 的微博。在廈門市兒童少年基金會里,還有一個以她的名字設立的助學基金。劉麗還利用工作機會,試著勸說經濟條件富裕的客戶捐資助學。一對常來劉麗洗浴店的 夫妻被劉麗的誠意和善心感動,一次就資助了30名貧困失學兒童。在她的影響下,周邊的同事和朋友紛紛與貧困學生結成對子。十多年來,她用做足療賺來的錢先 后資助了二百多個貧困孩子實現了求學夢想,還包括20名貧困大學生。這個平凡的打工妹,奉獻的不僅是愛心,還有對貧困學生命運改變的期盼。

  劉相波        創辦北京梁漱溟鄉村建設中心

  榮譽: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高等教育)一等獎

  事跡:多年來,劉相波帶領大學生在農村支農、調研、扶貧、支教,在鍛煉了成千上萬的青年人的同時,也推動了社會對農村問題的關注和“新鄉村建設”概念 的認同。很多大學生志愿者多次給溫總理寫信匯報,支農活動也得到了溫總理的贊揚。2004年7月,溫家寶在給全國基層農村任職和支農的大學生回信時表示, “你們選擇的是一條正確的道路”,“希望你們把這項光榮而有意義的活動堅持下去”。

  從2003年起,劉相波就在全國各地農村推動農民合作組織的發展,帶領青年志愿者發動農民,先后建立了70個村級合作試驗點試驗區,這些試點既有提供 生產、購銷、金融等服務的經濟性合作社,也有提供文化、教育、養老、醫療等服務的公益性協會。迄今為止,共舉辦農民合作培訓班近200期,培訓農民合作骨 干、農村青年、農村發展機構工作人員達5000余人次。

  劉相波的學生們敬佩他、追隨他,接觸過他的農民也很喜歡他。當跟他打過交道的農民聽到他車禍去世的消息時,紛紛發來短信表示哀悼,說他是個懂得尊重農民的人。他的導師也說劉相波是“心中裝著農民而能夠自然地融入鄉土社會的真正知識分子!”

  李榮光       “弄拉模式”創辦人、山區群眾的領路人

  榮譽:感動馬山時代先鋒

  事跡:弄拉屯可耕地加一起才只有50多畝。每年種的玉米只夠吃半年,剩下半年,村民們只能靠上山采藥或者砍伐一些林木,拿到六七里外的集市上去賣來換 糧食吃。這種局面到2008年迎來了轉機。這一年11月,黨員李榮光牽頭成立了弄拉旅游專業合作社,由全屯村民帶著耕地和山林承包經營權量化入股,共同開 發弄拉的綠色資源,發展生態休閑旅游。

  李榮光一個人承擔了旅游開發項目所有的前期投資,還在旅游項目開業前,每年自掏腰包10萬元,補償封山育林給村民帶來的損失。旅游項目所得利潤按“四 六比例”分成,李榮光拿四成,村民們拿六成。李榮光的做法創造了一種全新的農民集體致富模式——“農戶+公司”。以農民為主體,參與公司經營管理和旅游項 目開發,從取得的效益中分紅。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得到充分發揮。

  農戶加公司的合作開發模式,使弄拉的山林很快得到恢復,逐漸形成“山頂林、山腰竹、山腳藥和果、低洼糧和桑”的立體生態發展模式,一個“以林為主,林 果結合,套種藥材,綜合經營”的綠色經濟新格局浮出水面?!芭J健睘槭卫砗褪降貐^生態重建提供了科學的發展模式,成為國內石漠化治理與農民增 收結合的典范。

  李培智        綠化行業領軍人物

  榮譽:全國十佳苗圃、山東省林業先進工作者、山東省綠化獎章

  事跡:李培智有一次偶然看到江浙一帶農民種花卉苗木,一畝地每年能收入2萬元時,就想把南方的經驗引到家鄉。強烈的責任感使他毅然租賃68畝廢棄的果 園種起了當時在他們那里還極為少見的花卉苗木。他把家鄉附近的父老鄉親招到他的苗圃來當工人,打破了當地許多農民要掙外快只能外出打工的傳統。短短十余 年,他的苗圃現在已經擴展到3萬余畝,用工人數由原來的幾十人擴大到現在的幾千人,工人工資也由最初的每人每天十幾元工資漲到現在的五十多元。李培智還無 償提供種苗、技術幫助更多的人發展綠化苗木,讓更多的人走上了創業致富的道路。近年來,他先后幫助1000多人從事花卉苗木生產,直接產生社會效益10億 元。

