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順利閉幕。此次全會按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從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的戰略高度,全面部署了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各項工作,并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目標。北京師范大學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孫津教授在接受人民網記者采訪時指出,十七屆六中全會聚焦文化體制改革意義重大,非常及時,彰顯了黨的優良政治生態和中國形象。
六中全會彰顯黨的優良政治生態 十七屆六中全會到十八大之前還有一個
換屆的時期,圍繞換屆之前有若干的主題,孫津認為,六中全會把文化作為主題是應該且十分必要的。為什么這樣講呢?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一定要建設得好,才能走得下去,才能為人們所接受。換言之,人們接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在于這個名字,而在于它是否做得好。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決不能關起門來,隨心所欲,想干什么干什么。一定要是沒有窗,沒有門,大家一起看,一起參與。
孫津指出,只有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方面的事業建設好,黨的事業才會被人們所認同、接受。不能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各個標準趨同,你增高,我也增高。在這種狀況下,文化問題就非常突出地成為我們彰顯中國特色的形象。如何堅持黨的領導、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能夠體現中國特色和形象的就是文化。換句話講,共產黨的形象體現在哪里?其實體現在文化領域。這里講的是整體政治生態的形象,是非常重要的。
六中全會召開非常及時 意義極其重大 十七屆六中全會以文化體制改革為主題非常必要。必要在哪里呢?孫津指出,文化體制改革是文化產業發展的必然要求和客觀要求。文化產業的發展不僅具有市場經營性,而且還應該有導向性。既要有市場,還要有導向,于是必須有體制改革。全會《公報》中稱“加快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就說明以前已經在推進了,現在要加快推進。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運用文化引領前進方向、凝聚奮斗力量。
從根本上講,文化體制改革是文化產業發展中的一個規制問題,一個底線問題。我們說黨要管黨,要反
腐敗,不反腐敗,就會亡黨亡國;但是不講文化會亡種,因為文化是人的習慣,習慣沒有了,人就隨意了,這個種存在不存在也就無所謂了。
因此,無論從黨自身的政治形象,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角度,還是從人類發展的角度,文化問題必須天天講。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十七屆六中六中全會的召開意義極其重大,非常及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