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指建筑工人“被欠薪”嚴重
時間:2011-12-05 10:08:36
來源:財新網
年關已近,四成的建筑工人需到年底方能拿到自己一年的工資,而工人中有41.2%的人曾遭遇欠薪。時至今日,建筑行業的惡劣欠薪現象仍難杜絕。
2011年12月4日,在“第三屆建筑工人關愛日”上,北京行在人間文化發展中心和安全帽大學生志愿者流動服務隊聯合發布《京、渝、滬、深四城市建筑工人生存狀況調查報告》(下稱《報告》)。四個城市的高校師生走訪了近40個建筑工地,發放了上千份調查問卷,發現建筑工地普遍存在勞動合同簽訂率低、社會保險覆蓋率低、節假日加班卻普遍沒有加班工資的違法現象。
《報告》發現,20~50的青壯年男性勞動力是建筑工人的主體,受調查者總體的平均年齡為37歲,初中和小學文化程度群體占比77%,其中有超過四分之一的工人外出打工的時間已經超過了20年,對他們而言,打工事實上是一輩子的事情。
盡管政府部門多次發文要求“規范建筑業勞動關系”,但《報告》顯示,由包工頭組織管理工人進行施工的包工制度仍然是目前工地上普遍的用工形式。83.6%的建筑工人的日常工作由帶班或包工頭安排,76.8%的建筑工人工資由包工頭或帶班發放,71%的建筑工人認為包工頭或帶班是他們的老板。
包工制度往往造成正規勞動關系缺失。《報告》顯示,75.6%的建筑工人沒有簽訂勞動合同。在簽訂過勞動合同的樣本中,63.6%的工人自己手上沒有勞動合同。建筑業勞動合同簽訂率低、合同簽訂不規范的問題仍然普遍存在。
但工人對勞動合同的重要性卻難以理解。對于沒有勞動合同的建筑工人,34.1%的人認為“不需要,相信包工頭”,21.8%的建筑工人則從來“沒想過勞動合同的問題”,23.9%的建筑工人認為“沒用”。一旦發生工資拖欠、工傷事故等糾紛,47%的建筑工人都認為是包工頭來負責。
由于沒有規范的勞動合同,工人們的諸多勞動權益無法得到有效保障。《報告》發現,受調查總體中,只有28.1%的工人能夠每月結清工資,22.5%的工人在工程結束時結清工資,40.2%的工人要到年底才能結清工資。41.2%的建筑工人有過工資被拖欠的經歷。
《報告》認為,建筑工人的惡劣欠薪現象之難以杜絕,根源在于不按月發工資的日常欠薪機制,而由包工頭組織管理工人施工的包工制度為這種日常欠薪機制提供了土壤。勞動監察部門應該加強勞動法律法規的執法力度,建委應該發揮建筑領域主管部門的權威,對違法用工并拒絕整改的建筑勞務企業取消其資質,追究建筑分包公司的連帶責任,提高建筑公司與勞務公司違法分包轉包、違法用工的成本。
除此之外,85.1%的建筑工人周末加班,78.4%的建筑工人在法定節假日加班。但加班有加班費的比例僅為13.3%。
社會保險中對建筑工人們“最實用”的工傷保險,僅有重慶的覆蓋率達到了77%,深圳和上海在45%左右,而北京的建筑工人中只有23.8%的工人有工傷保險。
隨著近年來民工荒越演越烈,建筑工人的工資狀況確有好轉,但行業內的工資收入存在較嚴重的分化。《報告》小時,建筑工人的日平均工資是125元,日平均工作時間是9.9個小時,月平均工作27天,月平均工資是3375元。收入最高的20%群體的月工資達到5184元,但收入最低的20%群體的工資僅有1863元,算上加班工資等,后者的工資水平達不到北京市最低工資標準。
盡管工資有所提高,但建筑工人的生活狀況依舊不盡人意。《報告》顯示,建筑工人居住的宿舍平均居住人數為9人,夏天太熱與衛生條件不好成為最大的問題。同時,在北京工地,有三分之一的工人喝不上熱水、不能宿舍用電,有一半以上的工人沒有條件洗熱水澡。
建筑工人的業余生活也普遍單調。一半以上的建筑工人下班后,通常“呆宿舍里睡覺”,僅有四分之一的人會“出去溜達”。
《報告》認為,建筑工人生活設施簡陋、衛生環境差、精神文化生活荒蕪的問題應引起重視。一方面要改善工地生活條件與衛生狀況,另一方面城市公共文化娛樂場所應該對農民工群體更加開放友好,使建筑業農民工能夠走出工地,走進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