  2011年,李培智開始以扶貧幫困的公益慈善行為作為回饋社會、塑造品牌的著力點。他積極幫助農村貧困大學和社會弱勢群體,以旗下先禾公司的名義成立 了“弱勢群體救助中心”,針對現在社會上比較突出的“留守兒童”、“殘疾兒童”問題,中心不但從錢、物上幫扶,而且專門聘請心理專家對這些孩子們進行學習 和心理上的幫助。李培智還與山東德州市善源救助會合作,利用二個多月的時間,在德州市尋找了1000戶殘疾、貧困家庭,為其贈閱了1000份各類報刊雜 志,幫助貧困人員在文化上也脫貧。

  呂根覓         內蒙古萬通集團董事長

  事跡:2009年,內蒙古萬通集團秉承“為養而種、以種促養、種養增收”的理念,投資2.55億元,在吉格斯鎮與白泥井鎮的交界處建成了萬通現代農牧 業科技示范園,園區總占地面積10030畝,共分為種植園區、養殖園區、設施農業園區、農機園區、沼氣堆肥區、科技培訓區、游牧農耕區、生態觀光、健身、 旅游等八大功能區。2011年,園區實現種養殖經濟總量達7000多萬元,受益農牧戶2000多戶,培訓農牧科技人員、種養殖帶頭人26期1800多人。

  致富不忘家鄉。呂根覓看到家鄉那么多留守老人和孩子住在水電暖等問題都得不到妥善解決的老房子里,他依然決定投資800余萬元,在家鄉建成占地 68061平方米的諧雅苑。建成后,他一直堅持每年投資20萬元,除了為老人們提供衣、食、住、醫、葬之外,還為他們修建了健身場所、圖書室、文化娛樂、 洗浴等設施,使院民們享受到了天倫之樂。2010年,呂根覓又投資2000萬元,對其進行改造,一處集敬老院和幼兒園為一體的諧雅苑投入使用,并且幼兒園 全部免除學雜費、住宿費、伙食費。

  這十多年里,呂根覓帶領的內蒙古萬通集團資助過多少失學兒童,救助過多少困難群眾,扶持過多少弱勢群體,難以統計。這些“感恩”義舉的實施,為政府分了憂,解決了燃眉之急,也促進了社會事業的和諧健康發展。

  馬三小         無腿老兵10年種樹

  榮譽:河北十大熱心腸人物

  事跡:馬三小1969年入伍,在福建省某部服役。后因為患上了綠膿感染敗血癥,于1974年復員,回到井陘縣秀林鎮馬峪村。從部隊回來的馬三小,憑著 自己的聰明才智,在改革開放初期做起了生意,很快成了遠近聞名的萬元戶。然而,1985年,他的敗血癥復發并逐漸惡化,不得不截肢,剛剛富裕的萬元戶被病 魔拖到了貧困的邊緣。家里的積蓄花光了,三個孩子被迫輟學。

  馬三小覺得,他不能坐以待斃,他要找到一條致富的路。終于有一天他在電視上看到了山東省關于綠化青山、栽樹種樹可以致富的一個人物專題報道。老馬覺得 自己找到了出路。2000年,老馬刨下了第一個樹坑。他每天早晨四點半起床收拾,五點出發上山,大約需半個小時至一個小時才能爬到山上去;刨坑植樹時先在 自己的半截子腿上綁上個棉套保護好自己的殘腿,然后用鋼釬撬開石頭,用手一把一把的把碎石刨出。心底的信念一直支撐著他,再苦再難永不言棄。

  到2011年春天,他已經種植了3300多棵楊樹,大部分成活,早些年種植的樹如今已經郁郁蔥蔥。很多人慕名而來,找老馬買樹,但是馬三小不賣了。他 不舍得賣了。他說現在退伍老兵的待遇越來越好了,很多好心人也捐助了一些,他下定決心絕不賣一棵樹,就為了改善生態環境,讓山上越來越綠。

