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笨重的存儲、處理器,持一部輕巧的“云手機”或平板電腦,就能隨時隨地調動無限的計算能力和無窮無盡的信息資源,體驗海量的生活、娛樂服務。成千上萬戶企業再不用購買服務器了,只要聘請IT人員,建立自己的IT中心,就可按需求從某個數據處理中心申請服務……
這種場景,并非空想。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利用網絡將大量計算機資源統一管理和調度,形成計算資源池,每個用戶都可以根據需求遠程享受服務器的強大功能。這種全新的信息服務交付和使用模式——云計算,正向我們迎面走來。
自2006年谷歌首次提出這一概念,云計算就逐漸被業界視為繼PC(個人電腦)、互聯網之后,第三次信息技術革命的核心。
云計算是對傳統信息服務和使用模式的重大突破,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傳統的信息處理方式,通常是存儲、處理與終端一體化運行, 如同人們用水用電,過去是每家每戶一口水井,就近建,水量有限,還經常閑置;云計算則把計算資源(服務器等)集中起來,形成“資源池”,好比建起自來水廠 和管網,遠程供水,人們可以隨時取用,想用多少都能滿足,同時避免了“一戶一井”的閑置和浪費。
進入云計算時代,個人電腦等終端,將不再需要很高的配置,大量的數據處理功能將交給云計算中心的超級計算機。各類機構不必投很多錢在計算機硬件、軟件上,只要使用簡易終端通過網絡向云計算中心申請服務,按需使用即可,大大降低了每個單位信息化的成本。
通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瘦終端”,人們將能便捷地享受依托云數據中心構建起來的“醫療云”“教育云”“電力云”“金融云”等各種資源庫的服務。
云計算還將推動電信、媒體和娛樂等行業的聚變、融合。中金數據系統有限公司副總裁黎江說,在“云時代”,電信行業將會從語音業務向更多的增值業務轉型;IT業將告別操作系統、存儲、處理器一體化,走向“瘦終端”;資訊、娛樂將更多通過云平臺與客戶端的互動來實現。
正是看到這一巨大的革新效應和商機,各類云數據中心、中間平臺和軟件服務應用,在全球范圍內快速興起,引發了信息服務等多個領域的深刻變革。
歐美發達國家一些企業紛紛改變原來的信息處理模式,不再單獨建應用型系統,而是租用服務器并將數據處理外包給專業云計算中心;不少城市建立起服務于交通、商旅、醫療等方面的云平臺。
一些國家政府也相繼推出激勵政策,谷歌、惠普、思科、微軟等諸多跨國企業紛紛推出了與云計算相關的應用或服務。據權威機構預測,未來5年,全球云計算產品及服務規模有望年增長30%以上,產值突破1萬億美元。
我國也高度重視云計算及相關產業發展。2010年10月,國務院有關部委聯合通知要求加強我國云計算創新發展頂層設計和科學布局,并確定5個城市先行開展云計算服務創新發展試點示范。“十二五”規劃也明確指出要大力發展云計算,加快云計算服務平臺建設。
我國IT業界普遍認為,云計算時代的來臨,不僅使中國企業獲得了巨大商機,也為我國建立自主可控IT技術和產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
國內云計算產業巨頭曙光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說,由于云計算覆蓋傳統信息技術、顛覆信息技術交付方式,我國建立自主可控IT技術和產業的時機終于來臨。云計算技術和產業體系將改變我國IT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芯片及操作系統方面的國際壟斷將成為過去。
目前,一批重點城市相繼推出了各自的“云計劃”。北京于去年9月在全國率先發布“祥云工程”行動計劃,提出到2015年使“云計算”三類典型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平臺服務及軟件服務)形成500億元產業規模。
上海發布“云海計劃”,廣州發布“天云計劃”。重慶今年提出“云端計劃”,規劃到2015年形成100萬臺服務器規模的離岸和在岸云計算基地。阿里巴巴、騰訊、盛大、百度等國內互聯網企業也紛紛開始試水云計算服務項目。
與此同時,在云計算核心軟硬件方面,我國相關企業和科研機構也取得了積極進展。工信部有關機構聯合企業組織開展了“基于安全可控軟硬件產品云計算解 決方案”遴選活動,推出“華夏云”,旨在通過“華夏云”引領關鍵軟硬件技術產品的推廣應用,促進基于安全可控軟硬件產品云計算項目建設,為戰略規劃布局和 推廣應用做好示范。
但也有不少業界專家表示,雖然我國云計算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但目前仍處在基礎架構平臺建設的層面上,缺少實際應用和盈利模式。如何促進和規范云計 算產業發展,還需要不斷探索。國家層面應加強宏觀規劃布局,加快標準的研制跟進,加強網絡與信息安全保障,發揮產業政策的扶持引導作用,盡快形成完善的云 計算產業“生態系統”。(《半月談》2011年第20期,記者 張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