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安全亟需科技保障
時間:2011-09-15 13:16:38
進入夏季,一系列突發性事件的發生,使公共安全再次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關注。6月21日,山西一大型民爆器材公司發生爆炸事故,爆炸波及6所學校,80多名學生受傷住院;6月22日,廣西梧州市河東城區防洪堤洪水漫頂,城區被淹到居民樓3樓,2萬多居民緊急轉移......近年來,從美國紐約“9·11”恐怖襲擊到因暴雨而癱瘓的北京交通;從韓國大邱地鐵縱火案到美、加大停電,一次災害就導致某座現代化大都市部分功能癱瘓、生命財產損失慘重的案例在全世界屢見不鮮。
因此,在今年的《財富》全球論壇文化圓桌會議上,當主持人問,“什么問題會讓您睡不著覺”時,北京市市長王歧山說:“我睡不著的時候不多,因為睡眠時間實在太少了。如果真要給一個答案的話,那就是城市安全。”這道出諸多市長的心聲。
城市作為國家和一定區域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是人口、產業和社會活動高度聚集的地區,也是災害和事故危害最大的地區。在人類把越來越多的生命、財富、文明集中到城市的時代,各種非正常的、不可預測的突發事件,諸如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和突發性公共衛生與社會安全事件,通常會對人類的生存和環境造成意想不到的災難性后果,給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造成重大損失。
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迎來了一個全面城市建設和全面城市發展的新時期,同時也對城市公共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有關專家提出,“十一五”時期中國城市要更好地應對公共安全面臨的嚴峻挑戰,除了必須改革傳統的部門分割的城市管理體制,建立城市應對危機的預警應急體系,形成快速反應、有效協調的綜合減災機制外,還必須加強城市公共安全的科技研究及應用。
城市公共安全需要科技支撐
為了應對嚴峻的公共安全形勢,國務院組織編制了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以及應對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方面105項專項和部門應急預案,各地省級應急預案編制工作也已完成,全國應急預案框架體系已初步形成。但是,業內專家普遍認為,我國尚無支撐預案實施的國家層面的公共安全總體應急成套技術與裝備,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應急預案建設,都急需加強應急技術研究開發和應急技術系統建設,尤其是要推進計算機、通訊、網絡、衛星、遙感、地理信息、生物技術等高新技術的應用,真正把城市綜合防災減災納入現代化管理的軌道。
在最近召開的“城市公共安全與應急體系高層論壇”上,保障城市公共安全需要科技支撐再次成為與會專家關注的一個重要話題。中國工程院院士范維澄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強調:“城市公共安全系統是一個開放的巨大復雜系統。搞好城市公共安全必須依靠現代科學技術。”范維澄指出,對災害、事故、事件的發生機理和演化規律、致災機理和破壞機理的研究,是深入認識災害本質,從而發展災害防御和控制手段的基礎。對災害、事故、事件的預測理論、風險分析及控制理論的研究,是發展公共安全保障技術的重要前提。基于復雜性系統科學和雙重性規律的安全科學理論、安全方法學研究;重大災害、事故及其相互耦合與派生、動力學演化并突變成災的機理和規律;各致災因素綜合作用下重大災害和事故對人員、工程與結構、資源與環境等產生危害的臨界條件及規律的研究,是實現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技術保障的重要依據。基于上述理論研究的公共安全科技的三大核心技術:即全方位無障礙危險源探測監測與精確定位技術;多尺度動態準確預測與快速預警技術;基于危險性分析的優化決策與救援處置技術,是實現全面監控與自動處置、科學預測與快速預警、優化決策與高效救援,保障公共安全的重要技術手段。
范維澄認為,面向應急體系建設的公共安全社會學、管理學、心理學和行為學研究,一體化應急技術標準體系,以及上述理論研究與技術體系的集成創新,共同形成公共安全應急技術系統與決策指揮系統的綜合技術支持,必須高度重視,加大投入,切實提高成效。
現代科技為城市公共安全筑起防護墻
各種非正常、不可預測的突發事件的發生,引發了政府、專家和百姓對公共安全問題的思考。
業內專家指出,城市公共安全應急體系的建設,是推動形成對重大突發公共事件的預防預警、快速響應、全方位監測監控、準確預測和高效處置的運行機制與能力的重要措施,其核心是對突發公共事件的全方位監測監控、準確快速預測和高效處置。城市公共安全應急體系不僅僅是應急信息的整合,而且在監測監控、快速預警、事故預測分析、預案優化、決策調度和事故處置等環節上提供科學支撐和技術支持,從而有效提高城市應急平臺的技術含量和應急反應能力,從整體上提高城市抵御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專家們建議,城市公共安全應急體系應以服務于城市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的實施為中心,處理跨部門、跨行政區域或須由市政府處置的重大事件;以充分整合現有部門、企業公共安全資源為基礎,降低行政成本;以先進的監測監控、動態預測、快速預警、決策指揮和高效處置的技術集成為重點,形成一個完整獨立的系統;以應急技術標準化為前提條件,與現有部門、企業應急平臺等實現數據互通,有機結合;以立足自主創新和強化科學管理為原則,依靠先進技術,促進技術創新。
2004年,科技部在南寧市召開了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城市安全綜合試點課題”工作會議,這是我國第一次把城市公共安全作為一個獨立的科技領域而開展重大課題研究,來自國家安全生產、公安、建設、質監等部門的領導及專家學者出席了會議。它標志著公共安全建設越來越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
據了解,科技部從“八五”開始就已在城市公共安全領域設立研究課題,“十五”期間又設立了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重大工業事故與大城市火災防范及應急技術研究”,針對城市公共安全領域中的共性重大技術問題進行聯合攻關,開展城市公共安全綜合試點。由國家安監局安全科學研究中心主持完成的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在城市公共安全規劃、應急預案編制及其關鍵技術等方面,已取得了一批可喜的成果。其中,“城市重大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編制指南”、“城市安全規劃與應急輔助決策支持地理信息系統”,已在一些城市應用。
盡管有關部門在城市公共安全科技領域已做了不少的工作,但有關專家認為,由于我國城市公共安全科技的基礎非常薄弱,公共安全科技體系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這些研究與城市安全保障工作對科技的要求相比,差距還非常大。尋求如何為城市公共安全保障提供科技支撐,已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迫切任務。本報記者 郝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