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江:敢為事業用人才應“有破有立”
時間:2011-08-18 09:50:40
來源:人民網
胡錦濤總書記在“七一”講話中總結90年的發展歷程時,將任人唯賢、廣納人才,以事業感召、培養、造就人才作為黨保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政黨先進性的根本點。
為深入學習貫徹胡錦濤總書記“七一”講話精神,8月17日上午,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院長吳江做客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在線訪談,以“干部人才工作”為題與廣大網友進行互動交流,對人才發展的相關問題做了詳盡論述。
人才立黨 人才興黨 人才強黨
“我們黨90年的奮斗歷程,也是一個愛才、惜才、聚才的發展歷程。90年來我們成就的每一項事業,都離不開優秀人才的支撐。”吳江說。在立黨之初以及革命戰爭時期,我們造就了李大釗、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等一大批無產階級革命家,建國以后,在建設社主義新中國的過程中,我們培養了一大批又紅又專的優秀人才,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在各行各業創新、創業、創優的發展過程中,我們又開創了人才輩出的新局面。正是因為有這樣一批又一批的優秀人才,我們的黨才能保持先進性,我們的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才能取得偉大的成功,改革開放的步伐才能邁得又大又快。
“為政之道,首在用人,立政之道,察吏為先。”胡錦濤總書記在“七一”講話中指出,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因素,這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總書記要求我們必須把人才發展問題放到保持黨的先進性的戰略高度來認識。人才立黨、人才興黨、人才強黨。只有以事業感召、培養、造就人才,不斷增加新鮮血液,始終保持黨的蓬勃活力,始終保持黨的肌體健康,才能讓我們的事業永遠立于不敗之地,人才優先發展是民族復興的必由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能不能越走越寬廣,中華民族能不能實現偉大復興,要看我們能否培養造就了大批優秀人才,能否讓各行各業的優秀人才脫穎而出、施展才華。
吳江指出,中華民族的復興,說到底就是將中華民族建設成一個經濟強國、文化強國、教育強國、科技強國、軍事強國,這有賴于人才強國戰略的實施。當今時代,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素質、科技實力的競爭。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舒爾茨說,人類的未來不取決于空間、能源和耕地,而取決于人類智慧的開發;地球上最豐富的礦藏是在人的腦子里,影響人類前途的不是石油等礦藏,而是人類智能的挖掘,人才已經成為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決定性因素。據測算,像美國這樣以知識經濟為主的國家,人力資本的貢獻度要高出實物資本的三倍多。人才是第一資源,人才必須優先發展。只有用人才競爭的比較優勢來縮小和發達國家的差距,進入世界人才強國的行列,我們才能夠真正走向民族復興。
大膽用人 以人為本 補上“德”這一課
在實施人才強國的道路上,選人用人,必須堅持“五湖四海”。吳江表示,從黨的歷史發展來看,只有選人用人堅持五湖四海了,我們的事業才能興旺發達。對于具體的干部選拔任用工作來說,選人的視野要寬,用人的范圍要廣,選人用人要不分地域,不分出身,不惟私利,不惟學歷,選人用人要憑能力、看業績,要不拘一格,要堅持公平公正、競爭擇優。
毛澤東同志曾說過,我們的民族一直有兩條對立的選人用人路線,一條是任人唯賢的路線,另一條是任人唯親的路線。我們共產黨的干部路線就是任人唯賢,反對任人唯親。任人唯賢則寬,追求五湖四海;任人唯親則窄,只認小圈子、小范圍。
選人用人堅持“五湖四海”,體現在具體實踐中,就是要從基層和生產一線多選人,在公開透明的程序下推薦人,在多崗位的交流中識別人,尊重群眾在選人用人中的民主權力。
小平同志改革開放之初多次告誡全黨,我們用人的膽子不夠大,要大膽用人。這個膽子指的是什么?就是堅持“五湖四海”的原則選人用人。在全球化的今天,我們應該實行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敢用全世界的優秀人才,這樣我們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就是更加興旺發達。
大膽用人,任人唯賢,關鍵在于要以人為本,科學用人,以德為先。胡錦濤總書記在“七一”講話中指出,要堅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眾、以德領才、以德潤才、德才兼備的用人導向。
吳江表示,總書記提出的這“五德”標準是一個亮點,把“德”在人才培養中的地位作用講得非常透徹。德是我們平時講的用人的政治標準和道德標準,具體表現為干部對黨和國家、對人民的忠誠度,是一種責任意識、公仆意識,是一種強大的使命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今天對于干部的選拔任用,之所以還要特別強調“以德為先”,是現實的需要、也是人民群眾的呼聲。
