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一體”產業化創新模式
時間:2011-12-28 16:48:49
“四位一體”作為農業產業化創新,是一種權責劃分、利益分享、風險共擔的模式,是政府、銀行、企業和農民這四方通過整合各方資源、降低獨立主體經營風險,實現多方共贏的農業農村開發模式。
其實質是一種“產權+外包服務式農業”,即政府、企業、銀行與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一定的利益機制構成農業產業化的融資主體;該模式將企業利益、政府公共訴求與農民增收和就業及銀行貸款回報等結合,并在客觀上促進農業產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在操作結構上,借鑒BOT法律結構,由政府和企業聯合牽頭,銀行提供金融服務,龍頭企業提供生產專業服務。
“四位一體”模式對資金瓶頸的突破是通過政府與企業的平臺公司及金融機構,為農業生產提供資金;按照谷大農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騰的話,“是授權經營給谷大,谷大公司投資,建設運營方面都由谷大公司授權經營。谷大公司的建設和運營權可以再分包出去,初期建設給正大(置地),運營的時候給正大(畜禽),從而形成一種新的制度結構?!边@樣的制度結構同時突破了制約農業產業化的技術和市場的風險,通過龍頭企業對基礎設施的承包經營,及對市場經營的整體把握,從而承擔項目生產風險和市場風險。
土地在傳統農業經濟中同時兼具生產功能和社會保障功能,而生產經營公司通過“產權——外包”形式,實現了三重功能:即1、就業附著;2、現期穩定資金回報;3、長期資產回報。
這種土地產權資產化的過程,不同于以往征地形式。征地一般采用一次性補償賠款的方式,由于企業占有土地經營的絕對利潤,農民被排除在利益分享之外,是對土地屬性中公共性的背離。以峪口鎮為例,之前承包期限為50年的一畝地才補償農民幾千塊錢,最近幾年剛剛漲到10萬元左右。補償款是一次性的。就是說,對土地的一次性買斷,使農民失去了可持續性收入來源。而在全國范圍4000萬的失地農民成為社會穩定的威脅。因為失地農民導致的社會問題更是層出不窮。
西樊各莊村規劃中可以發展產業項目的土地,因為沒有合適的項目入駐,一直種著小麥保持著地表綠化,其產能得不到應有的發揮??梢哉f,“四位一體”的正大項目是將土地升值、土地屬性的保持相結合。
開放性金融手段的采取是該項目融資服務渠道創新的,我們可以把之概括為“信任的傳遞”現象,即聲譽與實力的正大集團獲得政府的合作信任,繼而因為政府在實際操作中的“無限擔保”和信任能力,從而得到實質貸款。政府對于項目融資的扶持與參與,提高了融資效率和可靠性。
另一方面,這里也是BOT模式的體現,體現了私營企業按照建設(Build)、經營(Operate)、移交(Transfer)的方式參與具有公共利益性質的項目運作。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協議方式授予平臺公司在項目期內對現代養殖場的資產法律所有權,平臺公司將養殖設施租賃給經營公司。
“四位一體”模式是一種有效的資源優化配置方式,把農民、企業和銀行各自擁有的資源進行重新組合。由于農民合作組織最終擁有生產資料產權,因而不是單純的私有權制度,又由于該模式保障了龍頭企業、銀行的等市場部門的收益,因而又不同于集體經濟的產物。正是這樣的組合模式,讓它有可能避免兩者的不足而發揮兩者的長處。這是按照嚴格的私權契約精神,界定四方“權責利”,克服權責不清導致的低效和腐??;又由于在本身的制度設計中對農民利益的保障和對農民合作化的強調從而避免市場經濟中弱勢群體的邊緣化和失去話語權化的境況。
在300萬只蛋雞項目中,正大集團、平谷區政府、銀行和農民合作社作為不同的利益訴求主體,力求在推動農業產業化和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實現多項訴求的滿足。而由正大集團和平谷區政府共同注資成立的平臺公司使協調各方利益訴求得以實現。
