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鐵道部表示,王勇平不再擔任鐵道部新聞發言人、政治部宣傳部部長職務。相關負責人稱,“這不是免職或被停職,而是正常的職務變動,王勇平的級別待遇沒變,調到哪個部門還沒定。”據知情人士透露,接任發言人職務的可能是哈爾濱鐵路局黨委書記韓江平。(《京華時報》
王勇平不再擔任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的消息出現之后,網友送上了兩句話:這是一個奇跡;至于你信還是不信,反正我信了。可以看到,因為王勇平之前說了幾句“雷語”,他的卸任已經成了網友調侃的目標了。也有人認為,王勇平的卸任是鐵道部為“奇跡”與“反正我信了”之類不負責任的推托之語找到了責任承擔者。
對于王勇平的卸任,我的內心多多少少是有些傷感的。但是,細細想來卻發現此事并非壞事。一者,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平息眾怒;二者,對于王勇平個人來講,也并非一件壞事,這會讓他迅速逃離火山口;三者,王勇平的卸任能給他的繼任者與其他部門的新聞發言人一個警醒——不替老百姓、不站在公共立場上、不實事求是的發言,只能被公眾和民意所拋棄。
王勇平,據說是詩人、書法家、作家,我在想,如此有才華的一位人,何以擔當不了新聞發言人的角色呢?他為什么不能像西方一些職能部門的新聞發言人一樣,可以作為公眾與政府部門溝通的橋梁呢?遇到動車追尾這樣的慘劇,加上身在早已被卷入狂風暴雨的鐵路系統,將所有“雷語”的罪責都放在王勇平個人身上,難免有失公允。可以肯定的是,即便是聰明絕頂、巧舌如簧的演說家,都不能勝任此項工作。王勇平走了,留下了一片狼藉,留下了一些教訓,但好像并不能改變那些屬于新聞發言人的傲慢。
其一,王勇平的傲慢,其實來自于鐵道系統。小伊伊的“奇跡”,并非王勇平一人造成。鐵道部在救人時的錯誤指令,是首要罪魁。王勇平在風口浪尖上拋出“至于你信還是不信,反正我信了”,也自然有他的話語背景。事后,王勇平自然而然地成了公眾憤怒的發泄口。事后王勇平還是坦然接受了這一切,他說,“我要是能在那個大家都很焦急的特殊氣氛中,再冷靜一點,再誠懇一點,也許就會讓記者朋友們少一些不滿”。至少在我個人而言,我在這句話中看到了一些真誠。
其二,建立健全我國的“新聞發言人制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現在的新聞發言人,經常出現在電視之中,但是,新聞發言人如何才能更好地與公眾溝通、如何不捂蓋子、如何在質疑聲中堅持建設透明政府的宗旨,我國新聞發言人制度仍然沒有明確的定論。更多的情況是,一些職能部門之所以設立新聞發言人,是為了辟謠與回應質疑,和陽光、透明并沒有直接關系。如此一來,新聞發言人這一角色難免比較尷尬。
王勇平們,應該可以做到更好。至少,在他們對待公眾的質疑時,應該有起碼的真誠。政府部門難免遇到負面新聞,但只有權力放下自己的官架子,讓新聞發言人的話語權與話語方式更加面向公共利益,新聞發言人身上的傲慢才能慢慢祛除。這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王勇平們的繼任者們需要在尷尬中努力,他們身后的職能部門也需要做到知恥而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