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網訊
中國改革開放 30 年來,順德在體制改革、經濟發展、城市建設和構建和諧社會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今已發展成為經濟發達、環境優美、生活富裕、富有嶺南水鄉特色和文化魅力的新興城市,是中國縣域經濟發展的排頭兵。經濟發展的同時,順德較好地保存了許多古村落,被認為是嶺南文化、南國水鄉風光的杰出代表。
作為順德歷史最悠久的村中之一,已經有 700 多年歷史的大墩村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宋末年。在大墩村,城市化委員會一行先后參觀考察了上個世紀四五十年代建成的大墩人民會堂、香火繚繞的明清康公古廟、百年歷史的河道石墻、掩映于古樹之下的平心家塾、氣勢宏偉的陳家祠 ……
大墩村與繁華世界僅一線之隔,東平新城將被建成未來佛山的“強中心”。 逐漸融入大都市的大墩村,能否隨著東平新城的開發,在融入城市的同時又保留傳統的古村落?
在始建 于清光緒二十一年的陳家祠,考察團一行就城市化進程中古村落保護進行了座談。
清
城市化委員會戰略咨詢委員會副主任、綜合開發研究院主任研究員李津逵認為,樂從鎮是世界最大的家具市場、全國最大的鋼鐵貿易集散地、廣東最大的塑料市場,所以,這里的每一個村子都是這些市場的策源地、指揮部,是這些市場的母親。而這里每一個村民以及村民之間關系的復雜程度將是遠超我們想象的。“在保護古村落方面,我們一步都不能退縮。”
日本著名的城市設計與城市社會專家橫松宗治認為,舊村保護最大的問題在于經濟,這是世界性的難題。中國應該吸取日本城市化進程中,將村民搬出社區導致社區沒落的教訓。
清
著名媒體人士、新華社主任記者王軍分析認為,土地財政的模式讓城市與農村對立,讓開發商成為城市建設的主體,如果不動產稅建立起來,村民就會成為主體,古村落、傳統建筑的保護就會相對容易。
除了從經濟學的角度,專家們還從文化的角度闡述了保護古村落的重要性。
北京大學景觀設計學副院長李迪華認為,既然那些多年前去危地馬拉的村人回來后看到家譜、老屋會淚流滿面,那么,保護好當地的古村落,才能讓那些多年漂泊在外的海外游子回歸故鄉時找到家的感覺。
深圳市雅克蘭德設計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文媛認為,對于像大墩這樣的村落,最有價值的事這里的生活,這里的人家,因為從這里走出過進士、大元,所以,城市化進程中應該保護當地村民最基本的生存方式,而不是毀滅掉。
錦繡時代顧問機構董事、總經理周志輝反問:“鄉村文明與城市文明是否就是對立的?鄉村文明就是落后文明嗎?我想,今天的參觀考察,我們會得出不同的結論。”
北京大學社會學人類學研究院副所長于長江建議當地通過建立家史、村志等對當地的傳統文化進行保護。
第一次來到大墩看到像大墩這樣的古村,讓荷蘭城市規劃專家 Linda 很興奮。她說,能夠參與到中國城市化進程中關于古村落的保護活動中,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理解本土文化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她認為:“一個包含不同歷史層次的城市才是好的城市。不同的建筑,不同的歷史,能夠讓人們意識到自己是從哪里來的。”
綜合開發研究院主任研究員周林則從另外一個角度闡述了不同的意見。他說,相比英美 100 多年的城市化進程,中國在人口眾多、資源緊張、較短的 30 年的時間進行這場大規模的城市化,必然會付出各種各樣的代價。站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古村落的消亡帶有必然性,是我們要付出的代價。在這樣的代價面前,我們可以通過 10 個古村落保留下兩個這樣的調和手段避免所有的古村落的消失。
城市化委員會秘書長蔡義鴻認為,以佛山市等為代表的東部城市已具備良好的工業化基礎,在快速的城市化發展階段中,能否利用其良好的經濟基礎解決城鄉統籌和“半城市化”問題,是東部地區城市化進程中面臨的難得機遇與實踐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