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讓子彈飛》里有一句臺詞,說:“步子大了,容易扯著蛋。”從前的“大躍進”和現在的高鐵都是慘痛的教訓,高爾夫球場亦然,“無食不毒”更是恐怖,突兀而至的幾萬億投資則不啻物價的“翅膀”。說到城市與鄉村,自然也是同理。主觀能動性不能藐視和超越客觀規律,否則懲罰的鞭子遲早會落下。正如G D P對環境的恣意戕害,到頭來,可能拿出全部利潤都補償不了大地母親,這表明懲罰的嚴厲程度遠超過某些人的想象。
先賢提出過“有漸無頓”的歷史觀,就是說步子可以小一點,但是“不怕慢就怕站”,同時也忌諱“缺口式”飛躍。根據國家統計局提供的數據,城市化率從1978年的17.92%到2010年的約50%,平均每年上升一個百分點。從1999年的30.89%到2000年的36.22%,從2009年的46 .59%到2010年約50%,都屬于不正常的急劇變動。這就帶來一個疑問,即表面上看是質變了,卻缺乏城市要素量變的積累,這樣的城市化是否有益于民眾?
城市化率的躍升主要依賴土地的擴張,其推力主要來自“有形之手”,多有拔苗助長的成分在其中。從遍及各地的“城市半徑”大延伸,無處不在的大拆大建,就能看出不怎么“水到渠成”的痕跡。這樣的做法往往并不惠及民眾,一方面城市居民得不到市場化補償,另一方面城市無度擴張導致產業畸形集中,曾經蓬勃發展的鄉鎮企業式微,鄉村民眾不得不“乾坤大挪移”,才能應對舉國同步上升的生活成本,而“尊嚴”和“體面”好像還是“水中月”。單說每年上演的慘不忍睹的“春運大戲”,可知如此就業生態與幸福相去甚遠。
由于“文革”十年對國民經濟造成重創,希望“步子再大一點”,“每隔幾年上一個臺階”,這可以理解,但是也要辯證看待。經過早期持續的經濟體制改革,“恢復性”增長潛力挖掘殆盡,而今需要從稅收負擔和行政效能等方面,再來一次“松綁”,從而抬升國家的“增長潛力曲線”。民企是消化就業壓力的決定性力量,國企和民企的“政策鴻溝”亟待消除。還要看到,盡管某些階段會出現“招工難”,但是總體上人口眾多還是基本國情,除了大力推進機械化和自動化,也要積極鼓勵具備經濟合理性的勞動密集型產業。
至少從當下中國的實際來看,城市化只是手段而非目的。湖南一歲八個月大的留守女童夢茹,因44歲的奶奶突然暴亡,在奶奶身邊苦撐七日,身上爬滿蛆蟲,才被從長沙趕回的父母發現。眼下小夢正在度過危險期,當地官方也給予了關照,這讓我們淚奔,同時也要深思,是什么造成了這一悲劇?大量“空心”村莊的存在,表明產業布局背離國情。種地難以致富,但是工業化也不等于城市化。鑒于交通和通信等基礎設施的普及,應當在比較利益原則之下,因地制宜大力發展地方工業,縮小城鄉鴻溝,讓就業與天倫不再割裂。
如果把城市和鄉村比做中國的兩條腿,則期待差距小一些,免得節奏失調“扯著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