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级成人毛片免费视频高清/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2021/国产一级内谢a级高清毛片/九九热亚洲精品综合视频 - 俺去俺去啦最新官网在线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廈門成為兩岸教育文化交流合作的“融合示范區”
時間:2011-12-05 15:13:49  來源:新華網 

來自臺灣島內的蔡心瑀如今是廈門理工學院的一名教師。一樣的語言,一樣的風俗習慣,一樣事業聘用的教師身份,一樣的福利待遇……讓蔡心瑀深深感覺到廈門是一個溫馨的家。

“我愿意一直待在廈門,為推動兩岸的文化、教育領域的交流合作做點事情。”蔡心瑀告訴記者。

2007年,蔡心瑀來到廈門大學攻讀文藝學博士。“我來之前還對大陸的生活有些不安,現在看來,除了教材繁簡體字有所差別外,其他都一樣。”蔡心瑀說,“如今我回到臺北和師弟師妹們交流的時候,我都會說,廈門不僅氣候宜人,風景迷人,更有良好的學習和工作環境。”

2011年在取得博士學位后,有著扎實理論功底和豐富實踐經驗的蔡心瑀,通過過廈門市的公開招聘政策,順利被廈門理工學院設計藝術系聘用,在校擔任教學工作。

對于這個工作崗位,蔡心瑀有許多計劃,“我要多促進臺灣高校、臺資企業和學校的合作,之前我在臺灣有在大學任教的經驗,也擔任過臺灣“教育部”的研究助理,對于兩岸教育與學生的特點有比較深入的認識,我想要把過往在臺灣所積累的一些教學理念和經驗融合到這里的教學中。”

“我非常珍惜這樣的機會!大陸這幾年尤其是廈門和臺灣的交流合作越來越多,我來內地求學的時候并沒有想到能留在這里工作,但在我畢業時,卻遇到這么好的政策,真的很幸運。”蔡心瑀說。

蔡心瑀說,“去年,我們同學已經有好幾個留下來在廈門企事業工作,我們大家的感覺就是,這幾年大陸尤其是廈門出臺了一系列支持臺灣學生在大陸就業的措施。”

廈門經濟特區與臺灣一衣帶水,在海峽兩岸交流合作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隨著兩岸“三通”的全面實現,兩岸人員往來和經貿文化交流合作日益密切。

近幾年來,廈門發揮地緣近、血緣親、文緣深、商緣廣、法緣久的優勢,先行先試建設兩岸同胞融合示范區,出臺一系列支持臺灣同胞在大陸就業、置業的措施,吸引了許多像蔡心瑀這樣的臺灣人才廈門就業創業。

“像我的臺胞證,每年只要去出入境管理局的窗口花幾分鐘就可以辦好,我寒暑假回臺北,只要通過‘小三通’到金門,再從金門飛機到臺北,幾個小時就到了,十分方便。”蔡心瑀說。

不僅僅是交通的便利和各種手續的簡化,廈門在臺胞子女就學、臺胞來廈創業、臺胞就醫等方面也先后出臺了系列優惠措施,讓臺胞在廈門能安心置業并居住生活。

上世紀90年代,廈門市有了第一位臺生以來,廈門市教育局在學籍管理上一直將臺生視同本市市民,優先解決臺胞子女在廈就讀問題。從2006年開始,廈門市教育局在廈門市第一中學、廈門市雙十中學和廈門市外國語學校等重點學校的初中部開設了臺生班,并且在一些熱門學校,預留出一定的名額,解決臺生的入學問題。

近年來,廈門更是嘗試提供“臺生中考免考政治”、“高中招生實行一定的加分照顧”等更多優惠就讀待遇。廈門還專門設立了臺生的獎勵專項經費,每年獎勵一批在廈就讀的品學兼優的臺生;同時對于家庭經濟困難的臺生予以資助。

在就醫方面,廈門引進了大陸首家臺資醫院廈門長庚醫院,并于2008年5月6日開業。醫院繼承臺灣長庚的先進管理經驗,聘用部分臺灣當地的醫師,符合臺胞的就醫習慣。

一系列的惠及臺胞工作、生活的新政策的出臺,不僅為臺胞在廈門提供了同樣的市民待遇,而且為其就業提供廣闊空間,越來越多的臺灣同胞愿意來到廈門生活。由兩岸藝人所打造的60集自制閩南語喜劇《歡天喜地》近日在廈門衛視播出,其中有三分之一的演員來自臺灣。

臺灣演員凱文告訴記者,“兩岸的交流越來越頻繁,廈門和臺灣隔海相望,兩地氣候、風俗甚至民眾的生活習慣都很相似,在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和當地市民一樣,自己很樂意作為兩地文藝交流的傳播者。”

作為“十二五”時期廈門對臺工作“五個建設”目標之一,廈門提出建設兩岸同胞融合示范區,對臺胞在廈置產置業、就學就業、居住生活等實行市民待遇,鼓勵常住廈門臺胞融入社區生活,進一步建立健全涉臺法規規章,依法保護臺灣同胞的正當權益。

“我相信,隨著這幾年惠臺政策的不斷出臺,一定會吸引更多臺灣學生和臺灣專才來廈門讀書工作。”蔡心瑀說,“我現在也正在寫一些關于兩岸教育文化交流的學術文章,將自己的思考與經驗融入進去,希望能夠盡自己的力量,推動兩岸的進一步交流合作。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