  潘春來         信息書記

  榮譽: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09年福建省終身教育工作先進個人、全國“三農科技服務金橋獎”、 2010年中國農村信息化十大年度人物

  事跡:“蘭田村,爛田村。”想當年,這句順口溜,成了蘭田村人心口上的一個傷痛。2004年,自辦企業的潘春來“臨危受命”,出任村支書。那時,村集 體欠債40多萬元,70%以上的農戶靠外出打工維持生計。上任伊始,面對百廢待興的局面,潘春來抱著“沒有新型農民就不會有新農村建設”的理念,提出了一 條新思路——創辦新農民培訓基地。而基地從建設到運轉所需的資金,除了上級政府補助的10萬元外,其余的都是潘春來自個兒“掏腰包”。

  潘春來上任后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自己掏錢給村里裝備了國內最先進的數據庫和搜索引擎,建起了一個農村信息化服務平臺,不但使蘭田村實現了村務、村財 公開,還使村民們有了屬于自己的商品銷售網絡,村民的人均收入有了較大的提高。該平臺目前已經在泉州2463個行政村全面上線使用,正在福建省內推廣,并 逐步向新疆昌吉、山西長治等地拓展運營。這個平臺已經擁有專兼職信息員40000多人,發布村務公開信息186萬余條、農產品信息870萬多條、每月成交 額超2億元。

  任影           高位截癱女教師

  榮譽:全國“最美鄉村女教師”

  事跡:讀高二時,任影患上了被醫學界稱之為“不死的癌癥”的類風濕性關節炎。雖然高考分數超過了大學錄取線,但是所有的理想都變得遙不可及,任影感到一片黑暗,偷偷喝下農藥想自殺,多虧細心的父親及時發現,才救下了她一條性命。

  重獲新生的任影選擇更有意義地活著。她開始邊自學,邊給村里學生無償補課,并萌發了辦學的念頭。1998年,在家人的支持下,任影利用家里的空房子,在村子里開辦了學前班。開學那天,出乎意料地來了24個學生。

  教學第一個難題就是板書。粉筆太短,輪椅太低,聰明的任影想到一個辦法,就是在一根帶有凹槽的細木棍一端套上一個注射器外殼,外殼里裝入粉筆,這樣就做成了推拉自如的“加長粉筆”。為了駕馭這支特殊的粉筆,任影刻苦練習,常常胳膊疼得都抬不起來。

  一年很快過去了,第一屆學前班畢業了,孩子們都有了明顯的長進,家長們紛紛懇求她繼續辦一年級。第二個新學年,不但學前班又招了26個孩子,一年級還增加了鄰村的11名學生。任影給學校起了個名字叫“任莊希望小學”。  

  2007年,她的小學被教育部門納入城關鎮管理,并更名為“城關鎮希望小學”,如今已擁有200多名學生。任影通過自學,不僅完成醫學專業課程,還取得了教育管理大專學歷。她傳播著知識,也在傳播著自強不息的信念。

  任繼周      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草業科學的奠基人之一

  事跡:改革開放以后,任繼周任甘肅草原生態研究所(蘭州大學草地農業科技學院)首任所長。“六五”期間,他和同事們承擔了農業部“云貴高原退化栽培草 地的恢復與重建”的研究項目,在貴州威寧的灼甫從事飛機播種退化草地的恢復重建。通過3年的科學施肥與日常管理,將齊腰深的雜草控制住,恢復了穩產的人工 草地。隨后,任繼周建立草地畜牧業示范基地,以南方貧困山區農民專業戶為基礎,探索我國南方發展節糧型草地畜牧業途徑。

  “七五”期間,任繼周主持了國家攻關項目“云貴高原人工草地草畜試驗區”。到項目驗收時,不但建成了超越目標產量的人工草地,而且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當時,被貴州省委總結為“灼圃模式”,為我國南方發展草地畜牧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八五”、“九五”期間,任繼周和他的團隊又承擔了國家攻關項目和聯合國出資項目“云貴高原草地農業系統的開發研究”,引入國際先進經驗,建立相對低投入高產出、可以持續發展的草地農業系統,培養中國的技術人才。

  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2001年開始在貴州畢節地區實施科技扶貧項目,十年來任繼周在各方的配合下,創建了更加富有市場特征的“晴隆模式”?,F在晴隆縣草地畜牧業扶貧模式已扶持帶動近47萬多人增加收入,脫貧致富。

