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皖江示范區獲批,這一區域就常被拿來與周邊類似區域比較。省經濟研究院昨天發布的研究報告就把皖江示范區與同屬中部地區的武漢城市圈、長株潭城市群進行了比較。其中提到,在利用省外資金和承接產業轉移方面,皖江示范區比武漢城市圈、長株潭城市群更有優勢。
承接轉移最強
數據最能說明問題。2010年,皖江示范區實際利用省外資金規模達到4902.8億元,其中50%以上來自長三角。而當年,長株潭城市群僅為1209.5億元,湖北全省也只有1700億元。省經濟研究院認為,這一數據顯示出皖江示范區利用省外資金特別是長三角地區資金的明顯優勢。
與此同時,皖江示范區在投資增速方面也是三城市群中最快的。從“十一五”以來,皖江示范區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年均增速達到41.3%,分別比武漢城市圈和長株潭城市群高9.5個百分點和6.8個百分點。去年,皖江示范區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達到8580.5億元,分別比武漢城市圈和長株潭城市群高1817億元和314億元。
核心城市最弱
合肥這幾年的發展很快,不過省經濟研究院提醒,從絕對值看,合肥投融資規模仍相對較小。2010年,合肥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3297.5億元,高于長沙,但低于武漢455億元。
而從經濟總量上看,雖然行政區劃調整后的“大合肥”土地面積超過武漢,人口超過長沙,但經濟總量仍然偏小,2010年合肥GDP為2960.4億元,僅是武漢的53.2%,長沙的65.1%。GDP占全省比重,合肥為23.9%,武漢、長沙分別為34.9%和28.4%。
融資渠道不多
從融資渠道上看,皖江實力很弱。這份報告顯示,今年以來,皖江示范區貸款增速逐月走低,相比較三大城市群中省會城市的直接融資,合肥相對落后。在融資創新方面,2010年,湖北創業投資及相關創業投資管理咨詢公司超過70家,而我省備案的創業投資企業僅17家。武漢城市圈先后發行中小企業集合債券和中小企業集合票據,我省集合票據仍處于籌備階段。
研究報告上的數據顯示了這種差距,在融資平臺的數量上,截至2010年上半年,湖南共有政府融資平臺385家;湖北共有285家;而我省僅有191家。而從融資平臺的規模來看,湖南發展投資集團作為長株潭城市群重大項目建設投融資的主平臺,注冊資本達100億元;作為服務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建設的專業性投融資平臺,湖北聯合發展投資集團成立3年來已累計完成城市圈投資249億元。而皖江示范區現有平臺大多規模小、實力弱,亟需一個區域性投融資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