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百強縣仍是國家級貧困縣
時間:2011-09-23 09:14:35
來源:人民網 作者:袁悅
人民網北京9月23日電?。ㄓ浾叱<t 實習生倪力)近日發(fā)布的2011年“全國百強縣”名單出現(xiàn)了幾個“國家級貧困縣”的身影,這份名單也因此倍受網友質疑。記者查詢發(fā)現(xiàn),國家扶貧辦2001年發(fā)布的“新時期592個國家扶貧開發(fā)工作重點縣名單”(國家級貧困縣),與中郡縣域經濟研究所歷年發(fā)布的“全國百強縣”名單相對照,的確有幾個貧困縣出現(xiàn)在百強縣名單中。
4個“國家級貧困縣”出現(xiàn)在近三年全國“百強縣”名單
2011年“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簡稱全國百強縣)名單中,國家級貧困縣共有三個,分別為內蒙古自治區(qū)準格爾旗和伊金霍洛旗,以及陜西省府谷縣,其中內蒙古的準格爾旗更位居榜單第12位,相對富裕程度屬于A+級,伊金霍洛旗和府谷縣也分居29位和69位,相對富裕程度也同屬A+級。
2010年的全國百強縣名單中的貧困縣除了2011年的三個縣之外,還有陜西省的靖邊縣;而在2009年,準格爾旗、伊金霍洛旗以及靖邊縣仍在全國百強縣的名單之中,不過沒有了陜西府谷縣。
對比連續(xù)三年的“百強縣”和“國家級貧困縣”名單,一直是這四個縣在兩個名單中徘徊。
14個“國家貧困縣”進入區(qū)域“百強縣”名單
與全國百強縣一同發(fā)布的還有2011年度的西部百強縣、中部百強縣和東北三十強縣名單,而除去之前的三個縣(旗),進入以上三份百強縣名單的貧困縣更是有14個之多。其中陜西4個、內蒙古2個、云南2個、河南2個、貴州1個、廣西1個、重慶1個、安徽1個。
發(fā)展速度驚人 7個國家級貧困縣當年即是百強縣
為調查國家貧困縣的發(fā)展速度,記者對比了2001年以來的百強縣名單,更多出乎意料的是,內蒙古準格爾旗、重慶開縣等七個2001年“國家級貧困縣”,在當年就進入了區(qū)域“百強縣”名單之中,發(fā)展速度令人瞠目。
比如在國家扶貧辦2001年發(fā)布“新時期592個國家扶貧開發(fā)工作重點縣名單”的當年,內蒙古的準格爾旗已經在“西部百強縣”中排名37位,到2005年,準格爾旗首次進入“全國百強縣”之列,排名89位,從全國貧困縣到百強縣期間不過短短5年時間。內蒙古另一個全國百強縣伊金霍洛旗的提升速度同樣驚人,從2001年西部百強縣第88位到2006年排名全國百強縣第86位也只是短短6年。
2011年進入全國百強縣的另一個貧困縣陜西府谷縣的發(fā)展軌跡更是驚人,在2010年以前,無論是“中國百強縣”名單還是“西部百強縣”名單中均沒有府谷縣的名字,而在2010年首次進入全國百強縣榜單就已是全國第91位,今年更是上升至第69位。陜西除了府谷縣外還有一個國家級貧困縣靖邊縣2010年進入全國百強名單第95位,即使在2011年也是“西部百強縣”的第11位,在進入“國家貧困縣”的第二年2002年時,靖邊縣已是西部百強的第81位。
記者對照2001年和2002年兩年的西部百強縣的名單發(fā)現(xiàn),除了之前所提到的國家貧困縣,還有不少貧困縣進入了“西部百強縣”榜單,被確定為貧困縣的當年或第二年就分別有7個縣和8個縣進入“西部百強”,令人慨嘆發(fā)展之“神速”。
經濟高速發(fā)展了,為何 “百強縣”卻依然身兼“貧困縣”?是這些縣自己不愿退出,還是國家缺少貧困縣的退出機制?貧困縣的評估標準與百強縣的評估有何差異?為何“百強縣”一年一評,“貧困縣”十年一評?為何“百強縣”由民間機構評估,而“貧困縣”由國家評估?一系列的疑問,我們將一一解答。
背景資料:
國家扶貧開發(fā)工作重點縣:
國家出標準 省里確定貧困縣名單并上報