首先,當今領導干部出現的諸多問題,根源之一在于這些領導干部“缺德”。 “以德為先”就是要解決當前干部的“缺德”問題。
其次,培養選拔年輕干部尤其要強化以德為先。年輕干部要保持高學歷、高知識水平,更要保持道德修養的高水準。
再次,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下,干部面對的誘惑越來越多。面對誘惑,保持心靈凈化,是一個非常嚴峻的考驗,這考驗著我們所有的干部,也考驗著我們這個黨。
最后,“以德為先” 是群眾的呼聲,是群眾對領導干部評價的一種回應。實際上群眾最不滿意的就是干部“缺德”,反映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當中,主要是干部的思想作風問題,官僚主義、形式主義,欺上瞞下、對群眾缺乏感情,這些歸根到底都是德的問題沒有解決好。
敢為事業用人才 需要“有破有立”
總書記在“七一”講話中指出,要牢固樹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觀念,敢為事業用人才,讓各類人才都擁有廣闊的創業平臺、發展空間,使每個人都成為對祖國、對人民、對民族的有用之才,形成人才輩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生動局面。
吳江表示,敢為事業用人才,需要有破有立。需要立的是“以人為本”,因事擇人,需要破的是那些舊制度和不良的選人用人標準。
吳江認為,“人人皆可成才”的觀點,既是我們新時期的人才觀,也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體現,凸顯了以人為本的理念。“人人皆可成才”是我們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發展方式的一個必要的或重要的理念,是實現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必然要求。
“人人皆可成才”指的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成才之路,只要尊重各類人才的成長規律,堅持按規律辦事,按規律去培養人、使用人,就可以實現人人皆可成才的理想。實現人人皆可成才的關鍵是創造一個人人皆可成才的制度環境和社會氛圍。這就需要我們創新人才發展的體制機制,克服目前靠應試成才、資歷成才、職稱成才、文憑成才、出身成才、相貌成才的限制。
吳江表示,所謂敢為事業用人才,就是堅持以用為本,并使之制度化,這是一個“立”的過程。用人是一個制度過程,因此,敢為事業用人是用制度來推進的過程。敢為事業用人才,簡單地理解就是四個字:因事擇人。因事擇人是規律。我們現在選人用人,太多以考為本、以評為本、以資力為本、以學歷為本,甚至有沒有戶口都成了用人的依據。所以說,敢不敢為事業用人才就是我們能不能打破一些舊制度、能不能打破權力的平衡問題。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真正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要依靠群眾的力量,用民主的方式推進改革。當前,公開推薦等一些民主的方式,已經創造了很好的經驗,這些經驗都是以人為本的經驗。
“所以,我們要繼續加大宣傳,使“以用為本”成為社會共識,并以此為基礎,進一步深化我們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也只有這樣才,我們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才會更受歡迎。”
創新選用人才機制 核心是提高公信度
胡錦濤總書記在“七一”講話中提出我黨面臨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脫離群眾、消極腐敗這“四大危險”,非常具有現實針對性,特別是對于干部隊伍和領導班子建設來說,尤其至關重要。我們的干部隊伍建設,在干部選拔、干部教育、干部管理和干部監督等方面也面臨著這“四個挑戰”。
應對這“四大挑戰”的出路只有一條,那就是深化改革。吳江表示,在用人機制創新方面,最主要是要有針對性。選人用人機制改革創新的核心與關鍵是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是一個具有長期性、復雜性、根本性的大問題,需要我們在制度創新、政策創新、理念創新、管理方式創新等各個方面付出持續不懈的努力。
具體說來,要創新選人用人制度,需要在提名、推薦、考察、群眾參與、公開選拔等各個環節上有所作為。
此外,吳江表示,要關注青年人才發展。青年是未來、是希望,是國家建設與發展的棟梁,要切實解決好青年人才的成長、就業、創業問題,形成一個引導、激勵青年人才發展的制度環境和氛圍。
首先,要形成青年人才發展的創新機制。人才發展有規律,支持青年人發展,需要我們尊重規律,搭平臺,創條件。推動青年人才脫穎而出、健康成長是全社會的責任。
其次,對青年人要注意教育引導。引導青年人自覺把個人的價值同國家發展、同民族復興結合起來,在投身于國家建設的事業當中建功立業。青年人可塑性強,對青年才俊的教育培養,要有政策支持,還要有價值取向引導。
最后,要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要樹立典型、宣傳典型,而且要用青年人喜歡的方式來樹立典型,要傾聽青年人的呼聲,形成一個按照胡錦濤總書記說的關愛、關心、關注、鼓勵青年成長這樣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