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北京11月7日消息(記者李文蕊)據北京市教育委員會最新統計,截至2011年秋季開學,北京市義務教育階段隨遷子女已達約47.8萬人,比2010年同期增長了4.4萬人,比2000年同期增長了39.3萬人,達歷史新高。在隨遷子女數量急劇增加的情況下,北京市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堅持以“流入地政府、公立學校為主”的方針,在全市公辦學校就讀的約33.9萬人,占總數的70%。
面對巨大的來京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學需求,北京市委市政府和各有關部門高度重視,自2002年以來,先后出臺了12個有關做好隨遷子女教育工作的政策文件,確立了一整套從接收隨遷子女入學到規范自辦學校管理以及對隨遷子女教育工作加大扶持的政策和措施。
對接收隨遷子女較多的區縣和學校北京市設立專項經費予以專項補助,為已經批準的自辦學校配備基本辦學設施設備,資助取暖費,并先后投入750萬元在朝陽、豐臺、大興、昌平等隨遷子女較集中的地區建設了5所流動學校。對民辦學校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和經審批合格自辦學校學生予以雜費補助。對已批自辦學校基本教育教學設施予以配備,包括:教室黑板、課桌椅、教室照明設施、班級小書架、中小學生課外讀物、學生飲用水電熱水器、速印機等,總計價值1300萬元。其中教室黑板1047塊、課桌椅27880套、教室照明燈10294套、教室小書架1714個、中小學課外讀物133360冊、57臺學生飲用水電熱水器和69臺速印機。
北京市各區縣教委也積極采取措施,努力挖掘公辦學校資源,擴大公辦學校接收數量。
海淀區把隨遷子女納入“電腦派位”,開展自辦學校教師課堂教學競賽和“優秀教師”、“優秀學生”評選。在安置因城鄉一體化進程中騰退自辦校學生的過程中,堅持分流到公辦中小學就讀。目前,該區來京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公辦校就讀的比例達到85%,所有借讀生與戶籍學生享有同等待遇,區政府每年投入經費約4-5億元。
豐臺區積極挖掘公辦學校潛力接收隨遷子女,公辦學校接收比例達到76%。通州區專門指定永順小學、司空小學、南關小學、北關小學、東關小學、民族小學(均為公辦學校)接收隨遷子女。
朝陽區結合城市化建設推進,在來京務工人員相對聚集的東壩鄉、金盞鄉、崔各莊鄉等地區通過整合公辦資源,采取政府主導下的委托民辦的模式,選派有辦學經驗和優秀退休干部擔任校長,政府無償提供校舍,并按全區統一標準撥付生均經費。此外,教委還給予50%的保險補貼以及報銷取暖費等經費支持。
石景山區所有學校均接收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就讀,為保證入學效果,還確定4所公辦中小學重點接收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接受義務教育。
大興區合理調配教育資源,最大限度地擴大公辦學校的接收能力,2011年,公辦小學一年級新生共7473人,其中隨遷子女3267人,占一年級新生總數的43.7%。在來京務工人員子女較多的黃村鎮、西紅門鎮、瀛海鎮、舊宮鎮、亦莊鎮等城鄉結合部地區,公辦學校學生總數中來京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占75%,個別學校達到了85%。
昌平區采取“批辦一批、保留扶持一批(待批)、撤銷一批和建專門學校”等四項措施,大力扶持流動人口子女學校發展。截止到目前,全區已經審批自辦學校16所,累計投資4523.22萬元,用于昌平區流動人口學校辦學條件的改善。
據不完全統計,自2006年以來,市、區兩級財政投入約164.4億元。加上自2004年以來投入的各種專項資金,累計總投入已超過170億元。
下一步,北京市將通過加大投入、擴大資源、改善條件、規范管理,提高質量,實施“政府負責為主、公辦中小學接收為主”的隨遷子女義務教育公共服務。加大財政投入,按學校實際在校學生人數和定額標準劃撥生均經費,教職工編制按照在校實際學生數進行核定;進入公辦中小學就讀的隨遷子女,免收借讀費和教科書費;將中小學布局結構調整中富余且安全的公辦校舍提供給專門接收隨遷子女的民辦學校使用;加強民辦中小學準入管理,制定相應的審批標準,規范民辦中小學內部管理;建立視導員制度,進一步加強對民辦學校的指導、管理和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