根據《中國農村扶貧開發(fā)綱要(2001-2010年)》,國家將中西部地區(qū)扶貧開發(fā)任務重、貧困人口相對集中的592個縣(旗、自治縣、市轄區(qū))確定為扶貧開發(fā)工作重點縣(以下簡稱重點縣)。重點縣在中西部少數民族地區(qū)、革命老區(qū)、邊疆地區(qū)和特困地區(qū)范圍內確定。
確定重點縣的主要依據是:貧困人口數量、農民收入水平、基本生產生活條件以及扶貧開發(fā)工作情況,適當兼顧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人均財政收人等綜合指標。
據國務院扶貧辦官方網站資料顯示,國務院扶貧辦確定各省重點縣的數量和有關規(guī)定,由各省人民政府確定具體縣,報國務院扶貧開發(fā)領導小組審核、備案。重點縣數量的確定采用“631指數法”測定:貧困人口(占全國比例)占60%權重(其中絕對貧困人口與低收入人口各占80%與20%比例);農民人均純收入較低的縣數(占全國比例)占30%權重;人均GDP低的縣數、人均財政收入低的縣數占10%權重。其中:人均低收入以1300元為標準,老區(qū)、少數民族邊疆地區(qū)為1500元;人均GDP以2700元為標準;人均財政收入以120元為標準。
根據《國家扶貧開發(fā)工作重點縣管理辦法》第三條,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對本地區(qū)重點縣的扶貧開發(fā)工作負總責。國家下達的各項扶貧資金全部由省(自治區(qū)、直轄市)扶貧開發(fā)領導小組統(tǒng)籌安排使用,主要用于重點縣的貧困鄉(xiāng)村,適當用于重點縣之外的貧困鄉(xiāng)村。省、市兩級政府要根據重點縣的扶貧開發(fā)任務,增加扶貧投入,并列入同級財政預算。
省直有關單位要優(yōu)先考慮重點縣的發(fā)展,各部門安排的項目、資金、物資、技術推廣等要向重點縣傾斜。
廣泛動員和組織社會各界參與和支持重點縣的扶貧開發(fā)。黨政機關、企事業(yè)單位定點扶貧和東西扶貧協(xié)作要向重點縣集中,確保每個重點縣都有幫扶單位。
全國百強縣:
民間機構中郡縣域經濟研究所連續(xù)11年評估公布名單
“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名單”是由中郡縣域經濟研究所發(fā)布,從2001年開始,到今年已是第十一屆。第十一屆縣域科學發(fā)展評價包括“縣域相對富裕程度評價”、“縣域相對綠色指數評價”和“縣域居民滿意度調查”三部分。
縣域相對富裕程度評價是以“居民收入水平”為基礎,結合消費、儲蓄、公共服務和公共財政等方面來開展的反映富裕程度的評價工作,包含五類三級22個指標。
縣域相對綠色指數評價是參照國家有關部門業(yè)已開展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生態(tài)縣(市)等工作理念和有關指標,制定出的縣域相對綠色指數評價的基準指標值,再評價各縣域經濟強縣的相對綠色指數。包括綠色經濟、綠色環(huán)境、綠色宜居等三方面12個指標。
縣域居民滿意度調查是由中郡所聯(lián)合陜西省社情民意調查中心和東北大學社會調查中心,于2011年7月對全國百強縣進行了“縣域居民滿意度”調查,調查分居民自我滿意度、縣域發(fā)展?jié)M意度和政府服務滿意度三項,依據調查資料,經統(tǒng)計分析、計算因子載荷系數和權重,得到每個縣(市)的縣域居民滿意度。
中郡所成立于1998年,是一家專門從事全國縣域經濟研究咨詢和服務的單位,被稱為“中國縣域經濟第一所”。積極開創(chuàng)和推動全國縣域經濟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