  石光銀         治沙英雄

  榮譽:全國勞動模范、榮獲聯合國糧農組織頒發的“世界優秀林農獎”

  事跡:石光銀1984年,懷著鎖住黃沙、拔除窮根的責任感和堅定信心,辭去鄉農場場長職務,舉家搬進沙區,成為全國承包治沙第一人。

  37年來,石光銀同志承包荒沙、荒灘22.8萬畝,己治理19.5萬畝,植樹2000多萬株(叢),在毛烏素沙地的南緣,營造了近100公里長的綠色屏障,為阻擋黃沙南侵,改善當地生態環境做出了重大貢獻。

  他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沙方法,經治理的沙地林草覆蓋率均達65%以上;他組織207戶農民,成立了全國第一個農民治沙公司,探索出一條“公司十農 戶”,綜合開發,多業并舉,以治理促開發,以開發保治理的產業化治沙新路;他關心鄉親,個人出資實行生態移民,把生活在生態極為惡劣地區的50戶特困農民 遷移到自己承包的沙地上,為他們蓋房子、打水井、分口糧田,幫助他們走上致富之路;他組織80多名農民辦起“農民文化夜?!保瑤由硡^農民學文化、學技 術,他投資數萬元建起“黃沙小學”,讓沙區子弟就近上學讀書。石光銀同志的治沙模式和技術輻射了周邊鄉村,他無償為群眾提供樹苗累計50萬株,種子 4000多公斤,打水井160多眼。

  蘇珊·薩布莉亞·坦芭肯    藏區盲童的“光明使者”、德國盲人專家

  榮譽:中國政府“友誼獎”

  事跡:蘇珊2歲時就被診斷為色素性視網膜病變,12歲的時候,完全失去了視力。堅強的蘇珊在盲人學校渡過了最艱難的時期,順利考上大學,主修中亞語,即蒙古語、漢語、古代和現代藏語。

  1997年,蘇珊來到西藏,發現這里的盲童少有接受教育的機會,便萌生留在西藏為盲童創造受教育機會的想法。2000年,她與西藏殘聯合作建立的盲人 康復及職業培訓中心正式運作。該中心相繼開設了盲童預備培訓中心、盲文書籍印刷廠、盲人自我綜合中心和職業培訓農場等。她自己設計的世界上唯一的藏語盲 文,在實際的教學試點中逐步完善。約百名盲童在這里接受日常生活技能培訓和藏、漢、英三種語言的盲文基礎教育,以及按摩、電腦、手工編織、奶酪制作、美術 等職業技能培訓。

  為激發孩子們的潛能,2004年,蘇珊邀請第一個登上珠峰的盲人埃里克·威亨梅爾和他的登山團隊來西藏指導盲童們向喜馬拉雅山脈一座海拔7000余米的高峰發起挑戰,最后蘇珊夫婦和6名盲童成功攀登至海拔6500米的高度。

  2005年德國總統克勒授予蘇珊總統勛章。2006年,蘇珊榮獲了中國政府“友誼獎”。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接見“友誼獎”獲獎專家時,專門來到她的身邊向她問候。她幸福地說:“雖然我眼睛看不到總理,但是我在心里看到了。”

  孫影        支教教師、深圳關愛行動“募師支教”項目的支教志愿者

  榮譽:全國百名優秀志愿者、第三屆“全國道德模范”候選人

  事跡:孫影從小就夢想像媽媽一樣,做一名老師。2005年,25歲的孫影大學畢業后,南下深圳尋夢。她偶然在報紙上看到“募師支教”項目正招募志愿者 赴山區支教,就馬上撥通了報名電話,最后從80多名報名者中勝出。2006年8月,孫影跟隨“募師支教”志愿者隊伍,遠赴貴州畢節大方縣大水鄉鞍山小學, 開始鄉村支教。

  大方縣是國家級貧困縣,條件的艱苦沒有難倒孫影,當地孩子艱苦求學的境遇卻讓她揪心。一學期的支教生活結束后,當初同行的10多名志愿者都離開了貴 州,可孫影卻選擇留下來。因為教學工作出色,還具備較強的組織管理和協調能力,2007年10月,孫影被大水鄉政府任命為鞍山小學副校長。

