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省人大常委會形成了一份關于綠心的調研報告,題目是《保護綠心,刻不容緩》,報告不無憂慮地指出,“當前保護的任務和形勢比較嚴峻”。
森林覆蓋率逐年走低、過度開發現象突出、整體分割日趨嚴重……在嚴峻形勢的背后,綠心所面臨的更大挑戰,則是保護與發展的關系處理,地區之間發展的不平衡以及生態補償機制的亟待建立。
保護綠心,誰保護,誰受益?如何處理保護與發展的關系?如何平衡各方的利益訴求?等等這些,是綠心保護的待解之題。
日前,《長株潭城市群生態綠心地區總體規劃(2010-2030年)》獲省政府原則通過,即將向社會公布。
這一規劃的出臺,勢必對湖南“兩型”社會建設具有重要意義,也將給綠心范圍內的各地區帶來新的發展契機。
瀟湘晨報記者 雍興中 楊杰妮 湘潭、長沙報道
1
被盯上的綠心
2005年,《長株潭城市群區域規劃》正式提出“綠心”概念。
兩年后,長株潭獲批國家“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湖南再次明確要求發展綠心。自此,位于三城之間廣闊的綠地,被冠以“生態綠心”稱號,頻頻出現在人們視野中。
今年3月,《長株潭城市群生態綠心地區總體規劃(2010-2030年)(征求意見稿)》公布。這份征求意見稿明確,綠心范圍涉及暮云鎮、昭山鄉、九華示范區等在內的16個鄉鎮、1個示范區和4個街道辦,總面積522.87平方公里。
由于地理位置優越、生態環境良好、發展前景可觀,綠心引得各路開發商蜂擁而至。
7月,省人大常委會形成了一份關于綠心的調研報告,題目是《保護綠心,刻不容緩》。
報告顯示:不完全統計,目前綠心地區在建和待建項目477個,其中工業項目311個,需用地43142畝;在建房地產項目86個,需用地70000畝。
“綠心”作為一張吸引眼球的名片,的確成功帶動了地區經濟飛速發展。以長沙暮云鎮為例,該鎮2011年經濟工作大會數據顯示,去年,該鎮實現財 政總收入4.53億元,同比增長38.5%。在這其中,大打“綠心牌”的“樓宇經濟”為暮云貢獻良多——目前,暮云已累計引進房地產企業32家,房地產項 目用地總計達10951畝,在建面積約758平方米。
《保護綠心,刻不容緩》調研報告特別指出:“沿芙蓉南路南行,從新省政府到暮云鎮10公里距離,道路兩廂青山綠坡基本被夷為平地,開發時間只用了2年。”
綠心地區為何被過度開發?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蔣作斌認為,思想觀念的固化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
蔣作斌曾任省發改委主任,是此次專題調研的負責人。他說:“原來有一種說法是要在綠心這個地方再造一座新城市,通過這樣的方式將長株潭三市連接起來。要在這里再造一座新城,無疑也就不存在綠心了。”
調研報告認為,長株潭的發展空間,沒必要只盯著綠心。
報告中指出,株洲清水塘地區有34平方公里變更使用性質的土地、湘潭九華工業園7平方公里、長沙大托鋪機場6.2平方公里、暮云鎮和跳馬開發區 0.6平方公里,又加上大河西先導區,可置換、可提質、可集約的土地開發面積超過100平方公里,再加上望城縣改區,長株潭發展的骨架和空間可進一步拓 寬。
2
老百姓感覺到的變化
“綠心”概念提出后,綠心地區總體上發展較快,變化很大。但于湘潭昭山來說,也許是個例外。
“這些年啊,沒什么變化。”昭山鄉幸福村村民羅根林說這話時,看了看屋外,不遠處的田地,升起股股濃煙,那是村民剛剛焚燒過的秸稈。
他視線的更遠處,是京港澳高速,川流不息的車輛某種程度上體現出經濟交流的活躍。但是,這似乎和昭山鄉幸福村沒有太大關系。
昭山鄉距離長沙市區22公里,距湘潭市區20公里,正是綠心的核心區域。
然而,“綠心”、“兩型社會”這樣的詞語,對于村民來說仍感陌生。如果要問起這些年的變化,他們的回答大多一致:“沒什么變化。”
其實,變化是有的。
2008年開始,昭山鄉即開始為生態保護買單,由于地處綠心的核心,工業項目相繼被關停或改造,僅2010年,全鄉年產值500萬以上規模企業就由12家減少到了8家。
之前,林業和養殖是昭山鄉的兩大收入。由于生態保護的加強,該鄉對林地實行了嚴格的保護。同時,養殖業因為污染環境,也被要求改造升級。
顯而易見的變化,體現在生態環境上,幸福村村委會主任鄒東升說:“其它不說,這兩年麻雀比以前要多了,環境變好了。”
然而,政策在要求昭山鄉做出改變的同時,也要求昭山鄉保持不變。
處于綠心的核心示范區內,昭山的土地開發建設被嚴格限制甚至禁止,引進項目成為一項基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第一產業類的工業是絕不能引進的,需要建設用地的項目也不能進入。
