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藍黃戰略重配要素再蓄發展大勢 ——“藍黃”戰略撬動山東區域經濟大變局
時間:2011-11-08 16:44:44
來源:新華網
實施“藍黃”兩大戰略,等于重新組合、調度、配置了兩大經濟區域內外各種發展要素,對外吸引要素流動形成洼地效益;對內錯位互補、優勢互促呈現要素疊加效應,從而帶動區域合作、產業轉移、結構調整日趨活躍,區域經濟活力四射,“山東板塊”競爭力不斷增強。
突出比較優勢
強化“重點”帶動
“制定區域發展規劃,第一出發點是促進重點地區發展?!薄八{黃”兩大戰略規劃編制組負責人、國家發改委地區司司長范恒山說,重點地區包括兩類:一是發展基礎條件比較好的地區,目的是發揮其輻射帶動作用;二是發展潛力較大地區,目的是推動其加速成為新增長點。
這與山東半島地區、黃三角地區的基礎條件、發展要求完全吻合。截至山東半島上升為國家戰略前的2009年底,該地區海洋生產總值居全國第二,形成了以海洋漁業、海洋生物醫藥為主的較為完備的海洋產業體系,并在海洋科研實力、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海陸基礎設施、海洋管理水平等方面走在全國前列。此時,借助國家戰略進一步推動地區加快發展的內在需要和沖動極為強烈。黃三角地區土地后備資源得天獨厚,792萬畝未利用地具有發展高效生態經濟的獨特優勢。在國家戰略層面配置該地區未利用地資源,將加快吸引跨區域要素集聚,持續激發該地區的發展活力與潛力,加速培育成為沿海地區新的經濟增長點。
實施“藍黃”兩大戰略的實踐證明,兩大經濟區的重點帶動效應非常明顯。初步統計,青島市上半年境外投資項目數百個,全部為高端高質高效大項目;日照市今年已開工建設大項目114個,完成投資243億元,為歷年之最;東營市在黃河入??诮ㄆ?0萬畝現代漁業、20萬畝生態畜牧業為主陣地的高效生態農業示范區。尤其令人欣慰的是,在發展潛力和發展空間等比較優勢吸引下,日韓、歐美等國家的汽車零部件、電子信息、食品加工、建筑材料等產業高端環節開始加快向“藍黃”兩區轉移,這一現象在青島、煙臺、濰坊等“兩區”核心區域最為普遍。據粗略統計,僅日資企業上半年就向青島轉移項目27個、煙臺近20個、濰坊15個。
事實上,國家戰略本身即具有強大號召力,實施國家戰略規劃一般都會隨之配套出臺系列政策、資金、項目等方面的優惠舉措,此類發展要素可集結、調動更多的項目、資金、人才等資源,帶來更多發展機會。從省委、省政府日前對“兩區”建設的督導檢查情況看,“兩大戰略”規劃實施以來,交通和水利設施、產業園區、大項目投資、未利用地開發、集約用海、環境治理與保護等方面,皆呈現又好又快發展態勢。
改革試點探路
謀求要素協調
陸海統籌科學發展海洋經濟和高效生態經濟模式,無先例可循,需要通過大膽改革、先試先行,走出一條適合發展需要的新路。
在高效生態經濟建設方面,我省將792萬畝未利用地開發作為重要突破口,分農業用地和建設用地兩大類進行高效集約開發。在農業用地開發上,實施集中連片開發,推進規?;a、產業化經營、專業化管理,力圖探索一條與未利用地開發相適應的黃三角高效生態農業生產新模式;在建設用地開發上,實施園區化、集聚化開發,提高投資強度和產出效益。同時,創造性地設立建設用地“備用區”和“飛地經濟示范區”,科學高效開發利用每一寸未利用地,推進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
調查顯示,勞動力、生產資料、空間、技術、政策等要素,在海陸之間都存在著制度性分割。以海洋污染治理為例,就有環保局不下海,海洋局不上陸的說法。海洋經濟發展改革試點著力陸海統籌,將海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優化、臨海產業布局與海岸線保護開發、海洋資源綜合利用和生態保護有海洋特色的政策體制與法規體系建設等統籌考慮,重點探索能夠使各類要素在陸海之間建立關聯,統籌發展的新機制,為全國海洋經濟發展探索科學發展之路。
從兩大經濟區的試點和探索情況看,抓住黃三角未利用地開發這一“主要矛盾”,可有效吸引東部沿海與國內發達地區的資金、人才、技術、信息向黃三角集聚,加快解決黃三角地區基礎設施滯后、產業層次偏低等自身制約問題,也能為省內外其它地區提供新機遇和空間。而堅持創新驅動、開放帶動、海陸聯動推進海洋經濟發展試點,在更大范圍內重新調動、組合、配置要素資源,發展的支撐和動力變多,建設發展的步伐加快。數據顯示,上半年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主陣地6市2縣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增長28%,增幅較去年提高3個百分點;進出口總額增長25.4%,占全省總量的76.3%。
凸顯“轉調”目標
加速結構優化
區域經濟發展與轉方式、調結構相輔相成,以區域為平臺,可以更有效地推動轉方式、調結構;以“轉調”為動力,可以進一步加深區域一體化發展?!八{黃”兩大經濟區建設,給山東轉方式、調結構搭建了最佳平臺。
青島市突出海洋科技、基礎性研究等優勢,著力打造“藍色硅谷”,加速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高性能科學計算與系統仿真平臺、國家深海基地等15個海洋科技領域國家級創新平臺建設,帶動藍色經濟區海洋科技發展和海洋科技產業轉化。煙臺市圍繞調整優化漁業結構,在12處苗種繁育基地推行健康育苗制度,建設全國最大健康海水苗種供應基地。上半年,僅海參出苗量就達400萬斤,同比增加20%;名貴海水魚出苗量同比增加10%。威海市以建設國家海產品質量檢測檢驗中心、南海海洋經濟新區和榮成好運角旅游度假區等重大事項為抓手,加快加工貿易、城市環境、新興產業轉型升級。濰坊市全力打造電子信息、新能源等八大千億級產業鏈,帶動大企業、大項目紛紛落戶,高新技術融入其中……
目前,以高端高質高效為目標,以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為方向,以發展海洋優勢產業集群為重點,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強化園區、基地和企業的載體作用,吸引煙臺·萊陽丁字灣濱海省級旅游度假區開發項目、日照·新加坡國際海洋城項目等近百個超大項目加速集聚,帶動傳統產業和城市發展加速轉型升級。以發展循環經濟,推進清潔生產,突破制約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技術為切入點,東營、濱州等黃三角核心地區致力于培育油鹽化工循環經濟示范園區、優質糧棉區、生態漁業區、生態畜牧區、綠色果蔬區,構筑現代生態產業體系,建設全國重要的高效生態農業基地和循環經濟示范基地,推動兩大經濟區率先轉入創新驅動、內生增長軌道。
事實上,“藍黃”兩區進入國家區域發展大戰略,既是沿海地區的發展機遇,也是“山東板塊”整體的發展機遇。在兩大經濟區建設中,根據產業發展階段不同、產業結構差異等情況,我省還以海洋產業鏈、高效生態產業鏈為紐帶,以產業配套協作、產業鏈延伸、產業轉移為重點,專門打造了28個海洋產業區聯動發展平臺,將發展平臺延伸到整個“山東板塊”。
毫無疑問,“藍黃”兩大發展戰略,在一個新高度上,為山東區域經濟的現實發展提供了平臺;同時,又在一個新的目標上,為山東更加長遠的發展,蓄積了后勁,夯實了基礎。(李 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