  教學之余,孫影深入大山,進行求助信息調查,積極為貧困求助者尋求愛心資助。近年來,每學期開學前夕,她都要將深圳等地愛心人士捐助的助學金,集中發 放給登記在冊的貧困學生。隨著公益項目的增多,孫影也不得不一次次放棄返回深圳的機會,繼續留在大山深處,為完成愛心人士的心愿辛勤奔波。在物質日益豐富 發達的今天,任影依然堅守在大山深處,固守著自己的精神家園與夢想,甘受貧瘠,這份執著讓人感動和尊敬。

  武擁軍         制定了太原首個晉祠大米生產標準

  榮譽:2010年全國糧食生產大戶

  事跡:

  2006年,武擁軍從王郭村老家的500余戶農民手里返租來近1000畝土地,專門用于培植晉祠水稻,希望重塑晉祠大米的品牌。2007年,他制定了 太原首個晉祠大米生產標準。為提高產量,他借助各方科研力量,與山西省農科院水稻專家合作,精心改良品種并獲成功。2008年晉祠水稻畝產達1200斤, 大米的質量也逐漸穩定。隨后,他給大米注冊了“晉祠”、”晉之源“等有明顯地方特色的商標,贏得各方關注和贊許。2010年,武擁軍種植水稻1000畝、 玉米500畝、豆類等雜糧500畝,糧食總產量750噸,平均畝產375公斤,其中水稻平均畝產達到600公斤以上。

  為徹底改變家鄉王郭村村容村貌,2006年以來,武擁軍先后投資135萬元對村外環路進行了硬化;投資300多萬元建起王郭村幼兒園,該幼兒園至今仍 是太原市農村唯一一所四星級幼兒園;投資600萬元建成村小學新校區和村農技培訓中心;投資1000萬元建成7000平方米的職業中學,用于培訓本村及周 邊村民;投資150萬元建設文化綜合樓,并完成了舊村的一期拆遷改造工程,使村民不出資就住上了新的住宅樓。

  2011年,武擁軍又決定在自己老家探索農村建設新模式。最重要的舉措就是,拿出他投身農業后成立的天泉公司超過70%的股份平分給每位村民,讓公司利益與全村村民利益“結實”地捆綁在一起。

  王全     北京市懷柔區渤海鎮北溝村黨支部書記、長城腳下領路人

  榮譽:北京市優秀村官管理工作者、第十三屆首都旅游紫金杯先進個人、北京市“群眾心目中的好黨員”、北京首屆三農新聞人物

  事跡:王全抓住國家大力扶持農村建設的契機,多方籌措資金,從硬化街道、農戶改廁、栽花種草等多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徹底改變了北溝村的村容村貌。 他身體力行,帶領村干部和黨員每人都承包了衛生區,按時清掃,風雨不誤。在榜樣的示范帶動下,村民對環境衛生的認識逐步提高,維護村容村貌成了全體村民的 自覺行動。

  王全帶領村民打造了一批展示京郊民俗、以健康時尚為主題的農家院。其中,由村集體出資建設的“北旮旯鄉情驛?!庇葹橥怀?。僅2010年一年,就接待了 旅游觀光者3萬多人次,實現純利潤40余萬元。北溝村人均收入也從幾年前的不足5000元躍升到2010年的14000元,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

  為進一步提高村民的道德修養和文化素質,北溝村在村主街道兩邊安裝壁畫,建文化墻、文化雕塑,營造了濃厚的文化氛圍,村民的素質得到了大幅提高,全村 逐漸形成了鄰里和睦、互敬互愛的良好社會風氣,也帶動了治安狀況的根本好轉。盡管村民小院幾乎都不設圍墻和大門,完全對外開放,但卻從來沒有發生過治安案 件。

  在王全的帶領下,北溝村先后被評為“全國民主建設示范村”、“北京市最美麗鄉村”、“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稱號,還被外交部列為展示我國新農村基層民主建設的“窗口”。

  楊茂才      講信義的公司負責人

  事跡:2010年,包工頭田某帶領60多名農民工,在湖北華茂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一工地承攬了工程。2011年1月15日,田某因腦溢血突然去世,其生 前記錄工錢的賬本不知所終。此時,眼看春節臨近,60多名農民工能不能領到工錢成了大問題。沒有任何的憑證,人死債亡,不少農民工擔心一年的辛勞就要打 “水漂”。

