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稅局相關工作人員解釋,“國瑞號”一方面解決了已報廢用船污染千島湖的問題,另一方面依照千島湖景區管理湖面船只外形要求設計,達到了“融船于景”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購買船只是經過審批的。然而,對于這艘合同價格為271萬元游艇的來源和使用是否違規等問題,國稅局方面則避而不談。
用游艇作公務用船,擁有一定的功能優越性,甚至不可比擬性是理所當然的,但這種功能優勢與辦公必要性之間的差距顯然沒有納入相關部門的考慮范圍。
行政部門的豪華配置化并不鮮見,從近年的媒體報道中不難看到,一些地方小則購置天價U盤,大則講求公務用車的不俗品牌,“不惜血本”地打造樓堂館所。原本符合辦公需求的基本配置被“推翻”,代之以“高規格、高配置”,正常標準進而被豪華標準所取代,不覺間,不夠豪華的配置反而成了非正常標準,令人不適。
顯然,行政體系內部形成的支出標準與普通大眾就公共行政開支的認知有著極大的懸殊。從行政系統內部來看,符合相關規章,經過一定審批流程的支出即是正當的,而無論這類支出是否合理,是否被允許是唯一的標準。而民眾往往從開支的用途、必要性出發,作出的評斷源自生活的經驗,得出的結果更為客觀。
行政系統內部需要尋求的不是什么樣的標準符合基本需要,而是什么樣的標準可以獲得相應部門的認可。豪華配置只要在流程上是正常的,那么受到獲準的標準也就是正常的,民眾的觀感無法體現其中。于是有了公務人員和民眾兩種完全不同的認識。
令公眾最為不滿的是,政府行政開支的源頭是人民,即使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樸素想法去推究,公共支出的用途、方式、數額等情況都應當及時地反饋于民,求問于民。
然而,“三公”消費遮遮掩掩、預算不公開,這些無端的神秘化做法輕易地把公眾排除在獲悉、獲知之外。必須承認,近幾年國家在推進“三公”消費公開上所作出的努力,但與尚未公開的大多數地方部門,已經公開內容的模糊不清,指代不明相比,政府行政開支還有很大的信息公開空間。
客觀來說,價值271萬的“國瑞號”還算不上豪華游艇,也不能排除游艇收稅的背后有著“改善”納稅人繳稅環境的初衷,但如果只由行政部門一方明定一項開支標準,預設一個公眾立場,行政部門與民間內部的認知差距不會縮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