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鄭向東,1968年11月生,四川隆昌人,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市委委員,中共重慶市巫溪縣委書記,管理學博士,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博士后。
今年“兩會”上,幸福不僅成為會上的熱門詞匯,也奏響了承前啟后的時代強音。“幸福中國”則成為海內外媒體解讀中國未來發展走向和政府工作目標的關鍵詞之一。然而,對于“幸福”的認識,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理解,對于“幸福”的追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向和方式。
“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共巫溪縣委書記鄭向東在接受《城市化》雜志專訪時如此勾勒他心中“幸福家園”藍圖:“通過平實的目標、平和的心態、平等的機制,建設一個面向人人,讓所有人打心眼里感到快樂、得到尊重、充滿希望的城市,一個從‘心’開始、有‘家’的感覺、‘共’的機制、‘和’的氛圍的家園,就是一個幸福的家園。”
幸福:從“心”開始
“幸福,是發自內心深處的愉悅,幸福之路,從心開始。”在闡釋巫溪縣的“幸福之路”時,鄭向東說到,幸福的原因是多元化的,愛情、親情、事業、家庭、物質和精神、尊重和被尊重都能成為幸福的原因,盡管原因不盡相同,但源頭只有一個,那就是來自心靈深處的愉悅。“所以,幸福是抽象的,是無法通過量化指標來設定的,但有一個東西可以作為幸福的具象表現,那就是老百姓的笑顏,那種發自內心,最淳樸舒心、最自然流露,洋溢著溫情和自豪的喜笑顏開。”
既然幸福發自內心,原因又不盡相同,幸福家園建設如何開展呢?
巫溪的作法是用共同夢想凝聚人心,建設一座“面向人人”的城市。
“幸福是每個人心中最美麗的花,把這些花插到一起,梳理一下,就是群眾的共同夢想、幸福家園的美好藍圖。”巫溪的幸福家園建設,從“造夢”開始。具體的作法就是對群眾的意愿進行充分了解,把黨的主張和群眾的意愿進行有機統一,成為全民的共同夢想。通過將知情權、決策權和成果享受權還給群眾的方式,讓“人人”成為城市的主人,讓“人人”在城市里和諧相處、肩負責任、充滿希望。
現在,幾乎每一個巫溪群眾都能說出該縣十二五規劃目標——建設“樂和家園”,甚至還能解釋幾個具體的項目和措施。“達到這個效果,靠的不是宣傳,而是參與,巫溪十二五規劃的目標,就是群眾參與決策的,所以,說出大家的共同夢想,也就不足為奇了。”鄭向東進一步給我們闡釋如何從“心”開始,用共同夢想凝聚人心:一是用清晰具體的目標形成集體認同。把群眾納入到決策中來,大到十二五規劃目標、全縣十大民心工程,小到路標路牌的設置、街道名稱的確定,都公之于民,讓群眾去熱議、建議甚至投票公決,因為公開而具有公信,因為參與決策而積極建設,最終,黨和群眾的意愿實現了有機統一,確立了清晰具體的“樂和家園”奮斗目標。二是用生動形象的展示獲得理解支持。把城市建設規劃、十二五發展目標制作成三維效果圖和電視動漫片,在有線電視、社區街道和大型活動上反復播放,免費向群眾開放城市建設展覽館,配備專職解說員,縣委書記、縣長還多次親自為社區干部、群眾解說城市規劃,講解拆遷政策,到目前為此,已接待13萬人次群眾參觀城市規劃,通過生動形象的展示、美好藍圖的憧憬,獲得了群眾的理解和支持,減少了建設和拆遷的阻力。三是用階段性成果形成“利益共謀”。盡管是國家級貧困縣,但巫溪連續四年一般預算支出的80%都用于民生,從漫灘路、休閑廣場修建,到農房改造、種苗補貼、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的階段性成果都能及時的體現在老百姓衣食住行改善上面,成果惠民,讓黨和群眾形成了堅實的利益共謀,讓群眾在追求“大幸福”的過程中,不斷感受到“小幸福”的溫暖,從而堅定了發展的信心,促成了穩定的環境。
平民城市:“家”的感覺
當全國180多個城市喊出建設國際大都市的時候,巫溪縣委書記鄭向東卻拋出要建設“平民城市”的觀點。這讓許多人為之驚訝、為之不解,卻讓巫溪的百姓正在感受“家”的感覺。