  公司負責人楊茂才知道此事后,立即安排專人主動上門找到這60多名農民工,讓他們自報金額,登記造冊,發放工錢。僅僅一周的時間,60多名農民工以各 自口說為憑,如數領到81300元工錢。拿到工資的農民工為講信義的老板楊茂才送去了錦旗,而楊茂才也同樣為農民工的誠信所動容——通過與財務和工地的仔 細對賬,60多名農民工所報的賬目與統計工資幾乎分毫不差。

  在楊茂才成立公司后,就訂下了一條規矩“無論企業怎樣困難,農民工工資一分不能拖欠”。每承接一項工程,楊茂才首先要留足工人的預付款,保證工資的足 額發放。楊茂才還在公司內部建立了舉報渠道,一旦接到拖欠農民工工資的投訴,立即進行處理。公司成立至今,從業農民工達3000多人,沒有發生過一起拖欠 農民工工資的事情。其公司也多次被國家工商總局、湖北省政府評為“重合同受信用企業”。

  趙德平           河北大廠評劇歌舞團演藝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榮譽:全國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文化系統先進個人、全國三下鄉先進個人

  事跡:扎根農村,成就了趙德平的藝術人生,善于管理,又讓他書寫了另一段文化傳奇。1982年,趙德平臨危受命,出任大廠評劇團團長。熟悉農村的他, 提出了以小劇團為主,以現代戲為主,以服務農民為主的“三為主”的方針,把“莊戶劇團”辦的紅紅火火,把歡樂送到鄉親們中間。

  2009年12月,劇團改制之后更顯活力。趙德平堅持扎根基層,寫基層的事兒、演基層的事兒,《嫁不出去的姑娘》、《水墻》、《男婦女主任》等至今久 演不衰。這些來自農村生活的作品清新樸實,厚重深刻,帶著濃濃的鄉土味兒,演到哪里就火到哪里,深受農民群眾的歡迎?,F在,劇團已發展為今天全國文化體制 改革的一面旗幟,發展到如今每年演出200余場,利潤1000萬元。

  2010年3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到大廠評劇歌舞團演藝有限責任公司考察調研時,贊許地說:“你的作品來自農村生活,又演給了農民群眾看。這種扎根農村、貼近農民,為基層群眾服務的精神很值得學習?!?br />
  鄭向東         中共巫溪縣委書記

  事跡:作為“巫溪好書記”的鄭向東,無論多忙,都不忘慰問困難群眾;無論多累,他與群眾在一起都是談笑風生。每次下基層,他都要開展深入的調研,了解 基層組織建設情況,傾聽群眾呼聲。鄭向東把自己親民愛民的情結提煉成《“把農民組織起來”――關于新形勢下鞏固黨在農村執政基礎的思考》的調研文章,使出 了“硬功夫 見實效”的五招:用共同的夢想凝聚人心,用榜樣的力量營造民風,用參與的方式實現互動,用群眾的辦法治理農村,用網格化組織覆蓋城鄉。

  3年里,鄭向東出資8500元慰問困難農戶17戶,出資17700元慰問勞模,出資2700元慰問9戶困難職工,出資3000元看望貧困黨員10人,還出資近7000元看望7 名教師和13名老干部人,組織18000元資金慰問人武部、消防、武警及重點優撫對象。

  鄭向東提出鄉村旅游是巫溪發展一條路,為此他加大鄉村旅游宣傳力度、做大做強鄉村旅游產業,切實為老百姓創收增收。他提出以群眾工作為支撐、以社會建 設為基礎、以生態文明為方向、以快樂和諧為特質的社會管理模式,還提出“五個樂和”的理念,即樂和治理、樂和人居、樂和生計、樂和禮儀、樂和養生。

  吳德顯  種糧大戶

  事跡:吳德顯是黑龍江省孫吳縣沿江鄉大樺樹林子村農民、科技示范戶。2011年,他個人承包經營耕地面積達76580畝,其中經營本村流轉耕地 30197萬余畝,占全村耕地面積的90%以上,糧食作物種植面積68898畝,糧食產量達到23900噸。經孫吳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權威專家測產認定, 在孫吳縣今年小區氣候低溫寡照、干旱、冰雹災害頻發的情況下,吳德顯合作社連片種植的作物單產水平位居全縣前列。

