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级成人毛片免费视频高清/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2021/国产一级内谢a级高清毛片/九九热亚洲精品综合视频 - 俺去俺去啦最新官网在线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煤炭業“十二五”主推跨區重組
時間:2011-11-25 09:53:11  來源:經濟參考報 
    “加快全國14個大型煤炭生產基地建設,基地內煤炭產量占全國的90%以上;形成10個億噸級、10個5000萬噸級的特大型煤炭企業,煤炭產量占全國60%;全國煤礦數量減少到1萬處以下。”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會長王顯政表示,這是《煤炭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所提出的目標,十二五期間煤炭行業將以建設大基地、培育大集團為重點,著力推動煤炭結構調整,提升行業發展的集約化水平。
  這是繼國家發改委《關于加快推進煤礦企業兼并重組的若干意見》后,煤炭行業對加快兼并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的再強調。分析人士指出,這意味著十二五期間煤炭行業的兼并重組將提速。
  而與之前各地煤炭兼并重組方案不同,此次十二五規劃的重頭戲是跨區域的兼并重組。“鼓勵煤炭企業實施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重組整合,鼓勵大型煤炭企業走煤電聯營或煤電一體化道路。”王顯政稱。
  在11月24日此間召開的中國煤炭工業協會三屆五次理事會及行業發展改革大會上,王顯政指出,要加快14個大型煤炭基地建設,在晉陜蒙寧新煤炭資源開發條件好的地區,重點建設千萬噸級的大型現代化煤礦,在東部和中南部重點建設大中型現代化煤礦,在西南重點建設安全高效礦井。同時,推進小型煤礦兼并重組,培育有國際競爭力的億噸級大型煤炭企業集團。據《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按照十二五規劃,2015年,全國煤企數量或控制在4000家以內,平均規模提高到年產百萬噸以上。
  “應該說,這是從促進提高產業集中度和資源有效利用角度來推出這樣一個目標的。”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煤炭經濟研究院教授邢雷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說,“煤炭行業走向大型化、規模化是必然趨勢”。
  事實上,煤炭行業的兼并重組早已進行,各煤炭大省之前均已出臺各自的煤炭兼并重組計劃。如貴州計劃將1660個煤炭企業和礦井兼并重組至200個以內,到2013年年產500萬噸以上的煤炭企業集團產量達到全省煤炭總產量的60%以上;內蒙古提出使煤炭企業由350家減少到180家左右。
  此前的第一輪煤炭行業的兼并重組,多表現為各資源地區內部的利益分配。而與之相比,新一輪的兼并重組將遭遇更大的阻力。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跨區域的兼并重組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地區之間、央企和省企之間的博弈和利益分配,在地方保護之下,沒有一個地方政府愿意自己的資源被分走。為限制省外企業進入,一些省份甚至出臺相關規定限制外地企業對本地企業兼并重組。
  當前,山東、河南等省份煤炭企業雖有“走出去”跑馬圈地,但獲取的資源量還是很有限。“我們企業在青海、山西、新疆都有煤礦,但多是人家不要的資源我們要,可以說是在夾縫中生存。”河南某大型煤企相關人士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
  他同時指出,雖然十二五規劃將加快兼并重組,但央企兼并省企難度比較大。“一來央企級別較高,地方政府會考慮進入本地后難以管理,而且還會占據大量的本地資源,二來中部、沿海地區經濟比較發達,地方政府不需要央企進來提高財政收入,以河南為例,整個省的煤炭產能達2億多噸,已經算很多了,沒必要讓央企進來。”
  在這種情形之下,央企向地方煤炭行業的滲透多是在西北地區。如神華目前在寧夏、烏海、新疆等資源產地均組建了控股子公司,因為這些地方經濟落后,地方政府需要靠引入央企來提高財政收入。
  而在省級煤炭企業看來,兼并重組對他們來說更是做大的機會,這樣就有機會去整合別的企業,并且對抗中央煤炭企業,避免被其整合而造成利益流失。
  “現在的整合還主要是按照地域劃分,跨省份、跨行業、跨所有制的企業還沒有。”為此,邢雷認為,在提高產業集中度的過程中應更多使用市場手段而非行政手段。在推進整個煤炭行業發展的過程中,政府應更多起到引導推動的作用,制定標準、設定門檻,最終還是要尊重市場的力量,而不要用行政手段代替市場手段。“行政手段見效是最快的,但遺留問題也比較多。”
  而在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看來,14個大型煤炭生產基地建成之后將對市場價格等產生什么影響有關部門也要考慮。“這14家產能占那么大比重是有定價能力的,形成市場壟斷之后可能會對價格有比較大的支撐,到時候如果有這個傾向,還是有必要加以關注。”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