鄭向東說:“精英太忙碌,都市太生疏,平民城市才會讓老百姓、讓外來人口有‘家’的感覺。巫溪地處渝陜鄂三省市交界處,是欠缺市場資源和經濟資本的典型的欠發達地區,如果沒有‘家’的感覺,群眾就會形同路人、漠不關心,甚至背井離鄉,留下的,只是一個4030平方公里的‘空殼’。我們正在建設的‘樂和家園’,就是要讓老百姓對城市有‘家’的感覺,這是非常重要的。只要有‘家’的感覺,這個城市就一定有活力,有凝聚力,是人們向往的地方,是一個樂園。反之,沒有‘家’的感覺,城市就只會讓人感到冰冷的建筑,不會有歸屬感,更不會有幸福感。”
鄭向東說,“家”的營造有兩個關鍵詞,一個詞是“主人”,讓群眾有主人的權利,我的城市我做主,我的家園我做主;另一個詞是“親人”,要讓群眾之間,不管貧富差距和文化高低,都能實現尊重、溝通和融合,和諧相處、親如家人。鄭向東向記者介紹到,在“樂和家園”建設過程中,營造“家”的感覺,除了要建設跟老百姓息息相關的建筑或者公共空間,還要注重社會建設。
從2007年開始,巫溪就采取堅持“黨的領導和公眾參與”兩手抓,加強社會建設,通過潤物細無聲的漸進方式,實現群眾參與公共事務“自發”向“自覺”的轉變,逐步成為社會管理的主人,通過公平機制的構建、公共空間的營造、復合社區的修建(將廉租房、商品房、公租房、經濟適用房配置到同一小區,形成50萬平米的復合社區),促進了城鄉統籌中的情感融合,讓群眾真正找尋到“家”的感覺。
全民的幸福:“共”的機制
幸福家園要讓人人都有幸福的權利,人人都有找到幸福的方法。“我想,億萬富翁的幸福感和一個平民的幸福感是不一樣的,但大家都會通過自己的努力達到心理的感受。從這個角度來說,幸福感絕不是發達地區的專利,絕不是富人的專利,幸福感是每個人向往的,幸福感也是每個人都能得到的。所以,幸福家園,必須有一個‘共’的機制,一種通過共建共享,實現共同富裕的路徑。”鄭向東說到。
“社會公平是社會幸福的前提,不公平往往會讓原本覺得幸福的人感到不幸福,會形成一種錯誤的結果導向,讓群眾喪失通過勤奮努力追尋幸福的動力,”鄭向東為我們舉例說,“張三通過辛勤勞動,生活質量得到提升,家庭也美滿和諧,他原本覺得幸福,后來發現鄰居李四什么也不干,就因為父親是村長,能夠違規享受所有的優惠政策,日子比他過得還好,張三就會覺得不幸福了,他喪失的不僅是幸福感,更是對社會的信心。”
所以,全民的幸福,必須要有“共”的機制作為保障,構建起一種共建共享共富的公平機制。
鄭向東進一步闡釋說,共同富裕目標的實現、“共”的機制的構建,需要來自中央的頂層設計,但是,在重慶市民生導向發展道路的大背景下,在市委市政府縮小“貧富、區域、城鄉”三個差距的理念指引下,巫溪縣也做了一些積極有益的探索:一方面是前面提到的,把群眾納入決策、執行、監督的全過程,并優先支持發展群眾參與性高、積極性大的地方,形成了共建共享的正確導向。另一方面,就是重拳打擊政策的執行不公,開展了系列活動,首先是針對農村產權不清、基層組織松散腐敗的問題,開展了“三進三同五項清理”(清人口、清土地、清政策、清財務、清問題),整頓了一批不負責、不公平的基層組織;其次是成立了專職負責群眾工作的部門——群眾工作部,組織了3次、共10124人次群眾參與的民意調查,組建了由“紀檢監察、公檢法司、勞動人事、扶貧社保”等部門派駐工作人員聯合辦公的民眾聯絡中心,推行一站式服務,動態掌握群眾訴求,及時維護社會公平。
鄭向東總結到,“共”就是你有我有大家有,只有“大家有”,才能“長久有”,才能“越來越有”,所以,幸福家園必須要構建“共”的機制。
同時,他還強調說,一個幸福家園應該洋溢著“和”的氛圍,大多數人都幸福的地方,肯定是和諧美滿的。營造“和”的氛圍,要求我們黨委政府要敢于直面矛盾、迎難而上,用矛盾的轉化推動工作;要極富運作智慧,引導正確價值,注意“求同存異”;還要堅持科學發展觀,不僅注重人與人的和諧,還要關注人與城市、發展與生態、城市和鄉村的和諧。
基層的困惑:與群眾并肩面對
巫溪的幸福之路、“樂和家園”奮斗目標以及社會建設實踐,已經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在建設“樂和家園”、推進社會建設等一系列工作過程中,鄭向東是否也有困惑?是否也會遇到難題?對于這些難題,他又是如何化解的呢?