  2011年,吳德顯協調農技部門,在社內建立了農業示范園區,因實施了大型農機作業和提高了科技含量,經對比測算和權威測產,園區內大豆產量比合作社 其他地塊平均每畝增產68斤,玉米畝增產280斤,水稻在孫吳縣試種成功并獲得每畝566.7公斤的好產量。園區田平均公頃增收900元以上。合作社還與 農戶簽訂流轉合同,由合作社連片統一經營,農戶獲得租賃費,國家糧補等惠農政策性補貼仍歸農戶。同時,合作社上與收購企業,下與農民簽訂種植和回收合同, “統一供肥、供種、統一機耕、超產歸己、定價收購”。

  吳德顯還積極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增加了農民收入。2011年,合作社解放的勞動力全部實現就地轉移和外出務工,創造勞務收入1900多萬元,同時合作社常年拉動本村農民在社內就業226人,今年又吸收56名勞動力社內再就業。

  張寶艷       “寶貝回家尋子網”創辦者

  榮譽:第三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2009年度“十大法治人物”

  事跡: “寶貝回家尋子網”,是張寶艷創建的一個專門幫助被拐賣的、被遺棄和走失的、流浪乞討兒童回家的網站。創辦此網站是因張寶艷的兒子有一次跟著外婆出去玩, 不小心走散了,所幸只是虛驚一場,但這給張寶艷的觸動很大。從那時起,張寶艷就開始關注有兒童被拐的不幸家庭。

  2002年張寶艷接觸到網絡,意識到這是尋親最好的途徑。 2006年,張寶艷辭去工作,專職做起了“寶貝回家”。創建初期,面臨很多困擾。不僅沒有工資,每月打電話都要花上千塊錢。可是張寶艷沒有退縮。隨著網站 知名度的提高,陸續有四名志愿者無償加入,他們每天在網上發布尋親資料,還要隨時跟進尋親進展,并且與警方聯絡。他們沒有周末,甚至每天工作時間超過十五 六個小時。如今,在“寶貝回家”志愿者組織登記注冊的志愿者已逾1.4萬人,成功救助和幫助離散兒童與家庭團圓達168多起。

  經過3年探索,張寶艷跟公安部門建立了合作關系,她提出“建立打擊拐賣兒童DNA數據庫的建議”得到公安部的采納。DNA數據庫為偵破案件、幫被拐兒童準確找到親人,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

  鄭定祥

  重慶好人

  事跡:鄭定祥是萬州城里的一位“棒棒”,妻子常年患病在忠縣老家,他不得不每天背著竹杠和麻繩,在萬州城里走街串巷,替人挑貨謀生。2011年第一 天,他幫人挑了兩大包價值近萬元的羽絨服,卻跟雇主走散了。老鄭索性站在新城路農村商業銀行外,等待雇主出現,可是雇主一直沒消息。1月5日,他又通過女 人廣場物管辦和警方尋找雇主,也沒有結果。1月6日,鄭定祥的老伴周淑英突發尿結石和腎結石,住進了忠縣石寶鎮中心衛生院。老鄭匆匆趕回老家忠縣,帶著常 年患病的周淑英做了手術。費用算下來一共要3000多元,而老鄭只能拿出1000多元,其余的2000多元都是他跟左鄰右舍借來的。然而在這個急需用錢的 關頭,他對幾天前從天而降的貨物也絲毫沒有動心。在安頓好老伴后,1月11日,老鄭又急匆匆地返回萬州,繼續尋找雇主。1月14日,雇主陳先生終于出現 了??嗟冉雮€月后,老鄭最終把兩大包貨物親手送到陳的手中。經清點,編織袋里有棉衣和毛衣共計71件,一件不少,雇主很感動。鄭定祥也因隨口說出的那句 “缺錢不缺德”的話而感動大家。

  張燕          創辦四環游戲小組

  事跡:2004年,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教授張燕為調查北京流動人口子女的教育現狀走進潤德立市場。她發現,這里學齡前子女雖然在父母身邊,但由于缺少 關懷,他們大多處于“放養”狀態。她認為,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就是讓父母通過某種組織形式,重新回到子女身邊。就這樣,一個民間互助小組“四環游戲小 組”偶然地誕生了,為北京新街口地區“潤德立市場”的農民工子女提供近乎免費的學前啟蒙教育。已有400多名學齡前孩子從這里快樂“畢業”。

