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北京籠罩在濃密煙霧之中,北京電視臺公布的數據是輕微污染。
北京市環保部門沒有說假話,他們根據的是自己的一套標準。這套標準只考慮可吸入顆粒物,而不考慮PM2.5。但這是不科學的。PM2.5是形成霾的主要物質,對人的健康危害最大。有媒體曾報道說,世界衛生組織日前對全球1100個城市的空氣污染進行了監測,結果北京排名接近墊底,略好于烏拉巴托、哈博羅內、新德里、伊斯蘭堡、利雅得、達喀爾、開羅、達卡和科威特城,在中國內地被檢測的30個城市中,北京也排到了第26位。
但如果說北京市環保局沒有努力,或努力不夠,那是冤枉。環境保護是一項系統工程,不是一家能做好的。北京市的城市建設給空氣質量埋下了一個不可彌補的隱患:綠地太少。人們喜歡說“寸土寸金”,卻沒人說“寸樹寸金”。北京市在不斷擴張的過程中遷就了有關各方對短期利益的追求,而沒有預留和建設足夠的綠地。我住處附近3年前還有一片小樹林,每天早晨可以聽到小鳥的面鳴叫,家里的灰塵也不太多。周圍居民不斷呼吁,保留這塊綠地,有關部門也同意了,并且上了報紙。但是,言猶在耳,建筑機械就開進去了,現在是一座商城,還有一圈停滿了汽車的環“城”路。從此,刺耳的汽車喇叭聲取代了鳥鳴,家里的灰塵也多了起來,地板擦不勝擦,床鋪掃不勝掃,紗窗兩個月不洗就沾滿黑色的油煙。但好像幾年前就聽說北京已經建成宜居城市了。
今年夏天,我在青島住了幾天,感覺那里才是真正的宜居城市。我住在海濱旅游區八大關里,看到沿海一帶樹木高大而且濃密,總是一大片一大片的,綠油油,黑森森,氣勢宏大,懾人心魄,完全不同于北京星星點點可憐兮兮的樣子。我終于懂得了,為什么康有為要那樣深情地贊美青島“青山綠樹,碧海藍天,中國第一”,為什么女作家蘇雪林要那樣激情地寫作散文《青島的樹》。
青島的樹給青島人的回報是豐厚的。青島的汽車也不少,但空氣卻很好,嗅著有點甜絲絲的。我感覺自己好像一條魚,從渾水游進了清水。我聽說青島的領導正在研究限制高層建筑的問題,不久將出臺有關規定。看來他們很珍惜自己的環境,決心不受“寸土寸金”的短期利益的誘惑。
相比之下,北京改造的難度很大,要想在一座座緊緊地擠作一團的建筑里開辟綠地,幾乎是完全不可能的了。北京空氣質量的改善,空間已經十分狹窄。人們所能期待的,或許是多年后清潔能源能夠代替汽油柴油,讓500萬輛汽車少噴出些毒氣。
國內有許多城市都在向所謂特大型城市的方向努力攀登。如果他們按照北京的模式來規劃和建設自己的城市,那可得要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