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決策者卻忽視了縣城公廁的規劃與建設。眼下,在較大的商場、鬧市中心,沒有一處公廁,出行人內急時找不到方便處?,F有的一些廁所非常簡陋,不僅狹小骯臟,且位置偏僻,進城農民很難找到。(四川中江縣 實言)
山西運城鹽湖區姚暹渠是一條古老的泄洪渠道,這條東西走向的河渠將運城市區南北一分為二。
河東段是政府所在地,人口密集。5年前這邊的河段就改造了,如今是城市一道亮麗的風景,白天晚上都有人在這里悠閑散步。
而長約一公里的河渠的西段卻成了被遺忘的角落,很像舊北京的龍須溝,污水、垃圾、糞便、蚊蠅,惡臭熏天,周邊居民從來不敢開窗戶,更別說在附近散步。
姚暹渠歸當地水務局管轄。西段的居民說,同是一條河道,政府為了面子,將東邊修得那么好,卻不管西邊的惡劣環境,難道這邊就不是人住的地方嗎?。ㄉ轿鬟\城市 鮑東升)
上海長寧路一小區為創建文明城區:只管飾外墻 不顧傷樹木
小區里居民樓四周搭起了腳手架,看上去要有大動作。居委會阿姨說:要創建全國文明城區呢,上級撥了??钣糜谛^大修,不用居民掏一分錢。我心里納悶:怎么個大修法,之前怎么沒有征求居民意見?這上級撥款,也是納稅人的錢??!前去詢問,居委會阿姨講不清楚,施工隊經理、物業代表都沒耐心解釋。
工程臨近結束,終于明白了,搭腳手架主要有兩個用途:一是重新鋪設雨水管和空調集水管,二是對居民樓外墻和鐵窗框進行粉刷。因為要將原從住戶陽臺下水的管子攔腰截斷,一些人家不同意新管子從墻外走,居委會就調動各種社會關系做工作,總算得以改造下去。其實,原下水管雖用了多年,并不見得有大問題。至于刷涂料、上油漆,則純粹是涂脂抹粉的面子工程,因為前些年樓房“平改坡”時就粉刷過,看上去并不顯舊,也不影響日常生活。
最讓人看不慣的是,施工人員拆除腳手架時,常常把鋼管、竹墊等直接從半空拋下去,綠化帶里的小樹,被砸得傷痕累累(見圖),施工者一點也不顧忌。居委會和物業辦公室都設在小區里,隨時可以看到施工情況,卻對小樹遭毀壞之事視若無睹、漠不關心。他們好像只管把上級撥款花出去,讓小區外表看上去更漂亮,至于整修效果如何、居民感受如何則無所謂。
每當向樓下看或從小區走過時,我都會看到傷痕累累的小樹,雖然它們沒被砸死,卻元氣大傷。小區整修進行得那么草率、那么漫不經心,本來這里的綠化就少,這么一折騰,更少了生機,讓人心痛。嶄新的墻面和受傷的小樹形成鮮明的對比,常令我陷入沉思:創建文明城區,到底為了誰?怎樣才算文明城區?(上海 何寧)
浙江桐鄉市西門小區:為“形象”撤露天菜場 新建豪華菜場生意冷清
小區附近的新菜場開業了,樓上是網吧、酒吧、歌舞廳,共5層,十分氣派。底樓每個菜攤月租金500元。以前這里是露天菜場,臨時攤位4元一天,固定攤位每月200元。如今月租金一下子漲到500元,很多租戶不愿搬進新菜場,紛紛到百米遠的地方和農民一起擠在馬路菜場賣菜。
馬路菜場有百十來個小攤,農民賣的自家菜比新菜場的便宜許多。一到下班時間,這里就像趕集一樣,來買菜的不光是老人,還有開著轎車的年輕夫婦。馬路菜場的熱鬧和新菜場的冷清形成了鮮明對比,新菜場租戶憤憤不平:我們每月交500塊租金,生意那么差,對面的不用交一分錢,生意那么好。但他們也只能嘆息,由著買菜人一撥撥地往北流去。
政府花力氣建了菜場,宣傳說是黃金投資商鋪,可開業后生意卻十分冷清。于是,城管開著摩托車停在馬路菜場,不讓人在此擺攤,要把人趕到新菜場去,可老百姓卻不樂意。因為馬路菜場不僅方便了附近居民買菜,還減輕了他們的菜籃子壓力,居民希望它能長久存在。
