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北客站投運、地鐵二號線通車,細心的市民可能已經發現,未央地區一座座安置樓正在拔地而起,未央路、渭濱街等區域深國投、紅星美凱龍、中影 在線影院等項目建設不斷,一個個以現代商務為主導的大型城市綜合體正在形成。尤其隨著大明宮遺址公園、漢城湖公園的對外開放,大型超市、商場、商鋪林立吸 引越來越多的市民前往未央觀光游覽、消費購物,未央已悄然化身城市新城。
親歷 城改帶來新面貌
“近幾年,未央區城市化進程非常快,變化很大。道路變寬了,群眾生活改善了,人們的穿著打扮、精神面貌及話題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未央區政協委員張方介紹說,他作為政協委員視察未央城市建設時看到的點點滴滴變化,處處展示著未央新北城新形象,讓人感到非常驚喜。
“現在的未央,過幾天不來,你可能就找不到原有的地方了。”張方說,對這種“人在此處問此處”的情況,他的切身體會非常深刻。早在10多年前, 聽說百花村有位名醫治療小兒熱腹瀉有絕招,他便帶孩子慕名前往就診。當時去百花村只有17路,下車還要走土路,感覺很破敗。后來有一次,跟隨區政協到百花 村視察,他驚嘆道:咋變成這樣了。按照城市化小區規劃建成后,百花村不但變得非常漂亮,而且很大氣。仔細觀察新市民的穿著打扮也沒有了從前的“土氣”,臉 上的笑容多了,看上去也更加開朗。言談當中大家聊天的話題也變了。從吃、穿、住、用、行等多個方面,昔日村民已經有了新市民的樣子,找到了新市民的感覺。
算賬 新市民家產數百萬
55歲的老張是張家堡街辦鹽東社區居民。城改之前,他是村里困難戶,城改后一家3口擁有5套單元房。自己和兒子各住一套,剩下的3套全部出租,加上村里每人20平方米商鋪收益等,每年收入至少在8萬元以上。真正脫貧之后,老張再也不說自己沒錢了。
“這幾年區上的政策,對村民利大得很,村民臉上表情都好得很。為啥?一算賬大家都發財了。”未央區人大代表張東利介紹說,鹽東村400多戶 1800多人,目前90%的村民已經回遷了。城改之前,村里能行人有一二百萬家產已經很了不起。可城改后,以五口之家為例,每戶平均分到了7套房,按市值 計算家產已經達到四五百萬元。不算家庭成員的工作或打工工資收入,僅房租和商鋪收益每年每戶的固定收入都在15萬元,而且家家都一樣。根據全區統一的拆遷 補償安置標準,被拆遷群眾人均補償12.3萬元,戶均補償45.89萬元,人均安置面積117平方米,戶均安置面積436平方米。以每平米5000元計 算,全區拆遷群眾擁有的安置房資產已經可達到542億元,每戶家產都在數百萬元。
愿景 讓更多百姓得到更大實惠
“未央區城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為群眾融入城市生活和北城城市形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通過看得見摸得著的變化,未央城市化進程得到了很大的推動。”未央區人大代表王紅運說,區委區政府的決策順應了發展的需要,讓老百姓得到了真正的實惠。
據介紹,根據市委市政府對未央“行政新區”的功能定位,2009年未央區提出“百村城改計劃”決定用三四年時間,對全區100個城中村進行改 造,以城改為抓手強力推進城市化進程。經過近3年的努力實踐,截至目前未央區“百村城改計劃”已累計投資104.2億元,完成78個村(102個拆遷單 位)、整村拆遷面積1903.3萬平方米,動遷群眾29839戶、近11萬人,騰出建設用地近3萬畝。其中,17個村15675人完成回遷,46個村在建 安置樓577萬平方米,已竣工190萬平方米。全區72個村已順利完成農轉居,76個村完成了經濟體制改革,27個村已經實現社區管理。全區城鄉統籌“五 險”累計參保人數達到46.21萬人次,開展就業創業培訓7萬余人次,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近6萬人。60%的農民已經改變了自己的身份、生產、生活方式加 入新市民的行列。
“目前全區還有10萬人待回遷,這也是對區委區政府執政能力的考驗。”王紅運建議說,在各部門通力合同的同時,大家還需要創造性開展工作。隨城 改的深入,區委區政府還將面臨回遷后新建社區如何管理、新的經濟組織如何運轉,新市民就業創業、文明素質如何提升,改造騰出的3萬畝建設用地如何使用,引 進那些項目、產業該如何布局等一系列挑戰。據此,他希望區委區政府提前謀劃穩步實施,推進未央快速發展的同時,為西安建設國際化大都市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