“就是村里個人要建房都不批了。”鄒東升說,建房、建工廠不會得到批準,即使是旅游等第三產業項目,因為可能影響到昭山示范區的整體規劃,也很難得到批準。
鄒東升形容自己現在是“一頭霧水”,“林木不能砍,工業不能搞,招商也不行,等于是除了完成一些村務組織工作,基本上什么也干不了。”
鄒東升說,現在村里財政收入很成問題,村部的房子現在還欠著建筑商的錢,村子里很多地方也需要用錢,比如山塘多年失修。更為現實的是,村干部的工資已經發不出了。
昭山鄉黨委委員、政協聯工委主任王杰斌也確認,鄉里的村級財政遇到了困難。“像幸福村這樣的有八九個吧,整個鄉有15個村,也就是有一半還多。”
開發建設被嚴格禁止,某種程度上造成了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減緩甚至停滯。
3
昭山暮云“30年差距”
事實上,昭山的經濟也在向前發展。
2010年,昭山示范區(轄昭山鄉、易家灣鎮、昭山開發總公司和昭山風景區管理處)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1億元,增長16%。而基層民眾之所以感覺“沒什么變化”,更多是因為對比而產生的落差感。
昭山與暮云,同屬于綠心區域,實際相距不過5分鐘車程。然而,昭山人普遍認為,他們和暮云之間存在著“至少30年的差距”。
從財政數據上來說,2010年,暮云鎮實現財政收入5.81億元,昭山鄉則為4000萬元,即使是整個昭山示范區也只有1.2億元。
造成兩地發展落差如此之大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兩地在綠心規劃中的定位不同。
2009年,《長株潭城市群區域規劃條例》將“綠心”范圍劃為禁止開發區、限制開發區和建設協調區三個層次,2011年的規劃征求意見稿,又將禁止和限制開發區擴大到綠心總面積的89%。
依據規劃,暮云鎮和昭山鄉基本都處于禁止開發區和限制開發區中,但二者卻擁有不同的發展空間。
暮云鎮定位為低碳科技園,主要功能片區以產業園為主,而昭山定位為生態經濟區,主要功能片區以公園、文博會展為主。“暮云鎮屬于省會城市管轄,很多資源和政策便利是我們沒有的。”一位昭山鄉的干部如此說。
在綠心保護中,昭山顯得尤為焦慮。
省人大調研組在昭山座談時,人大代表、鄉鎮村組干部提出:一江之隔的九華經濟開發區、一山之隔的暮云鎮開發得轟轟烈烈,而昭山冷冷清清,長株潭呼吸新鮮空氣,由昭山買單不公平。
昭山目前最期盼的,是生態補償機制的建立。然而,這仍然是一個模糊的待解之題。
王杰斌說,建立生態補償機制的想法很早就表達過,但目前來看還很不完善。
當前,綠心生態補償機制不配套、標準不高,比如說,生態公益林統一按國家標準10元/畝年補償,“一畝林地還不及一根竹子的價值”,老百姓保護的責任感不強、積極性不高。
4
“發展受限”
不是發展問題
昭山與暮云的發展差距,引發了一場有關發展與保護的熱議。
一種觀點認為,保護就不能發展,發展就不能保護,一說要保護昭山,那就是要限制發展。
蔣作斌則認為,“發展與保護,人們認為這是一個必然對立的矛盾,實際上不是這樣的。”
蔣作斌說,發展與保護是一致的,問題在于要共享發展成果。“這些保護的地方,老百姓、人民群眾,他的生活的條件,他的生活怎么改善,這個沒有相應的措施。”
蔣作斌表示,老百姓的利益,可以在保護的同時得到改善,只是目前還沒有做到,而經過分析,這些問題完全可以得到合理解決。
比如昭山的招商引資項目,可以落到九華,這部分財政收入仍算是昭山的。
總而言之,“(發展受限)那都是技術問題,不是發展問題。”蔣作斌說。
此外,“著力實施生態補償”,這一點已經被著重寫入了調研報告中。
報告中建議,專門制定一個辦法,對綠心所在市、縣、鄉、村,進行生態保護財力轉移支付,探索資源使用權等市場化的補償模式。可以考慮從省、長株 潭三市新增財力和綠心地區土地出讓金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資金,成立綠心生態補償專項資金,列入省和長株潭三市預算。實行生態保護年度考核制,根據綠心保護 目標和功能,設置生態公益林面積、水域面積、耕地面積等考核指標,根據考核結果予以分配,補償標準適當高于全省,讓綠心地區的鄉(鎮)、村和民眾切實得到 生態保護和建設帶來的好處。
“保護與發展,如果說硬要選擇,硬是有矛盾的時候,那我們應該選擇什么?”蔣作斌提出一個設問。
他的回答是:“寧愿放慢一點發展速度,也要保護好這個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源。為子孫后代留下這筆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