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城市信息化的三大困境
時間:2011-08-08 15:48:12
來源:計算機世界
信息化是顯形的投入,隱形的產出,這使得政府在信息化投入上會掂量再三。大城市如此,中小城市更是如此。 “在城市信息化上,我們一直被忽略。”在“2010中國城市信息化峰會暨AMD杯第二屆中國城市信息化50強發布會”上,一位來自中小城市的與會代表向記者抱怨道。
信息化是顯形的投入,隱形的產出,這使得政府在信息化投入上會掂量再三。大城市如此,中小城市更是如此。
在城市信息化上,我們一直被忽略。”在“2010中國城市信息化峰會暨AMD杯第二屆中國城市信息化50強發布會”上,一位來自中小城市的與會代表向記者抱怨道。
而更多的與會代表們則紛紛坦言,現在城市信息化處于低潮期,中小城市信息化就更有壓力了。由于長期被忽視,目前,中小城市信息化面臨著觀念、資金、發展水平等方面的考驗。
厚大薄小
信息化經過10年的發展,需要從大城市逐步走到中小城市,并且中小城市在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后,自身也有很強的信息化需求。”長期關注中小城市信息化發展的威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馬龍,早在2007年就曾撰文呼吁,中小城市提高自身經濟的后發優勢,必須注重中小城市信息化。如今,馬龍的這一觀點已經成為業界共識。
國家規劃的城鎮化發展已經有明確的方針,那就是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重點發展小城鎮,積極發展中小城市。”中國計算機用戶協會理事長陳正清認為,加快中小城市信息化實屬理所當然。
在本屆2010城市信息化50強的名單中,中小城市占據了一半以上的席位。這可以看出,中小城市已經成為城市信息化的中堅力量。
更為重要的是,加快中小城市信息化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按照《2006?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要求,未來10年,我國信息化的重點在于城鎮信息化,這其中中小城市的作用不可替代。目前,我國城鎮化的比例大約是45%,且以每年1%的速度增長,但要達到發達國家70%的水平,還需要20~30年的增長期。
現實的情況并不樂觀,大部分的信息化投資還是在大城市。北京借力奧運會、上海借力世博會、廣州借力亞運會、沈陽將借力第12屆全運會??大城市吸納了大量的信息化投資。據了解,在北京奧運會上,僅中國網通就投資14.7億元來建設相關的奧運通信專網。而專家指出,世博會花費的4000億元中,雖不清楚究竟IT花費了多少,但從裝有GPS導航的出租車、裝了RFID電子芯片的門票、網上世博會、電子預約機、交通信息呼叫平臺等琳瑯滿目的信息化項目”,就可以估算出花費不菲。
此外,在三網融合這個最新的國家政策上,僅網絡改造就需要投入2700億元。而在7月1日公布的第一批三網融合試點地區(城市)名單中,北京、上海、大連、哈爾濱、南京、杭州、廈門、青島、武漢、長株潭城市群、深圳、綿陽共12個城市和地區入圍。其中,只有長株潭城市群和綿陽屬中小城市范疇。
政府的觀念需要改變,不能厚了大城市,而薄了中小城市。”一位業內人士呼吁道。
資金投入太少
我們每年的信息化投入大多在1000萬元左右,這其實挺少的。”山東聊城、陜西咸陽的與會代表都對記者訴苦道。
2009年,聊城的地方財政收入為55.4億元,這意味著信息化投入只占整個財政收入的0.18%。即使在城市信息化水平不錯的威海,信息化占其財政收入的比例也是非常的低。據馬龍介紹,目前,威海每年在政府信息化上會投入2000萬元左右,而2009年,威海市的地方財政收入達到102.5億元。
我們只有把每一分錢都用到刀刃上,多數時候能做些基礎性平臺的推進工作,應用做得非常少。”一位來自中部中小城市的與會代表告訴記者,其所在城市的信息化投入幾乎都是自己來承擔,國家的扶持少得可憐。
這也是大多數中小城市信息化不得不面對的“慘淡現狀”。據業內人士透露,中小城市資金投入少和國家政策有關系,是制度問題。國家和省一級的財政對信息化的支撐是比較不錯的,市一級的財政可以維持,而縣一級的財政就很難維持信息化的需求。
信息化是一項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的工作,而中小城市不是立竿見影就能看到成效。這使得政府在信息化投入上節衣縮食。”馬龍表示,大多數中小城市幾乎沒有產業特色,沒法通過快速拉動產業,提升效率,看到信息化的“優化經濟”的作用。
相對而言,大城市卻大多有產業背景,能夠獲得短期收益。據沈陽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王洪濤介紹,沈陽是中國重要的裝備制造業基地,借助軟件和信息服務就可以不斷為沈陽的裝備制造業提供嵌入式軟件、研發平臺和研發工具,這樣信息化在提升經濟發展中可以獲得顯而易見的成效。
缺靠山發展不好
當然,這幾年,中小城市已經陸續穿上信息化的新裝。2007年,溫州、揚州、東營、江門、邯鄲等5城市被列為中小城市信息化的試點城市。并且,無錫,威海、寧波等中小城市也成為信息化的新秀。但現階段,中小城市信息化的發展卻參差不齊。
東、中、西部的信息化水平不在一個層次上,甚至同省不同市的發展水平也相差很大。馬龍舉例稱,東營、威海、邯鄲、泉州、揚州等城市處于信息化的深入階段,而咸陽、延吉等城市處于信息化的初級階段。
據記者調查,一些中小城市由于“傍”上了大城市、大企業或大項目,相應的,自身的信息化也“抖”了起來。
例如,早在2002年,無錫就提出了“數字無錫”。在2005年,無錫太湖交通卡與上海、蘇州、杭州的交通卡“聯姻”,實現了同城發展。現在,無錫又追上物聯網的步伐,成立了全國第一家物聯網產業研究基地。
作為黃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山東東營奔跑在中小城市信息化的前列。2009年,IBM與山東東營簽署了“黃河三角洲云計算中心戰略合作協議”,IBM將為東營市提供全球領先的云計算產品,幫助其建立黃河三角洲云計算中心,幫助東營打造“石油之城、數字之城和生態之城”。有了國際大企業的幫助,東營自然跑得更快一些。不僅如此,山東東營還是中國首個農村信息化試點城市,目前在山東省率先實現了‘村村通寬帶,戶戶可上網’,每百戶居民平均擁有固定電話122部,移動電話262部;互聯網普及率達到20.4%。
而另一方面,沒有大城市、大企業依靠的中小城市,其信息化發展就相對緩慢。
在陜西咸陽,據該市信息化工作辦公室主任白秋生介紹,目前政府信息化還處于上電子政務平臺的階段,農村信息化仍然停留在服務站階段。“我們目前在2700多個行政村建立了農村信息綜合服務站,這是專門給農民服務的,提供農副產品銷售、農工器械的價格和銷售等方面信息。”白秋生說。
同樣,在山東聊城,信息化仍然處于基礎平臺的建設階段。2005年,聊城投入100多萬元建設企業信息化公共平臺,到現在,該平臺共為當地節約資金1.5億元;2009年,投入500多萬元,建設應急指揮平臺,目前用于交通、安全生產、施工等過程。“我們每年的投資有限,信息化走的都是小投入、求實效的路線。”聊城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何順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