政府參與
政府作為公共利益的代表,項目提供信用支持,并轉化為市場主體。作為一種創新融資和招商手段,為項目融資提供貼息和財稅優惠。
政府的參與為項目的進行賦予了一定程度的公共政策色彩。在這個最初有國外農業資本集團推動的項目中,經常回出現諸如“新農村建設”、“實現農村城市化、農民增收”這樣的準政府政策提法,反映了公共機構的訴求。
這樣的訴求體現在兩個層面上:
其一是顯性和具象的層面,包括當地農業產業發展和對社會福利服務的支持。據介紹,在這項由政府參與的“產權式農業”的實踐中,當地農民除了以土地入股、資金入股等形式外,部分低保居民在政府的協調下,由企業資助入股,享有分紅權利。這實際體現了社區內收益共享的性質。
其二更具政策意義的,即所謂的三要素——資金、技術和市場向農業和農村的回歸。我們不如將其稱之為要素的“再屬農化”,其實這里還包括另一個要素的屬農化,即土地,產權主體的回歸。
銀行出資
銀行基于對“四位一體”的創新主體和混合信用結構的信任,向平臺工資提供項目貸款,構成項目資本金的另外?70%。
在建設新農村的政策目標下,銀行與政府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與正大集團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這都是銀行所獲得的潛在的社會資本。按照正大集團的看法,銀行在項目執行過程中,客觀地為農民的就業和福利提升做出了貢獻,為三農提供金融服務和金融支持,從而贏得了廣泛的社會聲譽,這也就為銀行進一步的業務擴展提供了機會。
實際上,銀行在與跨國集團和地方政府合作的過程中,收益和風險是可控的,因為前者具有強大的資本實力和運營積淀,后者有著威權式的信譽保障。
合作社:農民權益的代表
合作社,是項目的立項投資主體和資產所有者,在實際操作中合作社委托正大養殖公司具體經營,并獲得資產租金。資產租金在償還債務本息后,盈余部分作為合作社社員(當地農民)福利。
除了資產所有主體這一身份之外,合作社還作為農民利益的保護機制,合作社與正大集團簽訂了‘照付不議、不可撤銷’協議。也就是說,不管經營的好壞,正大集團必須支付12%的固定資產回報,由正大集團旗下的大發正大來為北京正大畜禽養殖科技有限公司做擔保,
另外,正大現代養殖公司是經營主體,負責租賃農業設施和經營農戶土地,并支付租賃費用和土地租金。
四方利益協調機制
“四位一體”模式作為一種融資創新,其引進為解決“三農問題”的資本困境提供了新模式。這其中體現的就是被稱為“產權式農業”的模式。這就意味著項目運營設施農民擁有最終產權,合資公司建立資產,而資產所有人是農民(通過合作社體現)。而在運營的初期,正大集團這樣的龍頭企業來運行這份資產,因為他們是養殖企業,在農業生產上有豐厚的經驗,具備市場優勢和技術優勢。這同時符合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即所有者和經營者相互分離的模式。
作為四方利益調節機構的平臺公司董事會由幾方構成:政府官員(代表政府利益和農民利益)、合作社主要負責人和社員代表、正大集團代表。他們都是谷大公司的決策成員,有關項目的相關決策,全部通過谷大公司與合作社及政府之間的決策聯動機制來完成。
作為政府代表參與到董事會中的劉騰董事長這樣表述自己的角色:“我是代表政府的,政府是一個公共利益,在董事會當中,我必然為農民說話,而運營公司有其營利性。有時候跟運營方發生一些意見分歧也很正常,也是一種常態。從維護農民利益,維護政府的公共利益的角度來說,可以說是一個博弈過程,也可以說是大家協商的機制或一個治理結構?!卑此睦斫?,這里事實上存在著一種授權關系,農民把最有價值的土地租給平臺公司,形成了契約關系,平臺公司就有義務從農民和政府公共利益的角度來考慮每個決策。
“四位一體”模式引進傳統農業的過程,也是對傳統產業的經營改造的過程。源自西方工業文明的契約精神在許多細節中得到體現,這里存在著兩層授權關系。谷大公司董事會不能單獨做出任何一個關系到農民權益的具體決策,都要征詢合作社的意見。只有合作社內部研究同意,授權給谷大公司,決策才能執行。這是體現著合作社與谷大公司之間的委托代理關系。
