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敢打110”、“給你2000元,把路讓開”———李雙江15歲的兒子駕駛無牌寶馬與駕駛“套牌”奧迪的一個同伴跟一對夫婦發生摩擦之后,“李公子”不僅言語囂張,而且行為惡劣,以致將對方打傷。繼“李剛門”事件之后,這似乎是一起新的“官二代”仗勢欺人。公眾不禁要問:他們囂張的底氣何來?
“子不教,父之過”,15歲的兒子惹禍,作為父親的李雙江肯定難辭其咎。但是如果只是把這個事件視為家教的失誤,恐怕就很難理解公眾“圍觀”的熱情。因為李雙江與眾不同的身份和地位,公眾之所以關注這個事件,更想看到的是處理過程是否公開透明、合法合規,而不僅僅是為了“湊熱鬧”。
但是,“李公子”會受到應有的懲處嗎?有必要暫且打上一個問號。回看“李剛門”事件,在校園里駕車致一死一傷的李剛之子,不就是在所謂“和解”中成功減輕了刑責嗎?雖然民事賠償也是一種懲罰,但當花錢就能擺平一切的時候,法律在一些人的眼里就不是不可觸犯的禁區了。
我不相信哪個家長會教孩子行兇打人,只是當違法成本可以被忽略不計的時候,他們同時也就忽略了對孩子的嚴格管教。這樣,一群無所顧忌的“官二代”或者“富二代”就成了公眾眼中的特權群體。
李雙江之子所涉案件的事態發展,似乎正在驗證公眾的擔憂。比如,一些網站以超乎尋常的速度刪帖,主辦案件的警方面對媒體表示“不接受任何采訪”。于是,公眾的很多不解都成了懸疑。“李公子”所駕無牌寶馬車如何處理,為何“套牌”奧迪三年內違法36次橫行北京而始終“未處理”。對于這些疑問,有關部門真的就認為“無話可說”嗎?“李公子”在家被父母驕寵只是他們的家事,公眾并無權過多指責,但是如果一些權力部門也對他“另眼相看”,則是公眾無法接受的。
從某種程度上說,公眾圍觀的目標并不是一個15歲的孩子,而是他背后若隱若現的特權。在急速變革的時代中,社會各階層之間的財富和利益也在迅速轉移。在這種情況下,公眾特別擔憂“特權階層”的出現,也害怕“贏者通吃”的叢林法則成為主導規則。久而久之,這種擔憂甚至會引發“過敏反應”。在藥家鑫案發生之后,部分民眾甚至連藥家鑫的平凡家世還沒有搞清楚,就不容分說地討伐他這個所謂的“富二代”。
有人認為這種沖動的情緒都源于“仇官”、“仇富”的心態。那么,這種不正常的心態又是如何形成的,更值得深思。當你開車在馬路上被“特權車”搶道,當你去幼兒園給孩子報名卻發現名額已被“ⅹ二代”用完,當個別地方事業單位進人演變成“蘿卜招聘”,這些凌駕于規則乃至法治之上的特權力量不正沖擊著每個人嗎?公眾對“李公子”的討伐,其實也是長期積郁情緒的集中爆發,他們真正擔憂的是社會公正的淪喪。
15歲的“李公子”雖然已被刑拘,應該不會受到太嚴厲的處罰,只是作為家長的李雙江應以此為鑒,真正負起監護責任,而那些處理此事的相關部門更推脫不了在此事件中的責任———接受輿論監督,維護社會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