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芮成鋼主持達沃斯分論壇時用英文調侃駱家輝,問他坐經濟艙來參會是否有意在提醒“美國欠中國錢”,并順勢引入論壇第一話題:美元貶值和歐美債務危機對中國資產影響。這個玩笑的幽默效果讓不少現場觀眾大笑。而駱家輝的回復也很“機智”,他表示,作為政府官員,不管是其領事館的官員還是北京大使館的,也包括總統的內閣成員,一般的規則就是坐飛機時坐經濟艙。(《新京報》9月15日)
當經濟艙中不僅走出了VIP人物,而且還是美國新任駐華大使,如此低調,難怪連中國主持人都要調侃新任大使是不是因為“美國欠中國錢”才“落魄”至此了。
應該承認,美國政府最近的財務狀況的確不是太好,美國的官員們也的確有勒緊褲腰帶的必要。不過,既然美國仍舊是世界第一經濟體,美國政府顯然不至于“差錢”到連“商務艙”都坐不起的地步。對于駱家輝來說,既然美國的所有政府官員,坐飛機時坐經濟艙就是一般的規則,他只不過是按照美國的規則辦事罷了。
不過,駱家輝坐經濟艙之所以引發國人的熱議,歸之于文化習慣上的差異,顯然忽略了背后的制度因素。當國內相應級別的官員早已成為商務艙的座上嘉賓,甚至還有“讓領導先飛”的特權時,坐經濟艙的駱家輝顯然不僅僅是一種低調,而更關系到政府的身份意識。
靠稅收供養的政府,天生就應該是個廉價政府,也就是一個成本很低的、不浪費納稅人金錢的政府。廉價政府,當然首先要有起碼的成本意識。廉價政府為了實現公共事務成本最小化的目標,絕不會去考慮官員的享受,而必定會選擇最經濟廉價的艙位,經濟艙成為官員出行的一般規則,也就并不意外了。同樣的原則,也適用于公務車的配置,甚至是政府辦公樓的建設與裝修等所有環節中。
官員出行坐什么檔次的飛機,什么等級的艙位,與其說是展示了國家財政的經濟實力,毋寧說更多是政府的身份意識的體現。政府究竟是昂貴還是廉價,官員究竟是不是把自己當仆人,從官員出行的艙位,就不難看出。當然,廉價政府從來都不能靠政府自己的主觀意愿來實現,而必須通過完善的外部監督與約束機制來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