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城市群 帶動城鎮化發展
時間:2011-11-21 14:32:39
來源:城市經濟導報
立體發展 打造城市群
城市經濟導報(下稱“城經報”):此次出臺的《陜西省“十二五”城鎮化發展規劃》(下稱《規劃》)提出了未來陜西城鎮發展新的格局體系,對這新體系的構建,你們是怎么樣的一個思路?
楊帆:從城鎮格局來說,叫做“一核四心,兩軸兩帶”。把建設西安國際化大都市作為陜西省城鎮體系發展的核心,要帶動的不單單是陜西,還要引領大西北。
四心就是東邊的渭南,北邊的榆林,南邊的漢中和西邊的寶雞,為什么是這四個心呢?渭南有一個非常好的人口基礎,對城鎮化的發展包括人口和城鎮化水平的提高有非常好的基礎。
榆林是我省一個非常好的能源化工基地,這幾年經濟取得了快速的發展,下一步的發展潛力還非常大。
漢中提出了“雙百城市”——一百萬人口和一百平方公里城市發展規模。而寶雞在“關天規劃”中的定位非常明確:關天經濟區的次核心城市。我們也是圍繞這個定位去支持寶雞的城鎮化發展的。
可以這么說,我們的整個城市發展是立體的,不單單是一個城市的打造,而是一個城市群的打造,并帶動城鎮化的發展。因為只有在城市群之后才能更好地集約并節約地利用資源。公共服務設施、基礎設施和配套才會更合理。
30個示范鎮 建設小城鎮樣板
城經報:談到城鎮化,這幾年也有一些爭論的焦點,比如“被城市化”問題,比如各種要素向城市集中,造成城市負擔過大等問題,對此,你是怎么看的?
楊帆:在城鎮化的過程中,我不能說沒有任何問題,但我們要看整體的發展趨勢,不能把某一個問題去放大處理,這事實上對城鎮化的發展并沒有太大的建設性。
陜西此次的城鎮化規劃對此做了一定的探索,比如此次重點推進的30個重點示范鎮建設,就陜西的情況來看,我們覺得這是推進城鄉統籌的一個非常好的契機。
城經報:那能否詳細談一下這30個示范鎮建設的具體操作思路呢?
楊帆:示范鎮的建設首先是對人口的吸納。城鎮化不是說都要進入城市。一是城市的容納量有限,二是有些人在城市的生存條件未必會好。我們這個示范鎮的建設就是就地城鎮化。
重點示范鎮的建設和以往的建設模式是不一樣的,它是按照城市居住區的模式進行打造。現在的農村公共服務設施還不健全,比如說沒有商店,沒有體育設施等。重點示范鎮就提出了社區建設的模式,提供一個完善的公共服務設施使當地的農民能夠享受到和城市差不多的服務條件,通過一系列的引導來逐漸實現城鎮化。
這30個鎮的選擇,我們是在繼續穩步推進107個重點鎮建設的基礎上,以關中地區和延安市為重點區域,選擇30個有一定人口規模、產業基礎較好、區位及交通條件優越、發展潛力較大、具有人口吸納能力和輻射帶動能力的工業強鎮、商貿重鎮或旅游特色鎮。這些鎮是非常有特點的,雖然各自產業基礎不一樣的,但它們建設的核心就是打造成縣域副中心。
也就是說,我們將按照城鄉政策一致、規劃建設一體、公共服務均等、收入水平相當的原則,進一步推進新區標準化模塊建設,建設成為縣域副中心。
重點示范鎮將以培育特色優勢產業、增強產業支撐為突破,合理確定產業發展方向和建設布局,成為布局合理、規模適度、功能健全、環境整潔的全省小城鎮示范樣板。
我們要通過30個重點示范鎮的引領作用來打破城鄉二元結構。政府投入一定的資金來建設融資平臺,給每個鎮1000萬作為啟動資金,同時還有1000畝土地指標,可以采取土地流轉等政策來吸收重點示范鎮的建設資金。
多種渠道解決資金問題
城經報:你剛才提到了資金問題,事實上,城鎮化在增加投資的同時,也帶來了龐大的資金需求量,僅僅就30個示范鎮來說,政府資金的支持也只能說是杯水車薪,在未來的城鎮體系打造中,如何解決龐大的資金需求?
楊帆:對于任何一個地方來說,單單靠政府的資金投入把一個城市建設起來基本是不可能的,任何一級的財政資金對龐大的建設資金需求來說都是杯水車薪,關鍵是要放大資金的乘數效應。
對于我們而言,首先要做好頂層設計,制定一些政策來引導資金的投入,搭建好一個大的框架,各地將根據情況積極鼓勵他們進行新的嘗試。
城經報:在這方面有具體的思路嗎?
楊帆:首先是發揮政府投資的引導作用,把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納入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規劃和年度計劃,逐年增加城鎮建設投入;同時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投融資平臺,通過大力引進外來資本、吸引民間資本參與城鎮建設,借助社會力量參與城鎮管理,進一步增強政府在城鄉統籌中提供一體化公共產品的能力。
其次,將創新土地融資模式。堅持市場化配置土地資源,引入市場化配置土地資源的機制,解決城市發展資金不足的瓶頸。土地出讓金收入剔除上級規定在提取的農業開發資金、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土地出讓業務費等成本支出后,剩余部分應優先用于推進有條件農村居民進城落戶工作的財政扶持工作,用于補貼進城落戶居民的社會保障及相關優惠鼓勵政策支出。
另外,通過BOT、TOT、BT等融資模式,提高項目運營效益,積極利用民間資本或外資,緩解基礎設施建設中資金不足或集中支付的壓力,加快城鎮環境的改善力度;同時我們還將整合相關的政府投資、財政資金,在財政支出上向扶貧搬遷、整村推進、生態開發等方面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