對于記者的疑問,鄭向東坦言:“建設樂和家園,有一個基礎性工作需要深入細致地去做,不厭其煩地去做,而且要開動腦筋去做,就是群眾問題。可以說,群眾的發展問題,社會成員參與性、積極性的調動,這既是挑戰,也是契機。做不好,就砸了,就是地方官員的自娛自樂,老百姓不認可、不參與。做好了,就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激發全社會的活力、動力,而百姓的積極性一旦爆發出來,就勢如破竹。但是這個工作很多人不愿意去?做。”
在他看來,主要在于這件事情既需要深入細致地做工作,還很費事,并且有時候得不到百姓的認可,讓人心里很不愉快。“盡管如此,但是它不能回避。作為社會的管理者,作為城市的營建者,這是長期困擾我們又無法回避的問題。我們選擇了和群眾一起來面對困難,只要黨群、干群齊心,幸福的困惑就能幸福地解決!”
為了統一思想,巫溪縣委縣政府要求干部必須深入基層、積極參與群眾的生產生活,認真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心聲,與群眾共同決策、共同建設。鄭向東提出,“哪里有矛盾,我們就在哪里開展工作,哪里最鬧心,工作就從哪里著手。這也是最方便地解決群眾問題的切入點。”
他舉例說:“我們現在很多干部,最不愿意見的就是上訪群眾,最不愿意去的地方就是拆遷現場,可是處理遺留問題、社會矛盾,這些都是我們繞不開的地方。如果抓住這個機會去解決的話,或找到一兩個破解的辦法行之有效,就會豁然開朗。”
另外,群眾不斷提升的需求和地方政府滿足需求能力之間的差距,是鄭向東遇到的另一難題。“日常工作中,大家會有想法,這件工作可以干,那件工作也要干,但是干不了那么多,怎么處理?我的處理辦法就是做一個謙虛謹慎的政府,做一個平和平實的政府,不要去做一個萬能的政府、無所不能的政府、高高在上的政府。否則,什么事情都辦不成。”
鄭向東說,每年政府都會把財政預算以及力所能及能夠辦的事情如實給老百姓、基層干部說清楚,希望大家對于當年能夠達到的目標形成一種共識,從而理解、諒解、支持政府的工作,甚至于形成一種共同的合力,一起去努力。他認為,規劃建設管理和城市生活的營造,也應讓老百姓參與。
據了解,自2010年6月建設“樂和家園”至今,白鹿鎮大坪村由群眾推選出“樂于為民服務、樂于奉獻出力”的“樂和家園”協會代表19名,上磺鎮羊橋村推選出 83名,鼓勵和引導農民參與到建設“樂和家園”中來,通過政府與群眾的深度融合和良性互動,縣委縣政府獲得了百姓的理解與信任,一個干凈、自信、開放的良好政府形象建立在了巫溪百姓的心目中。
白鹿鎮在建設大坪村級綜合公共服務中心(樂和大院)時,需要征用村民土地,村支兩委決定交給樂和社員代表去做工作。余志為家有0.7畝土地,以前人家給2.4萬元他未舍得賣。當“樂和家園”需要征用土地,他欣然接受9240元的賠償款,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奉獻精神和大局意識。
羊橋村村民代表相繼自發扛起掃帚、鋤頭,把31.2公里村級公路和1.5公里通鄉公路兩旁的雜草和路面清掃得一干二凈,鎮領導提出“發給每人5塊錢辛苦費”,村民卻說:“自己的家園自己清掃是我們應盡的職責,鎮領導的心意我們領了,錢一分也不能要。”
如今,像這樣促進黨群融合、群眾和諧的范例每天都在巫溪上演。這也讓鄭向東堅信“政府的推動力和民間的推動力的良性互動,甚至于互為默契,產生的推力是巨大的。唯有這樣,老百姓才會有主人的感覺,才會有幸福感,才會洋溢幸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