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肢殘人無障礙出行狀況調查
有人說,評價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就要看它對待弱勢群體的態度,而殘疾人就是弱勢群體中的典型代表。根據2006年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我國有殘疾人8296萬,也就是說,每100個人中就有6個殘疾人。而對于占社會大多數的健全人而言,每天走在街上,卻感覺不到有這么多的殘疾人,為什么?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許多殘疾人很少出門。北京為了迎接2008年奧運會、殘奧會,前后投入十幾億元,完善城市的無障礙設施,成為全國首批無障礙建設示范城市。幾年之后的今天,在北京,殘疾人出行狀況又如何?能不能真正做到“無障礙”?為此,筆者于近日走近、跟隨肢殘人,了解、感受他們的出行問題。
無障礙設施被設“障礙”
9月18日上午,我來到北京市石景山區的宋女士家,跟隨她一起出門,到附近的街區轉了大半天。宋女士因工傷落下雙腿殘疾,至今已經坐輪椅20年。我們先到了她平時常去的居所附近的古城公園。在公園的公共廁所外我看到,無障礙公廁旁邊的兩個健全人使用的衛生間一直有人進進出出,而無障礙衛生間卻被鎖了起來,無法使用。
隨后,我們來到古城大街的物美超市,它是宋女士家附近比較大的超市。超市門口有兩條坡道,但輪椅卻過不去,因為超市為防購物車丟失,在門外設置了一圈路障。“每次去超市,就得坐著輪椅在外邊等他們過來給你開鎖,把樁子挪走。眾目睽睽之下,不管是三九天、三伏天,多冷多熱,只要里邊沒人出來,我就得在外邊等著。”宋女士說。
殘疾人平時生活會遇到很多不便,有時需要他人幫助,特別是出行時就更需要,但他們很怕成為別人的負擔、累贅,這種心理障礙甚至比物理障礙更大。可現實生活中,如果沒人陪伴,殘疾人出行可能會處處碰壁。宋女士一直是一個人生活,在她看來,如果現有的無障礙設施都能正常使用,平時買菜、購物就都能自理,不需要勞煩別人。“要是碰著好心人能幫你一下還好,要是人家拒絕你,你說尷尬不尷尬?”她指著路邊的一些門口有臺階的小商鋪說:“像這些地方,我從來都沒進去過,但也沒辦法,平時出門就我一個人,根本沒法上去。”
如果說小商鋪限于空間狹小,沒辦法做到門口設坡道,但一些大商場也同樣讓肢殘者望而卻步。宋女士說,附近一個新建的喜隆多奧特萊斯,整座大樓一條坡道都沒有,周邊就算有些修了坡道的建筑物,其坡道也只是擺設——坡度太大了,讓手搖輪椅的殘疾人根本上不去,就算是30度的坡道,想把輪椅搖上去也是相當困難。
無從使用的公共交通
坐了20年輪椅的宋女士,這么多年只乘過一次公交車,盡管印象深刻,但那并不是一次愉快的經歷。宋女士說,2008年奧運會,提倡殘疾人出行,我就真坐輪椅出去了。公交車門一開,司機看到我說,“你要能上來就上唄”,當時挺尷尬的。最后在他人的幫助下,費了好大的勁才坐上去了。后來我就再沒有嘗試過坐公交車。
奧運前后,北京投放了兩三千輛無障礙公交車,車上都有方便輪椅上下的坡板,在需要時可以放下來。但筆者平時乘坐公交車,好像還沒見過有坐輪椅的肢殘人上車,也沒見過助殘坡板被放下來。
那天,我和宋女士準備在八角站乘坐一下無障礙公交車。等候時,有7輛公共汽車過去,但都不是無障礙的。好不容易等來一輛,我向司機說明有殘疾人乘客后,他將車靠向路牙。在一位乘客的幫助下,我從路牙上將宋女士推上公交車。整個過程并沒有使用可伸縮的坡板。之后,我們又搭乘另一輛公交車。我請求司機放下坡板,司機卻說坡板“從沒用過,估計已經壞了”。上下車時,司機師傅兩次下來,熱情地幫我把輪椅抬上抬下。
我們乘車的地點并非繁華地區,車上的乘客很少,而我作為陪同者,也可上車與司機溝通,假如是宋女士一人在擁擠地段乘車,若想上車恐怕很難。當年北京斥巨資購買的幾千輛無障礙公交車,如今真的遇到了殘疾人,能放下坡板的又有多少?能為他們提供熱情體貼服務的又有多少?無障礙交通工具確實無障礙嗎?還真是個問題。
不僅是乘坐公交車,打車也同樣會遇到問題。宋女士說:“如果是我一個人在路邊攔車,路過的車基本都不停。所以有時候我就麻煩路人幫我去打車,等那車停下來我再過去。但也不好總麻煩別人。我有兩個‘殘友’有一次去火車站,事先估計到打不上車,就提前兩個小時出門,結果還是等了一個多小時。”北京也有無障礙出租車,但數量很少,只有70輛,且乘坐無障礙出租車需提前預約。宋女士好多次嘗試電話約車,但每次都被告之“有事”、“沒時間”,從未成功過。有些時候可能并非司機不愿接殘疾人乘客,只是70輛的數量對偌大的北京來說,實在太少。
自駕出行難處多
使用公共交通如此不便,許多肢殘人出行只得選擇“自駕”。一般肢殘人遠距離出行主要還是靠“殘摩”,也就是殘疾人助力車,但自己開“殘摩”也有很多問題,宋女士就感嘆:“自己開殘摩,好多公園、醫院什么的都不讓進,而且到了冬天多冷呀。”也有一些肢殘人出行時駕駛普通轎車。據殘疾人駕車網站長馮行介紹,目前北京大概有1000多輛機動車是肢殘人駕駛。自2009年12月《公安部關于修改〈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定〉的決定》出臺后,車管部門對殘疾人駕車身體條件的要求進一步放寬了,這使很多雙腿殘疾或右下肢殘疾者自己開車出門成為可能。
宋女士目前已經拿到了駕照,但仍在等待北京車牌搖號。對于等待搖號這一問題,馮行先生有自己的看法:“我覺得讓殘疾人和健全人一樣搖號買車不太合理。北京是車多、堵車,但是健全人可以不買車,坐地鐵公交,可對有些殘疾人來說,駕車卻是出行的基本需要。有些朋友考了本,卻買不著車。”已經開車開了一段時間的馮行也逐漸發現了一些殘疾人駕車的問題:“主要還是殘疾人停車位的問題。目前首都機場是有殘疾人停車位的,但其他地方有專門停車位的很少,就算有也常常被占用。首先是醫院應設置殘疾人停車位,但大多數醫院都沒有。像超市、商場也應該有。”他說,目前關于殘疾人停車的優惠政策沒有完全落實。
根據《城市道路路內停車泊位設置規范》,停車場應考慮設置殘疾人專用停車泊位,其數量應當不少于總泊位的2%,但真正能落實這一規定的停車場少之又少。據馮行了解,目前只有關于占用殘疾人停車位罰款的規定,對設置停車位卻沒聽說有硬性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