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理由
城鎮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載體和帶動力量,是工業化、現代化的重要標志。2010年12月24日,自治區黨委書記、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郭聲琨在廣西加快發展城鎮化、服務業和民營經濟工作會上提出,“著力把南寧、柳州發展成為超大城市,把桂林發展成為特大城市”。
“十二五”期間,桂林把加快推進城鎮化跨越發展列為工作目標,以建設“國家旅游綜合改革試驗區”為契機,繼續實施“保護漓江,發展臨桂,再造一個新桂林”的發展戰略。建設特大城市,對桂林旅游業轉型升級、促進桂林經濟結構調整升級具有里程碑意義。
●報告摘錄
加快建設特大城市,推動城鎮化跨越發展,要堅定不移地實施中心城市帶動戰略,完善城市功能,加快構建以中心城區特大城市為核心,中小城市、特色鄉鎮協調發展的桂北城市群。到2015年,力爭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超過100平方公里,人口規模達到120萬人,全市城鎮化率達到50%。
●代表熱議
組團發展推進城鎮化
◆谷海洪(市規劃局局長、黨組副書記)
實現城鎮化的提升,不是單純意義上的增加人口,也不是簡單的擴張式發展,而是對城市進行總體規劃,采用山水組團的發展模式,推動城鎮化實現跨越發展。
正如報告中所說的一樣,建設特大城市,桂林在空間上會突出“全域管理”,即按照“主城區+旅游功能區+產業組團”的空間組織模式,構筑“一點三星三區”七大功能板塊,這是集聚人口,實現城鎮化跨越發展的重點。
值得注意的是,在組團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并不是簡單地走單中心特大城市發展路徑,各組團之間應互為有機的支撐,同時又具有獨立的服務、生活、產業等職能。這樣,才能體現出城市規劃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避免“鐘擺式”交通問題的出現。
城市基礎設施要向農村延伸
◆秦建萍(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副調研員)
發展空間是制約桂林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統籌城鄉建設特大城市,是從保護漓江的角度出發,合理外延發展,加快全市城鎮化的進程。
桂林人口總量大,但市區人口比重小,單純依靠市區70萬人口來帶動整個區域的發展,確實力不從心。因此,我們在提高城市集約發展水平的同時,應注重加強城鎮綜合承載能力的建設,提高城鎮管理現代化水平。
我認為,在建設特大城市的過程中,要全面統籌城鄉發展,盡快實現城鄉規劃、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一體化,促進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城市社會服務事業向農村覆蓋,城市文明向農村輻射,使公共資源在城鄉間均衡配置、生產要素在城鄉間自由流動,形成城鄉一體化的格局。
城鎮化率年增幅不能低于2%
◆周卉(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黨組書記、局長,市房產管理局局長)
這次黨代會為我市描繪和規劃了未來5年城市發展的總體要求和要達到的目標。
城鎮化率通常用市人口和鎮人口占全部人口的百分比來表示,用于反映人口向城市聚集的過程和聚集程度。我們可以看到,越是經濟發達的地區,城市集聚和輻射能力越強,城鎮化水平就越高,城鎮化水平體現了一個地區對有限的土地等自然資源、公共服務等社會資源和遞增人口之間的整合優化與協調。
當前,我市的城鎮化率是40%左右,低于全國水平。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升我市城鎮化率是大勢所趨,既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也是人民群眾的期待。
但是,我們在推進城鎮化中,不能為城鎮化率而城鎮化,簡單地將農民往城里搬。我們要拉大中心城區的框架,拓展中心城區發展空間,增強中心城區集聚、輻射和帶動作用。按照大會確定的,到2015年,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超過100平方公里、人口達到120萬,城鎮化率達50%的規劃,我市未來5年平均每年城鎮化率的增幅應不低于2%。
建設更宜居的城鎮
◆彭代元(臨桂縣委書記,臨桂新區工委副書記(兼))
臨桂新區和桂林世界旅游城,是建設桂林特大城市的重要載體,也是提升桂林城鎮化水平的重要一環。臨桂不僅是新城區的所在地,而且是世界旅游城建設的主戰場。作為排頭兵和主陣地,臨桂不僅責無旁貸,而且必須服從于臨桂新區和桂林世界旅游城建設,以特殊的角色發揮特殊的作用。
提升城鎮化率,就要求把我市建設成為特大城市,但是,我們不是要把桂林變成北京、上海、廣州那樣高樓林立、人流擁擠,而是要根據現有資源,發展特色經濟,擴大城鎮對人口的吸納能力和承載能力,在中心城區、縣城、鎮形成多點開花的局面。相互間有四通八達的立體交通連接。
嚴格地說,這是一個生態城市群,這個城市不僅適合創業,同時也適合居住、旅游、休閑、養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