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是一個令人警醒的日子,據聯合國人口基金的預測,這一天世界人口即將達到70億。
聯合國人口基金會決定,本月31日第一個出生的一名印度嬰兒,將被認定為全球進入70億人口時代的標志。
10月29日,一名嬰兒在洪都拉斯首都特古西加爾巴婦產醫院出生。新華社發
距“60億人口日”不過12年零19天,又一個10億人生活在同一個地球。
今年,聯合國不再“指定”“70億寶寶”,不再準備讓潘基文抱著寶寶拍照了。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說,這個孩子的生日,是個叫人高興不起來的日子。這個寶寶,不管是男是女,不管出生何處,“他(她)都將出生在一個矛盾的世界里”。
潘基文不準備抱寶寶拍照了
依據聯合國的推測時間,不少國家開始準備31日這天在自己國家的大小產房內等待“70億寶寶”,一些國家則準備舉行集會活動紀念這一人口標志日。
印度一些民間組織正在北方邦的馬勒村守候7名待產的孕婦,“印度計劃”等非政府組織的活動者將于當天為在這里最先出生的一名嬰兒舉行特別儀式,并為他頒發“70億寶寶”特別出生證。
贊比亞正在征集一首寫給第70億個寶寶的歌曲;越南在籌劃一場名為“70億:彼此依存”的音樂會;俄羅斯準備給第70億個寶寶贈送禮物;科特迪瓦的喜劇演員還在彩排,打算獻上人口話題的喜劇演出。
而對于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而言,他不準備抱一抱這個寶寶,因為他說,這個孩子的生日,是個叫人高興不起來的日子。
他告訴《時代》周刊,這個寶寶,不管是男是女,不管出生何處,“他(她)都將出生在一個矛盾的世界里”。
所謂矛盾的世界,是“食物充足,卻有10億人每天餓著肚皮睡覺”;是“許多人奢華度日,許多人卻還在貧困線下掙扎”。
1999年10月12日,時任聯合國秘書長科菲·安南將一名在波黑出生的寶寶“指定”為全球第60億人。那個“60億寶寶”,如今12歲,外界關注已不再有。除了安南在醫院里抱著他的那張照片仍然懸掛在家中墻上、仍可以算是一份幸運以外,他的現實世界距離幸運很遙遠。12年來,他一直生活在薩拉熱窩一處貧民窟中。
10月26日,在印度尼西亞雅加達的一家醫院內,新生兒躺在育嬰箱內。根據聯合國人口基金的預測,全球人口將于2011年10月31日突破70億大關,人口迅猛增加給世界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帶來壓力,也給各國的發展與穩定帶來挑戰。印度尼西亞總人口約2.38億,是繼中國、印度和美國之后的全球第四人口大國,并且年人口增長率高達1.4%。一方面,有一半以上人口年齡低于30歲,印度尼西亞還將繼續享受人口紅利,經濟發展潛力巨大;另一方面,經濟發展趕不上人口增長,巨大的人口數量也帶來糧食、能源、醫療、教育等諸多社會問題。目前,印尼政府提倡民眾“只生一個孩子”,并建議提高男女青年的結婚年齡,以降低印尼的人口增長率。新華社發(維里·薩諾弗里攝)
號稱“黃金標準”,誤差近半年
以每秒兩個多新生兒降生的速度計算,聯合國預測全球人口將在10月31日迎來第70億名成員。聯合國號稱自己的統計方法是“黃金標準”,當然,質疑總是存在:有人推算第70億人幾周前已經問世,有人推斷想見這個人還得等上幾個月。
其實,第70億人只是個概念,或稱符號。但符號出現,總是思考的契機。
聯合國人口司推算出第70億個人10月31日降生,順便推算出第80億個人將出現在2025年6月15日,第100億人口將出現在2100年前。
盡管自詡自己的人口統計算法是“黃金標準”,但人口司承認,這一統計法仍存在不超過1%的誤差。
法新社評價,這個小誤差在大基數作用下,可將第70億人口的降生時間提前或滯后半年。難怪人口司會在網站聲明上添加這么一句話:真實情況,“誰知道呢”。
美國商務部人口普查局世界人口統計處發表公告說,要想看到第70億名地球人得等到明年4月;
跨國機構國際應用系統分析研究所則認為,第70億個人會在2012年6月至2013年1月間出生;
美國一些人口統計學專家認為,依據最安全準確的統計方法理論,有關第70億人口降生時間的表述不該精確到日和月,最多只能說是“從去年到明年的某一天”。
“人口時鐘”走太快
全球人口在哪一天真正達到70億、真正的“第70億人”誕生在哪里,這些都僅具有象征意義。但人口迅猛增加給世界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帶來的壓力、給各國發展與穩定帶來的挑戰卻實實在在,需要全人類妥善應對。正如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所說,70億人口這個里程碑“是挑戰,是機遇,更是要我們都行動起來的號角”。
“人口時鐘”走太快
世界人口達到70億的這一天,距“60億人口日”不過12年。1999年,波黑出生的阿德南·梅維奇被定為“第60億人”,為此舉行的紀念儀式還歷歷在目。
如果把人口增長看做滴答作響的時鐘,這臺鐘在20世紀明顯走快,每增加10億人口的間隔越來越短。聯合國人口基金的統計顯示,世界人口從10億增長到20億用了一個多世紀,從20億增長到30億用了32年,而從1987年開始,每12年就增長10億。
在全球70億人口中,有18億是10歲到24歲的年輕人。據預測,如果目前的生育率不變,本世紀中期世界人口即將突破90億,此后人口增速才會放緩,到本世紀末超過100億。
“人口挑戰”各不同
在世界人口70億的大背景下,如果細看則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不同國家面臨著各自不同的“人口挑戰”。
在歐洲和日本等發達國家,生育率下降、人口老齡化、勞動力不足是挑戰。歐洲的社會福利體系也備感人口老齡化的壓力,德國柏林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所長萊納·克林霍預言,2020年到2050年歐洲將迎來人口老齡化危機大爆發。
在多數發展中國家,人口基數龐大、增速過快是挑戰,各國糧食安全、教育、醫療、就業等面臨很大壓力。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非洲大部分地區的農業缺乏灌溉系統,極易受到旱災或洪水等自然災害的侵害,今年“非洲之角”和西北非的旱災歉收都提醒人們,如果人口過快增長還會帶來更大的麻煩。
“人口機遇”需抓住
在發布2011年人口狀況報告的時候,聯合國人口基金執行主任奧索蒂梅欣認為,70億人口“是挑戰也是機遇”。“機遇”存在于何處?
事實上,人口問題也具有兩面性。一方面,適量、適齡、較高素質的勞動力人口是發展的重要動力,被稱為“人口紅利”,但勞動力數量過大也會帶來就業困難;另一方面,人口老齡化、文化素質不高、性別比例不均衡等,則會帶來復雜的社會問題。
奧索蒂梅欣認為,全球70億人口中的18億年輕人,有90%生活在發展中國家。如果發展中國家能在教育、衛生等領域增加投入,提高他們的能力,將會為未來發展帶來巨大的“人口紅利”。
然而,當地球的“人口時鐘”指向70億之際,馬爾薩斯的警鐘似乎在更響亮地提醒全世界:人類應更好地應對挑戰、抓住機遇,使自身的繁衍與發展相匹配,真正實現人與環境的可持續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