  “四環游戲小組”始終堅守著“愛心、自立、分享、共建”的理念,成功地讓家長重拾“孩子第一任老師”的使命,讓兒童回歸本真,并為北京城內流動人口兒 童們提供了享受學前教育的另一種可能。小組里的每個父母都是孩子們的“老師”,如果把所有值班的家長和志愿者加起來,共有老師將近40名。在小組的辦公室 里貼著一張“家長育兒互助宣言”,其中詳細列出了家長需共同承擔的責任,如任教、出席家長會、為子女購買人身保險等,無所不包。宣言下方,20多名自愿互 助參與項目的家長都一筆一畫簽下了自己的姓名。每個月底,小組舉行一次家長會,商討小組的運作,并通報每個孩子的表現。每月還會舉辦一場大型活動,增進家 庭之間的感情。

  張朝起         北京市平谷區大華山鎮掛甲峪村黨支部書記

  榮譽:北京市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勞動模范、京郊十大新聞人物

  事跡:1987年,張朝起放棄在鎮機關工作的豐厚待遇,回村團結帶領群眾,立志改變家鄉面貌。當時的掛甲峪僅有一條通向山外的不足兩米的泥濘山路,嚴 重影響了村內經濟的發展。張朝起深知“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為了修路,他到處籌錢,并到縣里各部門尋求支持,在他不懈地努力下,第二年春天,北京市山 區第一條村級柏油馬路在掛甲峪誕生了。

  “無農不穩,無工不富”,要想富就得辦企業。1990年,在張朝起的艱辛努力下,僅用半年時間,掛甲峪第一家企業--三聯金屬制品廠誕生了??孔鲂∞r 具的廠子當年就獲純利7萬元,以后每年都穩定在15萬元以上,1995年又與新加坡天海公司合資,轉向生產高壓氣瓶容器,1996年盈利達到40萬元。

  2004年10月2日,胡錦濤總書記到北京視察時,張朝起作為京郊農村基層干部的代表,受到了胡錦濤總書記的親切接見。2009年,掛甲峪村作為全市 第一批舊村改造試點村之一,戶戶住上了采用太陽能地下采暖和生物質能做飯的生態“小別墅”,從根本上改變了百姓傳統的居住生活方式。在張朝起的帶領下,掛 甲峪村榮獲全國文明村稱號。現在的掛甲峪,人人安居樂業,集體經濟有了快速發展。2010年底,村集體總收入超過3200萬元,人均收入達到了2.3萬 元,比24年前增長76倍。

  926團隊        為水稻試驗畝產達926.6公斤做出貢獻的團隊

  事跡:9月19日,在湖南隆回縣豐谷坳鄉雷鋒村百畝片試驗田里,農業部組織專家對超級雜交水稻新品種“Y兩憂2號”進行現場驗收,實測平均畝產為 926.6公斤。這標志我國超級雜交稻第三期攻關目標——大面積畝產900公斤取得重大突破,中國超級雜交稻研究遙遙領先世界。

  這是袁隆平院士領導的科研團隊繼2000年,2004年分別實現了畝產700公斤,800公斤目標后,中國超級水稻研究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也是世界 雜交水稻史上迄今無人登臨的巔峰。“雜交水稻是大家干的,過去是這樣,現在也是這樣,將來也必將是這樣。”袁隆平謙遜地說,成績歸于大家!不光是雜交水稻 領域研發團隊,還包括植保、土肥、推廣等領域的專家團隊和基層工作人員、種糧農戶以及有關涉農企業等都為這項成果作出了重要貢獻,都值得為他們慶功。

  為了育出新的超級雜交稻品種,團隊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既要讓稻苗長成理想株型又要考慮群體產量,光是一個品種的選育,最順利都要四五年時間, 還需要品種之間的相互配合。團隊里很多研究人員已連續好幾個春節不能與家人團聚,至于陽光暴曬、跋山涉水,對于搞水稻的人來說更是“家常便飯”。他們的付 出在2011年得到了回報,他們感到很欣慰。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