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經濟圈“1+6+3”規劃雛形漸露
時間:2011-12-07 14:54:01
來源:經濟觀察網
目前中科院正為北京市發改委擬定首都經濟圈的規劃,方案范圍為“1+6+3”。“1+6+3”是指北京以及河北省張家口市、承德市、保定市、廊坊市、唐山市、秦皇島市和天津北部的寶坻區、武清區、薊縣。 經濟觀察網 記者 于華鵬 作為繼珠三角、長三角后中國經濟增長第三極的“首都經濟圈”,其范圍界定一直因方案爭議而舉足不前。記者日前從相關人士處獲悉,目前中科院正為北京市發改委擬定首都經濟圈的規劃,方案范圍為“1+6+3”。
“1+6+3”是指北京以及河北省張家口市、承德市、保定市、廊坊市、唐山市、秦皇島市和天津北部的寶坻區、武清區、薊縣。
此前,對于首都經濟圈的空間范圍界定主要有“2+5”、“2+7”、“2+8”、“2+11”等不同方案,因為各方案都有其合理性,并且都有其政治、經濟、歷史、區域協調等因素都可作為空間劃分依據,所以一直爭議不下。
首都經濟圈前身為環渤海經濟圈,但由于京津冀、遼中南和山東半島地區三個的經濟圈空間組合相對獨立,并未構成實質意義的經濟區,所以后來逐漸淡化。此后,又陸續提出京津冀都市圈、環首都綠色經濟圈和首都經濟圈等替代經濟圈,作為繼珠三角、長三角后中國經濟增長的第三極。
推遲的規劃
“為什么長三角、珠三角合作的都那么相對來說比較順利,而京津冀這個區域合作卻不盡如人意?”在日前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城市經濟與公共管理學院舉辦的“2011首都圈發展高層論壇暨推進京津冀區域經濟一體化”會議上,河北省發改委宏觀經濟所所長李嵐提出上述疑問。
李嵐認為,第一個原因是各地區關系復雜。“京津冀都是省級單位,本來是很平等的關系,但由于首都的因素和政治的因素起著重要的作用,就使經濟關系變得更為復雜,依靠市場的力量也是無能為力,在很多問題上,還是采取行政命令的辦法處理這三者的關系,特別由于北京中央的因素存在,河北在其經濟合作中,既沒有經濟優勢,又沒有政治優勢,處于一個非常弱勢的地位,不能和北京、天津平等對話,這就影響了京津冀一體化進程。”
“另外,區域經濟的功能整合難度大。”李嵐表示,特別是北京和河北發展階段不一樣,產業發展層次不一樣,發展水平不一樣。“北京現在是后工業化時代向服務經濟、高端產業轉移,河北還是在重化工經營階段,還是投資拉動為主要類型的經濟,也就是說,過去我們說經濟產業同構問題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現在不是這個問題,主要原因在于河北,是由于河北經濟轉型的速度比較慢,無法適應北京產業結構快速升級的發展形勢,也沒有辦法適應北京加速產業高端化和服務化的趨勢。北京的一些高端工業退出來了,現在工業占75%,河北沒有填補這個空白,和北京的差距越來越大。”
對此,首都經貿大學區域經濟學教授祝爾娟表示,具體來看,京津冀內部各城市之間在優勢工業行業選擇和發展方面已經形成了一個大致的產業分工的輪廓。
“北京的工業發展傾向于高新技術為主導,天津的工業體系完備,主要是高清技術性工業和重化工業并重,而河北主要是重工業和農副產品加工。”祝爾娟稱,根據其對各個行業、各個產業的產業市場份額等等數據進行分析,發現從能源工業市場份額來看,總體上保持一個穩定的增長態勢。
具體的,天津在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的份額逐步的提高,空間上表現為這些行業向天津集中;從冶金工業市場份額來看,河北在這方面具有優勢,現在已經出現在空間上的這些行業向河北轉移;從裝備制造業的市場份額和空間變化來看,金屬制造業、電器機械或者器材制造由天津向河北轉移;通信設備,計算機等等是由天津向北京轉移。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由北京向天津轉移;還有化學工業以及建材工業的市場份額,這主要主要是河北省占據有利優勢。
而對于推進京津冀產業發展升級的主要路徑,祝爾娟表示,“一是重化工產業發展的路徑選擇,注重關鍵性技術的突破及推廣利用,因為傳統產業很重要是關鍵性技術,要升級的話,一定要走這樣一條路;二是注重臨港優勢和實現產業集聚;三是注重重化工產業連接、延伸與整合;四是注重基于循環經濟的工業園區的建設。”
亟須加速規劃
“京津冀搞不起來的一個主要原因是三省市的協調機制沒有建立起來,發改委建立了協調機制,但推進省市建立協調機制的時候,我寫了四五次報告,這個機制還建立不起來,這點非常困難。”天津發改委副主任、濱海新區發改委主任楊振江在“2011首都圈發展高層論壇暨推進京津冀區域經濟一體化”會議上表示。
今年3月份發布的“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明確指出,十二五將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推進京津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區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打造首都經濟圈。
然而,由于經濟圈范圍的界定陷入困局,所以規劃遲遲沒有出爐。“現在的爭議是主體的問題,首都經濟圈在京津冀一體化過程中有三個并列的地方行政主體,我們要達到這個目的,有一個不同的地方它是一個主體,所以在這個過程里面,我們提出的思路是北京要以主體姿態、主動出擊、主持協調、主導發展。”
“這個經濟圈并不應排斥其他經濟圈的存在,只是關注點和立足點不一樣,河北省提出的環綠色首都經濟圈都是并行不悖的,可以找到共同點。”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原校長、北京市社科聯副主席文魁表示,“但是有一點就是要有一個明確思路,要主動的推進這個事情,否則的話,京津冀一體化就很難做。”
對此,文魁建議,各省份應主動與國家戰略對接,區域經濟一體化要以注重大局,各級政府都應該深刻理解國家區域總體戰略。“無論是首都經濟圈,還是河北和天津,都應該看到國家總體戰略是要在國家東部地區率先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城市群,應該從這個角度認識自己所在地區總體布局中的地位和功能,主動與國家戰略對接,這樣就會增加對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自覺和自信,也更容易獲得國家政策的支持。”
“此外,還要主動與同級政府的規劃銜接。”文魁表示,區域經濟一體化有總體要求,但是發展規劃卻由地方政府各自制度,克服這一制度缺陷的辦法,就是主動與相關同級政府建立聯系,實現規劃的有效對接。
文魁還特別指出,各地政府要主動發現比鄰空間的需求。“各級政府往往對自己優勢和缺陷了如指掌,但是對于自己沒有行政權的周邊卻做不到知己知彼,要做到彼此之間互相優勢缺陷了如指掌,要實現優勢互補,要主動發現比鄰空間的需求,大家都這樣做了,就不愁雙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