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破解京津冀一體化課題
時間:2011-09-06 09:13:54
來源:人民日報
深化區域合作、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是提升區域整體發展水平的必然途徑。京津冀都市圈的精心打造,首都經濟圈的積極構建,天津濱海新區的強力推進等,都為京
津冀晉內蒙古區域合作帶來了機遇和挑戰。日前,在第四屆京津冀晉蒙政協區域經濟發展論壇上,五省區市政協委員、專家學者進行深入探討———
“十二五”期間,華北區域經濟發展面臨新機遇——
打造“首都經濟圈”已納入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天津“濱海新區”建設作為國家戰略取得了顯著成果,與北京形成強有力的產業對接和功能銜接;河北提出建
設“環首都綠色經濟圈”,通過對接融入首都,強化自身“造血”功能,實現跨越式發展;山西省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是國家為推動全國資源型經
濟轉型、實現區域協調發展而實施的重大政策試點;內蒙古提出加快遼吉黑、京津冀晉、陜甘寧等省區市互利合作,積極參與產業分工協作,共同打造產業帶和經濟
區……
與會的政協委員和專家學者一致認為,深化區域合作已成為京津冀晉內蒙古的廣泛共識,目前已到了加快推進五省區市經濟協調發展的新階段。
首都輻射帶動,提升京津冀發展水平
京津冀區域一體化是社會各界多年來持續關注和研究探討的老課題。部分委員、專家認為,“十二五”期間,打造首都經濟圈將成為破解這一老課題的新理念和新思路。
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推進京津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區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打造首都經濟圈”的區域發展戰略部署,意味著首都經濟圈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
北京市政協副主席熊大新認為,首都經濟圈本質上是圍繞首都形成的區域經濟,是首都經濟職能輻射和影響的空間范圍。從北京自身發揮首都功能的需要和資源限制看,北京亟須更大發展空間;從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要求看,周邊地區也需要與首都經濟實現融合發展。
“首都經濟圈戰略既延續了京津冀區域統籌協調發展的理念和思路,又凸顯了首都的地位和作用?!北本┦猩缈圃涸洪L譚維克介紹,在建設中要在新的戰略框架下,對首都和周邊區域發展進行整體規劃,發揮首都資源的輻射帶動效應,促進周邊區域發展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他說,狹義的首都經濟圈,核心區是北京行政區范圍;緊密協作區包括天津市和河北的廊、保、張、承、唐、秦6市,對首都具有較強的功能支撐,且經濟聯系緊
密;聯動支撐區指河北的石、滄、衡、邢、邯5市,主要承擔產業支撐、科技成果轉化、港口物流、生態保障等功能,有利于實現更大范圍的優勢資源整合,也有利
于河北省整體融入首都經濟圈進行規劃發展。
省政協副主席崔江水認為,“環首都綠色經濟圈”建設,不僅是京津冀一體化和首都經濟圈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河北著眼為大局服務、為首都分憂、為河北添活力而做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
熊大新建議,北京與河北優勢互補,合作的內在動力很強,應把做好與河北“環首都綠色經濟圈”對接工作作為推進首都經濟圈建設的切入點,重點做好產業規劃、交通規劃和生態規劃相關方面的研究。同時,進一步深化與天津港的合作關系,積極推進區域內“無水港”的建設。
京津冀三地主導發展產業高度重合,造成三地在項目引進上的惡性競爭。對此,有專家也提出,建設首都經濟圈,要促進區域內各主體間的互動與協作,在功能分
工、產業協作、基礎設施共建設、體制機制創新等諸方面形成共識和合力,積極破解區域合作難題,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
區域合理布局,形成發展合力
一般而言,構成經濟區域須具備兩個要件,一是“龍頭”,二是“腹地”。在華北區域內,京津無疑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雙龍頭”,冀晉內蒙古便是京津天然的廣
闊腹地。大家一致認為,應將京津的技術、人才、資金、信息優勢同冀晉內蒙古的資源、勞動力優勢等結合起來,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明確區域產業分工,實現五
省區市錯位發展、良性互動,提升整個區域的經濟實力。
“當前京津在制定經濟發展規劃時與冀晉內蒙古呼應較少,各地發展定位和分工還不
夠完善,產業結構趨同現象依然存在。”北京市政協委員鄒正方提出,尤其是京津從周邊地區得到資源、人才等各種支持,卻沒有反哺經濟腹地,經濟中心將經濟腹
地的發展當做自己的附庸,經濟發展地位不平等。
區域發展的準確定位和產業分工的合理布局,是深化區域合作的重要基礎。熊大新認為,目
前北京正處于后工業化階段,發展應從注重功能集聚為主向集聚、輻射并重轉變,從服務首都自身為主向服務區域、服務全國轉變。在打造首都經濟圈過程中,北京
應樹立舍得觀念和共贏理念,為周邊省區市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
崔江水建議,應積極對接中央和五省區市“十二五”規劃,研究制定華北區
域發展的總體規劃,使五地能明確功能、找準定位、互惠互利,在合作中發揮自己的優勢,在深化區域合作中發揮自己的相對優勢,配置好自己的要素資源,從而形
成巨大的生產力,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冀晉內蒙古都有積極主動承接京津輻射帶動的強烈愿望,應使腹地企業在合作中共享京津龍頭地區的優惠政策,在互利合作
中獲得更大的利益?!鄙轿魇≌f常務副主席郭良孝提出,以生物制藥為例,北京擁有研發優勢,天津擁有政策優勢,河北擁有生產優勢,內蒙古、山西有資源優
勢,如果五地合理分工,相互合作,共享產業利潤,共擔市場風險,就一定能共同打響華北生物制藥業品牌。(記者薛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