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桑花:城市化不能讓兒童和老人長時間地孤獨留守
時間:2011-10-09 09:33:12
來源:荊楚網 作者:格桑花
奶奶在家死去多日,一歲多的小夢7天粒米未進獨自守候在尸體旁,卻奇跡般頑強挺了過來。小夢的遭遇,引來眾多人士對農村留守兒童的憂心忡忡。婁底市委副書記劉青青說,這件事值得政府有關部門反思,一定要采取恰當措施,讓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能幸福生活。
循著這一人間悲劇發生的脈絡,很容易得出一個結論,即就算是婁底政府有關部門真誠地反思,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離幸福的距離還是相當遙遠。留守和空巢的產生是伴隨著中國的工業化和城市化而發生的。由于青壯年勞力出外務工,農村社會就交給了老人與孩子,所謂家變成為一個沒有父母的地方。在家里思念親人,這是城市化給農村老人和孩子最大的禮物。
一字人的平安聚首曾被貫以天倫之樂而成為華夏民族幸福的標準,但現在一家幾口天各一方卻已成為中國社會最明顯的事實。而這種剛性的社會形態決定了,再負責的鄉村都給不了兒童和老人以幸福。
解決留守和空巢的問題其根本的方向不在于鄉村文明的回歸,讓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幸福這事與各地政府有莫大的關系,但負責任的卻不僅僅是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所在的農村管理者,城市也應表達出更大的自信,更多的溫情和更公平公正的公共政策安排。
一個最重要的思想障礙需要突破,既農民工不是什么外來人口,是勞動力資源,而應是城市實實在在的接納對象和發展動力。要徹徹底底一勞永逸地杜絕小夢及奶奶的悲劇,就需要讓他們到城市和父母一起相守。就在社會各屆痛心地小夢及奶奶的慘劇并施之以援手之時,國務院卻也在為督促各地政府加緊興起保障房,甚至規定完不成任務的政府,不允許興建辦公樓。
保障房是小夢這樣的孩子步入城市的一座橋梁,沒有這樣的橋梁安度,小夢將依舊留守,而幸福也將如同小夢的盼望一樣,十分真實卻遙遠到要跨過兩個文明。城市化不是城里人的城市化,城市化是城市文明在吸干農村文明的精氣神之后,對農民、農村及農業的系統性安排,這是一種歷史的必然。無論城市如何安排,城市化最終將完成其對農業的使命。
所不同的是,認識到城市化的真切含義,并負責任地順勢而為,農民、農村及農業就不會上演鄉村文明衰落的悲劇,而城市也將獲得城市化所渴求的源源不代的新鮮血液。城市化讓兒童和老人留守,是一種極度不自信的表現,也是一次拂逆發展規律的非理性行動,將極大地遲滯城市化發展的速度和品質,最終將城市化進程無限期拉長,使得人性文明在城鄉之間來回奔波,互相守望。自然,被稱之為農民工的那群生命和他們的親人就將承擔雙倍的煎熬。
城市化的歷史責任就是要讓小夢這樣的孩子枕著媽媽的臂彎里享受無憂的童年時光,而不是在奶奶的尸體上忍受七天的饑渴,以此來證明所謂的生命艱強。
城市化不能讓兒童和老人悲哀地留守,對于小夢那樣的的生命檢測,哪怕是一分一秒也是多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