新菜場租戶利益受損不滿意,附近居民也不滿意,造成這種結果,是因為政府有關部門當初建造新菜場時,只顧及了“形象”,沒考慮到附近是老居民區和外來務工者聚集地,消費能力偏低。新菜場氣派倒是氣派,可百姓不買賬,因為他們承受不起生活的高成本,所以寧可要露天菜場或馬路菜場。(浙江桐鄉市西門小區 姚孝平)
中國傳統醫學認為,人的生命過程是一個動態平衡過程,即人體的五臟六腑、組織器官及其功能活動的協調吻合。在各種動態平衡中,有兩種最為重要,一是人體與大自然及周圍環境間的相互作用,一是人體各部分之間的相互作用。一旦這兩種平衡出現問題,那么人體健康肯定就會出問題。
城市的肌體也是一樣。一座健康的城市,同樣離不開這兩種平衡:它必須是與周圍環境相協調的,它必須保持自身結構、組織、功能的協調。一旦走偏,運轉失衡,定會生出各種毛病來,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城市病。
事實上,有的城市建設是不協調的,或者說是跛腳的。之前這組圖文,就從幾個側面呈現了不同城市的某種病態:四川中江縣的漂亮廣場與丑陋公廁反映出城市基本功能的失衡,山西運城姚暹渠兩個河段兩重天暴露出城市建設的失衡;浙江桐鄉市西門小區馬路菜場之熱鬧與豪華菜場之冷清折射出政府公共服務中供求關系的失衡,上海一小區創建文明城區的某些作法讓居民感受到的外在與內涵的失衡……類似的情景在我們大大小小的城市并不鮮見。
什么才是健康、宜居、可持續發展的城市?有學者說,城市最寶貴的品質是能給人們提供更多的機會和可分享的空間,而過快的城市化發展通常伴隨著典型的城市病——忽視人的生活尺度,環境質量惡化造成城市居民生活質量的下降。
城市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一個功能齊全的城市,要具備水資源、交通道路、市場與商業網點、衛生、文化、教育配套機構設施、給排水工程、燃料和供暖供電工程、消防和治安系統、垃圾輸送及處理系統以及可以讓人買得起或足量供應租賃的民用住房等,缺一不可。任何設施功能的缺失,都會造成城市機體失衡,從而影響居民的生存及生活質量。今年夏季多發的暴雨,就讓我國普遍存在的重地上輕地下之城市病暴露無遺。
失衡的城市折射出的是管理理念與心態的失衡。一些人往往以城市主宰者自居,忽視甚至無視市民的主人翁地位。他們習慣于把城市當作自己的“秀場”,而非為人民服務的平臺。所以,人們常??吹?,一些人太急功近利,太喜歡體現個人意志,太重視打造、展現“亮點”與政績,太在意外人特別是上級領導能不能看到;所以,城市規劃能隨心所欲地改來改去,建筑設施能建了又拆拆了又建;所以,貪大求洋、大干快上、只抓“亮點”不顧“盲點”幾成城市通病。幾年前,年逾古稀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副理事長鄒德慈曾坦言:中國的城市建設,基本上是“長官意志”,我接觸的地方領導不少,飛揚跋扈的不是個別,這是城市建設問題出現的一個重要原因。形象要追求,政績也要有,問題的關鍵在于是不是為民。有的名義上是為民,實際上是為自己。
那么,又是什么造成了城市管理者的心態失衡呢?追根尋源,癥結在于失衡的政績評價體系和城市評價體系。為了所謂政績及名目繁多的評比,有多少城市做了多少表面文章、耗費了多少資源和精力、造成多大浪費,相信大家都是心里有數的。
文明城市、宜居城市絕不可能一蹴而就,對我們這個有著幾千年歷史、擁有13億人口的農業大國來說,要走的路無疑會更長些。所以,把GDP的指揮棒放下吧,讓多如牛毛的檢查評比少些再少些吧,多給城市的規劃者、建設者、管理者一些時間,以便為置身其間的人們創造、提供更多的機會和可分享的空間!(趙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