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初,國土部公布首批“中國溫泉之鄉(城、都)和地熱能開發利用示范單位”,福州、重慶和天津被評為首批“中國溫泉之都”。中國的溫泉之都能否形成自己的溫泉特色?能否走出獨樹一幟的城市形象建設軌跡?就此,《廣告大觀》“城市形象專刊”采訪了三地專家學者,探討中國“溫泉之都”城市形象傳播模式。
專訪福州龍川傳媒副總經理:張林濤
記者:您能談談對福州的印象嗎?你認為“溫泉之都”這個城市品牌形象符合福州這個城市的特色嗎?
提到福建,大家都知道武夷山,以丹霞文化聞名全國;廈門,以風景秀麗的海濱風光吸引了國內眾多游客。但是提到福州,可能有些人還不知道福州是福建的省會,以前在宣傳方面比較少。可以說福州是一個游客輸出型的城市,每年來福州的游客都是過路客。福州也意識到了這點,溫泉文化、茶文化是福州獨具特色的城市文化,所以這兩年在打溫泉牌,以溫泉來作為城市的特色,把福州打造成旅游目的地城市。這兩年市區和周邊就出現了很多的溫泉景點。
福州是一個比較秀氣的城市,溫泉的歷史是比較悠久的,福州人泡溫泉已經形成了一種生活習慣 。北方那種大澡堂在福州比較少,但是溫泉澡堂比較多。福州人對溫泉的忠誠度高,尤其是40歲以上的人。溫泉是人們茶余飯后必去的地方,大家在溫泉里面喝喝茶、聊聊天,這是一種生活方式,就跟成都人熱衷茶館一樣。對于福州人來說,溫泉文化已經根深蒂固了。福州人對于溫泉之都這個形象的認可是毋庸置疑的。
記者:您能談談福州溫泉有什么特色嗎?
福州溫泉分布的很廣泛,泉眼多。溫泉景區的種類也很多,有農家樂型的、家庭大眾型的、會議休閑型的等等。福州泡溫泉的方式也是多樣的。福州的養生溫泉、綜合性的溫泉比較多。而且福州溫泉做得比較精細,夏天做夜泡文化,冬天做養生文化。福州夏天不僅漫長而且炎熱,但是各個溫泉景點尤其在周末的時候仍然是爆滿的。溫泉景區,除了有溫泉外,水上游泳池、水上兒童樂園等娛樂性的配套設施也比較豐富。溫泉景區里有樂隊表演、燒烤晚會、自助餐,每天還會策劃不同的主題,如放一部老電影。
單做溫泉就比較單調,所以旅行社會做一些資源上的整合,比如采摘與溫泉旅游相結合。像現在這個時節,先去果園子摘摘芒果、葡萄,然后吃了飯,晚上驅車去泡溫泉。另一方面,福州現在每年做的溫泉旅游文化節、漂流+ 山水+溫泉的親水旅游文化節,也將福州的旅游資源進行了一個整合,內容上就比較豐富了。
記者:塑造“溫泉之都”的城市特色,對福州將產生哪些方面的影響呢?
前幾年福州的溫泉景區本地客人比較多。隨著這兩年的宣傳,包括城市宣傳片的制作、城市口號的征集,吸引了很多周邊的游客來泡溫泉。福州周邊有兩個著名的旅游景點:武夷山是全國知名的景點,再加上廈門又是一個很有名的觀光性的濱海城市,這兩個景點吸引的全國游客量是很大的。現在的福州有兩個優勢:一是城市品牌形象的打造, 二是有周邊幾個全國知名景點的烘托。再通過宣傳,讓來福州的游客能夠停留,這就是很大的一個進步。當然福州能夠宣傳出去,讓全國的人都知道福州是一個旅游城市,對福州旅游業的發展肯定是有很大幫助和提升的。
記者:您對福州在溫泉之都的建設方面有什么意見?對城市品牌形象的宣傳有什么看法?
目前福州的旅游資源是很多的,很多景點是作為企業性開發的。景區的開發是一個長期的開發,不是馬上就能見到效益的。需要長期的投入,一點一點的建設,建設完了之后還需要有品牌文化的包裝和宣傳。但是有些景區一些配套設施不夠完善,就制約它的經營和發展。對溫泉產業的經營者來講,首先占有了資源,但是要把資源用好,不是光靠一個企業就能做好的,需要各方面因素的協調。這就需要政府在宏觀上的政策支持和鼓勵,如前期的景區的規劃、專業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等。
目前的傳播渠道是多方面的,不光報紙,還有網絡、論壇等。我覺得傳播的重點是有沒有主題性的傳播和文化性的傳播,這是需要深入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