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滬高鐵迎來開通“滿月”,鐵道部發布消息稱,京滬高鐵開通運營一個月以來,平均上座率達到107%。但據多家媒體報道,現在京滬高鐵“每趟都有大量剩票”,二等座、一等座的剩票超過70%,而商務座基本上是在“運凳子”。與此同時,曾一度被高鐵搶走客源的京滬航線逐漸恢復元氣,不但票價有所提高,客座率也回升至90%左右。
初看“平均上座率達到107%”這個數字,我還以為京滬高鐵車票供不應求,不得不賣站票,很多人寧肯站著也要乘高鐵。通過查閱相關報道才知道,“107%”這個漂亮數字原來是一個自娛自樂的游戲。
所謂“列車上座率”,是指購票上車的旅客人數與列車定員的比率,京滬高鐵列車途徑多個車站,每個車站都有乘客上車、下車,把每個車站上車的乘客人數相加,再除以列車定員,就得出列車上座率。這意味著,即使某趟列車從北京到上海始終有大半座位空著,但統計出來的上座率卻可能超過100%。
這就像一家餐館,總共有10張桌子,做了一天生意,從早餐、午餐忙到晚餐、夜宵,一共迎來了11桌食客,店老板于是自豪地對外宣稱:今天的生意真好,顧客盈門,桌子都不夠用了!
現實中不大可能有這樣自欺欺人的餐館和老板,但現實中有很多自欺欺人的部門和官員,他們熱衷于并且擅長于在統計數字上大做文章。你看那GDP,每月、每季度、每年的地方GDP之和都高于全國統計數據,為何?主要是因為重復計算,外加這里注點水、那里摻點假。GDP是什么?那可是官員的政績、升遷的籌碼;列車上座率是什么?那可是有關部門的政績、京滬高鐵的GDP。兩者同樣重要,而對于部門和官員越重要的東西,就越容易弄虛作假。
說京滬高鐵上座率達到107%是弄虛作假,顯然非常不妥,因為沒有證據表明人家在數據上做手腳,人家只是采用了一種比較“高明”的統計方法;說這是自欺欺人似乎也與事實不符,一方面,京滬高鐵有多少剩票、在多大程度上“運凳子”,有關部門心里跟明鏡似的,清楚著呢!另一方面,老百姓也不是傻子,有乘坐高鐵時的所見所聞,有眾多媒體的報道,“欺人”不大可能得逞,而想用虛高的上座率來粉飾、掩蓋京滬高鐵運營過程中存在的種種問題,恐怕更是異想天開。
那么比較恰當的說法,大概就剩下“自娛自樂”了——實際上,京滬高鐵的上座率是高是低,跟老百姓有什么關系呢?上座率高意味著有關部門多賺錢,上座率低少賺錢,而有關部門賺多少錢,又跟老百姓有幾毛錢關系呢?所以,你要掩耳盜鈴,我們也沒辦法;你要自娛自樂,我們就權當看熱鬧好了。
有人可能不這樣想,他們會說,京滬高鐵畢竟是用老百姓的錢建的啊!實際上座率低說明有關部門應當改進服務啊!比如不要總出故障、不要總是晚點——我承認這些說法有道理,但我只能搖頭苦笑:跟有關部門講這些“大道理”,豈不是雞同鴨講、白費口舌?假如你是壟斷“老大”,你能聽得進去嗎?