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鄭風田教授指出,之所以過半農民希望國家征地,主要是因為存在著巨大的城鄉地租收入差距。同樣一塊地,從事農業生產或者“種樓”、搞工業,其收入相差數百倍、上萬倍,甚至幾十萬倍。
在如此巨大的利差面前,不少農民世世代代對于土地的感情正在淡化,于是撂荒外出打工、一顆“農”心兩種準備者大有其人。而現實中與征地方所進行 的抗爭,大多并非保護耕地之爭,而是征地中的利益之爭。在此語境下,甚至于為農民和土地維權者也不一定受待見。鄭風田教授就舉例說,兩年前那位在上海工作 的河南靈寶籍小伙子,因上網反映家鄉土地被非法征用而遭通緝,經媒體曝光后,當地的工業項目中止,被征土地保住了。但這個小伙子不僅沒有被家鄉人當做英 雄,反而無顏見江東父老,因為工業項目被他搞黃了,快要到手的各種補償款沒有了,這令家鄉父老很是憤怒。
正如鄭教授所指出的,盼望耕地被征用并非個案,而是絕大多數農民的呼聲。這里面有農業的地位問題,有農民在工業化、城市化變局面前的迷惘,也有 農民面對多元利益格局的理智抉擇。但顯然,也讓我們看到了農民在征地問題上的決絕。有了城市居民的待遇、有了較高的補償,誰還愿意風吹日曬肩挑背馱?過半 農民盼望征地,這讓我們看到農民的土地情結正在發生深刻變化。
又有誰不盼望征地呢?地方政府不是迫切盼望么?有了征地行為,就有了政府收益,就有了工商業投入,就有了GDP和財政收入,就有了工業化、城市 化、現代化建設的大手筆和大政績,還有哪一位主政一方的地方官員不是朝思暮想著一大片又一大片的農地變成“項目用地”呢?投資商對于土地的垂涎更是無孔不 入無所不用其極,想盡辦法多圈地,使出渾身解數用更低的價格購地,這不正是某些企業家成功的不二法門嗎?
過去我們曾片面地認為,農民是保護和死守土地的中堅力量,現在看來并不完全如此——盼望征地儼然成為農民、地方政府、投資商的一大共識,這樣的 情形堪稱詭譎。不免令人再次替那個搖搖欲墜的18億畝耕地紅線捏一把汗。如果耕地保護只寄希望于地方政府履責、寄希望于農民對土地的傳統感情,恐怕是打錯 了算盤。
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恐怕還得跳出通過對耕地的消化這一不良路徑,也就是一般的工業化、城市化路徑來尋找良策。如何既守住青山綠水、守住18億畝良田,又讓農民對自身收益、對農村自身的現代化滿意,這才是解決“盼望征地”難題不得不另辟的蹊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