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藍天、青山綠水,珠海一直以優美的自然環境著稱。兼之治安好、社會和諧,人稱“浪漫之城”。
艷羨之余,世人也不免會調侃這個似乎僅有三十幾年發展歷史的城市“有綠化,沒文化”。
面對這種善意的調侃,珠海人非常平靜,并用自己一點一滴的努力逐漸改變了這種刻板印象。
珠海文化設施高起點“補課”,出手不凡。
2010年4月28日,珠海歌劇院、珠海市博物館、城市規劃展覽館、珠海市文化館“一院三館”正式奠基,總投資達18.9億元之巨。其中,在野貍島填海區建設的珠海歌劇院是中國唯一的海島歌劇院。在效果圖上,珠海歌劇院就像是一大一小兩組“貝殼”的形體,白天呈現半通透效果,一到夜晚則像月光一樣晶瑩剔透。
“貝生于珠,珠生于?!?詮釋的是珠海在中國大陸率先擁抱海洋文明、率先接受西方文明洗禮的富有歷史文化沉淀的城市精神特質。
珠海文化創意產業特色凸顯,異軍突起。
2009年底,“金山做大,巨人歸來”,兩大國內頂尖網游巨子斥資近30億元在珠海建設研發中心。以金山與巨人為代表,近萬家文化及文化產業相關類企業集聚珠海,“創意之都”顯露端倪。
從浪漫之城到創意之都,文化軟實力的提升,給珠海的城市形象注入了新的內涵。
近萬文化類企業集聚,打造新經濟增長點
1995年,金山軟件公司就在珠海成立了中國最早的網游研發中心———西山居網游研發中心。以去年金山斥資10億元人民幣、巨人斥資3億美元同時在珠海建設網游研發總部為標志,珠海的網游及動漫業進入一個黃金發展期,突破性的事件頻頻發生:
由香港亞洲傳奇投資的珠海傳奇公司與美國公司共同原創制作的珠海首部動漫電影《精靈龍》將于2010年暑期登陸美國市場。
由珠海公司制作、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并具有民族歷史人文特色的“悟空”和“巴布熊貓”動漫形象迅速發展成為我國知名動漫卡通品牌。
投資50億元的南方影視傳媒基地、華強動漫主題城、奧飛動漫影視基地、香港文化傳信創意園等一大批文化創意大項目也已初步和珠海達成落戶意向。
以網游和動漫為龍頭,珠海形成了集創作、創意設計、出版、印刷、復制、拍攝、制作、演出、娛樂、版權、貿易、發行以及會展、旅游、休閑和文化產品制造等行業門類較齊備、產業鏈比較完整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格局,珠海文化創意產業的起步和初期發展已走在全省前列。
據不完全統計,珠海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已由2004年的3.4%上升到去年的5.1%,這一比重是全國同期平均水平的2倍多,是上海市的1.8倍,已經逼近北京市的水平,。目前,全市文化及文化產業相關類企業近萬家,相關從業人員超過6萬人。
高教規模全省第二,打造“教育特區”
比人才總量上規模更令人驚喜的是,珠海近年來在高等教育改革方面悄然“破冰”,成為我國高教改革的“實驗田”。高教改革的破冰,將深刻地改變人才培養的模式,最終改變一個城市的人文氣質。
“實驗田”的第一個成果,是2005年由教育部特批、香港與內地首個且是唯一一所合作的大學———北京師范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簡稱UIC)。
5月上旬,記者到UIC探訪,領略其迥異于內地高教模式的不凡之處。
更國際化的視野。UIC采用全英文教學,從歐美延請的名師不在少數。
更開放的教育理念。UIC推崇“全人教育”,學習中外禮儀、學打網球、學射箭等都在教學規劃之內。令人印象深刻的是,UIC將學生宿舍區規劃建設成“文化小鎮”,廣邀世界不同國家的畫家、音樂家、文學家、街頭藝術家到小鎮小住,開工作室,開講座,表演,寓教于樂,“教學無邊界”。
UIC的另類探索很快將不再是孤例。2009年12月,胡錦濤主席親自為澳門大學在橫琴新區的新校區奠基,珠海與境外名校合作辦學、走出一條中國高等教育新路的前景愈加廣闊。
作者:鄧紅輝“從珠海道路看轉方式”評論⑩
城市發展當以文化論輸贏
對于像珠三角這樣日漸高度城市化的區域而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最終要落實到如何轉變城市發展的理念上來,體現在如何用更合理的方式經營城市上來。
而關于經營城市,珠海市委書記甘霖有一句話頗為到位,“城市發展以格局定高下、以功能看強弱、以生態顯魅力、以文化論輸贏”。
“以文化論輸贏”,內涵是相當豐富的。這里所說的文化,固然包括了“小文化”的概念,即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但更多的是指稱“大文化”,也即一個城市的內涵、品位與個性等等。對于“以文化論輸贏”,甘霖這樣解釋道:“城市的內涵、城市的品位,主要來源于歷史文化。要樹立城市個性源于城市文化、文化傳承是城市靈魂的思想,在規劃上保護好、利用好歷史文化資源,做到歷史文化與現實生活相結合。”
此次到珠海探訪其科學發展道路的奧秘,采訪的足跡不期然地從經濟深入到文化,由現實轉向歷史。當我們用歷史的眼光、以百年乃至千年的時間尺度來觀照一個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時,遽然發現,“以文化論輸贏”,其實是個常識。
以珠海為例,在明中期以前,珠海還是一片尚未完全連成陸地的島嶼群。但自16世紀葡萄牙人踏浪東來,并于1553年取得了澳門租住權以來,珠海和澳門逐漸形成中國近代史上一段獨特的文化交流通道,即“珠澳中西文化走廊”。作為這條走廊的橋頭堡,珠海歷經歐風美雨浸潤300多年,其文化積累的優勢終于在清末明初厚積薄發,噴涌而出。從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前葉短短數十年間,在這樣一個位處海角一隅、開發很晚的邊陲小地,走出了中國留學第一人容閎;在容閎的幼童留學計劃的驅動下,僅僅在珠海唐家灣這個方圓百里的小鎮,就孕育了洋務運動的先驅唐廷樞、中華民國首任內閣總理唐紹儀、清華大學首任校長唐國安等數十位堪稱中國近代各領域開拓人及奠基者的風云人物,被譽為“與近代文明伴生的南中國海第一灣”。
從浪漫之城到創意之都,珠海的城市個性因為注入了歷史文化的因素而變得更為清晰、突出。城市規劃大師們說,一個城市的規劃與經營,必須以經濟發展、環境保護、文化傳承三者共贏來作為終極目標,珠海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可資借鑒的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