灃東新城開拓城鄉統籌新范式
灃渭時訊(文/劉洪武)統籌城鄉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也是破解城鄉二元結構、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進程的根本途徑。在傳統開發區管理 體制下,主要的社會事務仍由原行政區承擔,廣大農村、農民并未完全融入開發建設,依然是“兩張皮”,既影響城鄉統籌,也制約開發區建設。
市委、市政府在灃東新城建立和推進過程中,創新實施新區管理體制,賦予新區先行先試驗的特殊使命,通過開發區托管區域農村的方式,建立全新的 “開發區+行政區”管理體制,促進在開發區體制下,新區建立與行政管理、社會事務、民生保障同步推進,融合發展,真正實現寓城鄉統籌于開發建設中,使區域 群眾特別是農民真正成為開發建設的受益者,更成為開發建設的主力軍。
“開發區+行政區”
創新初見成效
目前,新區按照市委、市政府關于《灃渭新區鄉鎮街道托管及有關管理體制方案》及《灃渭新區街道托管移交工作方案》的要求,與市級相關部門及未央、長安兩區積極溝通,全面對接,逐一落實,目前已基本完成了委托授權和交接工作。
托管半年來,新區堅持“小政府、大服務”理念和“大部制”運行模式,緊抓重點、突破難點、關注熱點、打造亮點,在適應中總結,在總結中創新,在 創新中提升,全方位承擔行政管理和社會事務。在開發區托管農村實施“開發區+行政區”管理新體制下,如何做好統籌城鄉發展,加快開發建設,在探索實踐中我 們取得了初步成效。
首先,新區按照省、市關于建設“大開大合”、“組團支撐、快捷交通連接、優美小鎮點綴、都市農業襯托”的現代田園都市要求,避免“攤大餅”,一開始就將全區作為有機整體,編制區域總體規劃,統籌安排功能區劃和產業布局。
其次是將城鄉統籌規劃作為“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綱要的重要組成,高標準編制,明確城鄉統籌的目標、實現路徑和保障措施。
三是按照突出生態田園、統籌城鄉發展的規劃理念,認真落實都市農業規劃的編制。為大力發展現代田園都市打好基礎,實現農業與城市化的共存,打造城市文明與田園風光相融合的典范。
體制機制創新是
發展的有力保障
托管農村是實現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體制保障,但如何將托管農村與開發區精簡高效的體制有機融合,承擔好托管的行政管理和社會事務。新區管委會認 為,必須以“大部制”為基礎和平臺,在探索創新中,形成分工合理、配置優化、渠道順暢、管理科學、服務高效的體制格局和運行機制,切實發揮和展現“開發 區+行政區”體制優勢。
探索實施職能優化整合。首先對存在密切聯系的工作,如市容園林、城管執法、四城聯創、愛國衛生、交通管理等,由一個部門集成,協作推進。其次對 某一方面工作的具體職能,如衛生工作中的衛生監督、疾病防控、婦幼保健等,籌建成立了公共衛生管理中心,集各項職責于一體。第三對存在交叉的工作,強化聯 系和配合,如“助殘日”、“世界紅十字日”和“防災減災日”都集中在每年的5月上旬,又都屬于慈善性質,整體進行組織策劃,既豐富活動內容,也節省人力物 力。
探索實施事權下放街道。在管委會-街辦兩級管理體制下,必須深化事權下放,賦予街道更多的社會管理職能,管委會層面做好政策業務支持、經費預算 保障和監督指導。經過梳理,新區現已將民政、計生、市容保潔等數十項事權下放街道,將婚姻登記處、城管執法大隊等交由街道日常管理,充實和完善了街道的職 能。但要讓街道很好地融入開發區體制,承擔起承擔好下放的事權,還需進一步探索運行機制,創新干部管理模式,實現責、權、利統一,全面負責區域穩定安全與 開發建設,健全完善制度,明確權責利,規范管理,切實調動和發揮街道主動性和戰斗堡壘作用。
創新實施社會管理機制。推進公共服務的社會化、市場化改革,也是轉變政府職能,提供高效服務的重要途徑。新區大膽探索“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尤 其是對環衛保潔、綠化養護、公用設施維護、甚至在政府主導下的公共衛生服務等工作,開展學習借鑒和調研論證,逐步嘗試通過政府購買、招商引資等渠道,交由 專業化的公司或社會組織來負責,管理部門做好監督協調管理,便于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
探索創新工作方法。工作方法的創新也是實現管理和服務高效的重要手段,積極探索將科技手段引入管理工作之中。如對渣土車管理難的痼疾,在加強監督巡查的同時,為建筑工地、垃圾消納場、渣土車安裝IC卡智能監控系統,實現全方位監控。
城中村改造
一切以群眾的利益為根本
城中村改造作為開發建設的一項重點工程,是加快開發建設、推動城鄉統籌的重要抓手,而做好改制和綜合配套則是重中之重。在統籌推進區域城中村改造中,新區通過五條創新舉措,大大保障了城中村群眾的長遠利益。
首先是加強制度建設。針對無形改造,先立規矩,先安置、后拆遷,同步啟動、分類實施。著手制定改制的實施細則、基本流程及身份戶籍轉變、社保銜接等具體工作流程,實現制度化、規范化和長效化。
二是確保公共設施配套。在城改安置小區建設時,同步對幼兒園、學校、醫院、文化、體育等公共設施進行規劃建設,確保城改農民享有均等化公共服務,切身感受到新區建設帶來的直接實惠。
三是推進殯葬管理。為移風易俗,促進項目和城改順利實施,下發實施火化、遷墳及骨灰過渡存放補貼辦法,倡導推行火化,搬遷老墳過渡,同時啟動六村堡和王寺兩處骨灰紀念堂建設。
四是開展教育培訓和就業。開展綜合素質和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就業競爭能力。積極提供職業介紹、職業指導、政策咨詢等服務,促進就業。推進觀念轉變,通過政策引導,支持自主創業。發展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總之要確保農民失地不失業,就業有渠道,生活有保障。
五是完善社會保障。采取靈活多樣的保障方式,從最低生活保障、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入手,做好相應的銜接和納入,實現“保基本”、“廣覆蓋”、“可持續”,確保農民生活水平隨著新區發展而提高,解除后顧之憂。(文/劉洪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