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花旗銀行發布的一份報告稱,廣東某知名的房企在海南陵水和廣東中山等地有不少項目,這些城市可能會被列入二三線城市限購的名單,“恐怕是最主要的受害者”。
8月16日,消息傳住建部已經下發文件,要求各省在8月20日前上報的所轄區內各城市的上半年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情況,并給出限購“五大標準”。這意味著住建部已經在督促地方政府,預計8月份二三線城市限購令將會靴子落地。
對于越來越依賴二三線的城市的大房企來說,這并非什么好消息,但會否成為“主要受害者”?業內意見有分歧。萬聯證券房地產研究員李宇嘉直言“對每一個上市房企影響都很大”;業內人士吳定金則認為,大房企只有不到10%的業務在可能被限購的城市,“哪怕在可能被限購的城市沒有一分錢收獲,也只是影響其10%的業務而已”。
疑問
“五大標準”不過是“炒冷飯”?
17日,對住建部新增限購的城市“五大標準”的報道鋪天蓋地,與此同時,地產股卻穩坐釣魚臺。當天地產股指數只是微跌,其中3只股票甚至漲停。“因為市場對此消息早有預期”,李宇嘉透露,在7月12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將繼續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后,住建部其實已經下發了文件,“只不過當時沒有5條,只有4條”,這4條其實就是“5條標準”里的前4條,“只不過,一個多月時間,地方政府依然沒有動靜,住建部主動督促地方政府要趕快做這件事而已”。
疑問
加入限購=步入回落軌道?
“五大標準”,有人認為有很強的操作性,事實并非如此。“漲幅前列”,是指前五名的還是前十名?漲幅較高,是10%還是20%?究竟多少才是增幅較高、比例較高?真正明確的,只有最后一條,但這一條里,如果嚴格執行,明顯打擊面太大。央行近兩個季度對儲戶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超過七成居民認為房價過高,總不能讓這么多的城市都加入限購吧。
偏向寬松的觀點認為,新增的限購的城市只有十來二十個;偏向嚴厲的則認為可能會有30多個。無論多少個,這些城市都不是二線城市,而是三線甚至四線城市了。
從目前限購的結果來看,一線城市中,有像廣州這樣影響不大,房價、成交穩定的;也有北京這樣成交遭到“腰斬”的。至于像佛山等二線城市,遭遇限購后的結果比較凄慘:成交大幅回落,樓價開始下跌。吳定金認定,如果不幸被列入限購名單,基本宣告該城市的樓市開始步入回落的軌道。
疑問
大房企會受害還是無害?
大房企對二三線城市的樓市投資方興未艾。數據顯示,今年1-7月份,萬科[簡介 最新動態]、中海[簡介 最新動態]、保利[簡介 最新動態]、金地、恒大、富力、綠城、龍湖等品牌房企在京滬廣深四大城市拿地16塊,拿地總金額為246億元;而這些房企在二三線城市拿地共計94塊,拿地總金額達702.3億元。
自2005年調控以來,一線城市開始遭受打壓,品牌房企開始對二三線城市加大投資,并且取得了豐厚的回報。今年1-7月份,萬科、恒大等房企的銷售業績主要來源于二三線城市,恒大更布局了60多個二三線城市,一線城市的銷售業績占比僅有5.9%。
李宇嘉告訴記者,目前一線城市成交量不到20%,二三線城市的成交量加起來超過80%,擴大限購城市,“對每一個上市房企影響都很大”,無論是賣得好還是不好,公布半年報的房企都表示“要加快周轉”。
比較起來,廣東刀客地產顧問機構董事長謝逸楓要樂觀一些,認為由于大房企今年上半年銷售業績和利潤良好,大房企在貸款方面具有優勢,資金鏈依然寬松,限購對大房企影響不大。
最樂觀的是吳定金,他認為大房企超過九成的業務在目前已限購的城市,可能被限購城市的業務不足10%,“哪怕在可能被限購的城市沒有一分錢收獲,也只是影響其10%的業務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