另一個授權關系存在于政府與谷大公司之間,董事會同時要接受由政府相關部門組成的決策委員會的領導。決策委員會由區政府領導、相關部門領導和峪口鎮領導構成。只有當決策委員會授權公司董事會,董事會才能采取行動。這雙重機制確保合作社利益和政府公共訴求的實現。
公私合營模式
公私合營模式(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即公私合作伙伴關系,是公用事業民營化廣泛采用的一種融資及管理機制,是指公共部門和私營部門一起努力為公眾提供更好的服務。
由政府發起的谷大公司作為平臺,采用公私合營(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模式,是各方利益的一個樞紐中心。這樣的合作是建立在正大集團、政府和銀行三方合資為農民做事情的意愿之上。出于這種目的,在經濟方面把各方的利益聯結在一起。對農民來說是注重股權收益,對政府來說是確保公益目的得到實現,公共政策能夠有效執行。對正大來說,是能夠利用現代的企業組織優勢確保收益。
政府實際參與龍頭公司合作參股,雙方各出投資總額30%的一半。通過實際參與的方式把控整個宏觀風險,不至于讓這個項目變得失控。即使宏觀意愿上一致,企業的具體經營目的跟政府的公共利益往往有相左的地方。當出現這樣細節操作層面的偏差時,龍頭企業的利益很可能跟公共利益存在部分沖突,這時要通過政府的實際參與進行修整,讓大家的利益相互折中,相互平衡。
公私部門伙伴關系的形成有助于把控整個政治利益和政治意圖得到具體實現,這就是帶有合伙性質的PPP模式核心。同時該模式也是一種現代投資模式和法人模式。谷大公司作為一個法人,是要確保各方利益都在法人實體內得到體現和相互之間的意圖得到實現。政府把公共利益和公共政治訴求通過這個模式來進行貫徹。同時,谷大公司的負責人也指出,要想實現公私合營模式的順利進行,各方都要做出相應的讓步,政府、銀行、正大集團和農民合作組織都要讓渡自己的一部分權益,從而達到共贏。
通過“四位一體”的公私合營模式,實現了資金引導和擴大的相應。政府50%的股本出資進來,實際上帶動了整個產業鏈,從股本的角度資金放大了兩倍,體現了財政資金的引導效應。從社會效益來看,效果就不止兩倍,因為這有可能導致上下游整個產業鏈帶動發展,實現了盈利性與公益性的結合。
項目過程
按照項目規劃,分為項目扶持期、項目成長期和項目成熟期。按照項目的設計初衷,項目的整個過程可以視為農戶聯合體在外界資源的支持下成長、壯大最終獨立的過程,從最開始在政府、銀行的扶持下開始進入市場,到經營中期逐漸償還本息,加強自身的經濟實力,再到項目后期在產業能力趨于成熟實現經營結構的改造,成為獨立的經營實體。
在項目扶持期,項目在銀行、政府、企業和合作社的共同參與下開始運作,償還項目貸款本息。在本期結束時,銀行推出項目。
項目成長期,項目立項主體和項目經營主體聯合償還政府投資本金,在本期項目結束時政府完成使命退出項目。
在項目的成熟期,隨著農戶聯合主體農民專業合作社在經營實踐中的壯大,對其進行股份制改造,通過IPO上市等方式,實現龍頭企業的退出。
在整個項目過程中正大集團作為經營公司,要保障平臺公司的盈利能力,并承擔信用承諾和法律擔保。正大集團在這過程中實現了對北京高端蛋品市場的控制和定價權。平谷蛋雞項目每年向北京蛋品市場供應5.4萬噸蛋品。目前北京蛋品的需求量是54萬噸,也就是說正大蛋品占據了北京10%的蛋品市場。而整個品牌蛋市場低于蛋品總額的30%,也就是說正大集團提供了品牌蛋市場的三分之一強,從而在產能和市場能力上超越競爭對手實現市場的控制。
體現公私利益的“四位一體”模式同時也為企業的市場競爭優勢的取得提供了優勢。正大集團按期支付的12%的固定成本,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是經營當中極大地壓縮了自己的成本和不確定性,是以固定成本追求市場最大化的收益。也就體現該模式設計中將成本收益固定,相對其他競爭者來說,這部分成本被攤平,被稱為成本鎖定。成本鎖定同時也是市場風險鎖定,避免由物價波動帶來的經營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