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保護好大興安嶺這一祖國北方最重要的綠色屏障,安排好內蒙古森工集團麾下的42個企事業單位、20多萬林業干部職工的生活問題,妥善解決由于企業內部統籌、繳費額度高、社會保險險種少、保障水平低、覆蓋范圍狹窄、養老金拖欠嚴重、醫藥費難以報銷、企業不堪重負、難以保障廣大干部職工的基本權益等突出問題,內蒙古自治區于2001年7月正式將林區轄屬的22.1萬名離退休職工、遺屬、在職職工的社會保障問題全部移交到了自治區統一管理。
之后,于2005年還將林區的設計院、規劃院、科研所、黨干校、根河航站等5家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關系全部納入自治區統籌,有效地解決了無資金渠道、離退休人員享受不到國家提高生活待遇的問題。2006年,在呼倫貝爾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又完成了林區28089名大集體職工的養老保險由林區內部統籌到屬地統籌的轉移,也從根本上解決了大集體職工老有所養的問題。至此,大興安嶺林管區的社會保障機制徹底實現了從“企業保險”到社會統籌的深刻變革。
據介紹,歸屬內蒙古自治區社保局直屬管理十年來,整個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的離退休人員從當年的60700人增加到了93600余人,遺屬從14900人增加到了18600余人,人均養老金也由當年的470元/人·月提高到了1479元/人·月,增幅高達214.7%,遺屬困難生活補助費也由當年47元/人·月提高到375元/人·月,增幅高達697%。可以說,國家每年對離退休人員養老金的調整政策均能在內蒙古森工集團及時兌現。
關于森工集團職工的醫療、工傷和生育保險均可按政策參加屬地城鎮企業職工的基本醫療保險和其他險種。考慮到林區職工平均工資較低的實際,當地政府還出臺了優惠政策,至2011年7月起調整為以呼倫貝爾市統計局公布的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為繳費基數,計算繳費額度,與屬地的醫療保險繳費政策并軌。
為讓林區人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全面促進林區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和社會保險體系建設,特別是把林區職工家屬和已脫離森工企業的包括一次性安置人員等各類林區居民全部納入屬地管理,同等享受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困難企業人員住院醫療保險等社會保障政策。從“企業保險”到社會統籌的變革,一改過去長期存在的醫保、工傷保險、生育保險缺失的局面,切實提高了保障層次,降低了保險風險,卸下了企業辦社會的沉重負擔,同時使地方社會保險體系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突破了盲區死角,惠及了大批林區居民。
由于社會保障體制的不斷完善,大興安嶺林管區離退休人員的養老待遇也逐年增加,林業人口那種靠山吃山、亂砍亂伐、開墾林地種糧菜的現象也逐漸減少,整個林區基本上實現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